幼兒心理學幼兒的思維PPT課件這個PPT共41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PPT的教學目標借助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識經驗對客觀事物進行間接的認識,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把一類事物的共同特征和規律抽取出來,加以概括。
第三節 幼兒的思維
認知包括:
感知覺
低級形式 感性認識
記憶
對經驗的儲存和提取
思維
高級形式 理性認識
第三節 幼兒的思維
一 思維的概述
二 兒童思維發展的一般趨勢
三 表征
四 概念
五 問題的解決和推理
六幼兒的社會認知
第三節 幼兒的思維
一 思維的概述
(一)概念
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間接的、概括的認識。
(二)特點
間接性、概括性、組織性
第三節 幼兒的思維
1 間接性
人們借助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識經驗對客觀事物進行間接的認識。
2 概括性
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把一類事物的共同特征和規律抽取出來,加以概括。
3 組織性
思維對原有的經驗的重組和改造,從而發現事物的新特征和新關系。
感覺顏色鮮艷、芳香撲鼻
知覺鮮花非常美麗
思維根據記憶推斷春天來了
冬天來了!
概括為交通工具
第三節 幼兒的思維
二 兒童思維發展的一般趨勢
直覺行動思維 具體形象思維 抽象邏輯思維
三者之間的關系:
兒童思維發展的總趨勢,是按直覺行動思維在先,具體形象思維隨后,抽象邏輯思維最后的順序發展起來的。就這個發展順序而言是固定的、不可逆的。但這并不意味著這三種思維方式之間是彼此對立、相互排斥的。事實上,它們在一定條件下往往相互聯系,相互配合,相互補充。
第三節 幼兒的思維
(一) 直覺行動思維
1 定義:是借助動作所進行的思維。
智慧動作的出現,標志著兒童直覺行動思維的發生。
直覺行動思維是最低水平的思維。 這種思維方式在2~3歲兒童身上表現最為突出。
兒童從12~~18個月開始表現出智慧動作起,直覺行動思維一直可以延續到幼兒園小班時期。
第三節 幼兒的思維
如,看到水就要玩水,看到別人玩球又要玩球。一旦動作停止,對該動作的思維也就停止了
如請一個2歲的小朋友把放在桌子中央的玩具拿下來?兒童沒有任何“想”的表現,而是馬上去“拿”。他伸長胳臂、踮起腳尖,拿不到;偶爾扯動桌布,桌子上的玩具移動了一點,兒童馬上用力拉,玩具就到手邊。兒童最早的思維就是這樣依靠動作進行的。
第三節 幼兒的思維
2.直覺行動思維的特點
⑴直觀性和行動性
⑵出現了初步的間接性和概括性
⑶缺乏行動的計劃性和對行動結果的預見性
⑷思維的狹隘性
嘗試錯誤
第三節 幼兒的思維
(二)具體形象思維
1 概念:運用事物的具體形象、表象以及對表象的聯想所進行的思維。是介于直覺行動思維和抽象邏輯思維之間的一種過渡性的思維方式。
具體形象思維是幼兒期典型的思維方式,是幼兒期的主要思維特點。
4歲孩子開始從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渡。
第三節 幼兒的思維
2 特點
(1)具體形象性
(2)開始認識事物的屬性
如計算3+4=7,不會對抽象數字進行加減,而是在頭腦中用三個手指加上四個手指,或三個蘋果加上四個蘋果等具體形象計算。
第三節 幼兒的思維
(三)抽象邏輯思維
1 概念: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進行的思維。是認識事物本質特征及內部聯系的高級心理活動。
簡單的說就是用抽象的概念“詞”來進行的思維。
5-6歲時,孩子思維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
第三節 幼兒的思維
如有的幼兒知道“見到女的叫阿姨,男的叫叔叔伯伯”
早期看電視時,可以說出好人、壞人,這時已經知道好在哪里,壞在哪里,還會用各種理由來說明。
孩子懂得了“5”、“8”這些數字可以是任何事物的數目,“5”既可以是5個蘋果,也可以是 5張桌子或5把椅子。
第三節 幼兒的思維
下面這些都是什么人,見面后我們用什么稱呼比較合適?
第三節 幼兒的思維
三 表征
1 概念:兒童能用自己業已掌握的動作在新情景中解決問題時,頭腦里一定有一個關于動作的意圖和計劃。也就是說,兒童開始在頭腦中運用表象預設動作的進程和結果。
表征是最初思維的內部機制。
第三節 幼兒的思維
2 幼兒表征的表現:
(1)物體表征
(2)模型表征
(3)手勢表征
(4)事件過程表征
第三節 幼兒的思維
四 概念
1 定義:概念是思維的基本形式,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的反映。
概念是用詞來標示的,詞是概念的物質外衣,也就是概念的名稱。
如:樹、桌子、花、椅子、床等,通過接觸各種實物或圖片掌握各種概念。
如:不管男人女人,大人小孩,中國人外國人,好人壞人都有一個本質屬性:會說話,能勞動。可以用“人”這個概念來表示。
第三節 幼兒的思維
概念是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是人類勞動實踐和社會經驗積累概括的結果。人類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把認識到的事物的共同特征抽取出來加以概括,并用詞標示出來,就成為概念。 概念的掌握是針對個體而言的,它是指兒童掌握社會上業已形成的概念。
第三節 幼兒的思維
2 幼兒如何獲得概念?
首先,知覺特征是兒童形成概念的重要因素。知覺特征的相似點,是兒童概念的起點。
其次,兒童頭腦中的范疇類型是進行分類獲得概念的重要因素。
第三節 幼兒的思維
3 概念是個有層次的系統
大多通過實例的方式獲得。
讓2歲的孩子看白兔、黃兔、灰兔等。
用同樣的方法幫助認識了“狗”,“貓”。
第三節 幼兒的思維
4 概念的發展——數概念的發展
發展數概念是 具有核心意義的認知能力。
數概念的原則:
(1)一一對應的原則
(2)穩定次序的原則
(3)基數原則
(4)抽象原則
(5)次序無關原則
第三節 幼兒的思維
五 問題解決和推理
(一)問題解決
1 定義:是一種有目標指向的認知活動。
兒童解決問題的策略:伸手抓、使用工具、尋求父母幫助、靜觀事變等待外援……
第三節 幼兒的思維
2 解決問題的水平與頭腦中對信息的編碼水平有直接關系。
編碼的本意是指把信息的特點編入記憶中的過程。
“西格勒的天平任務”
幼兒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注意維度是單一的。
河內塔問題的解決
設在下列加法算式中,有十個不同的字母,每個字母分別代表0~9的一個數碼。已知D=5,要求找出每一個字母所代表的一個數碼,運用通常的加法規則,使得下面的算式得以成立。
D O N A L D
+ G E R A L D
R O B E R T
5 2 6 4 8 5
+ 1 9 7 4 8 5
7 2 3 9 7 0
第三節 幼兒的思維
(二)推理
1 定義:推理是根據已有信息引出新信息的加工過程。
如:問:“鐵受熱會膨脹嗎?”
根據“一切金屬受熱會膨脹”
推出:“鐵是金屬,鐵受熱會膨脹”
第三節 幼兒的思維
2 分類:
(1) 演繹推理:根據一些假設為真的前提,得出結論。(根據一般原理推出新結論)
(2) 歸納推理:從許多特殊信息中得出一個一般性的結論。(從具體事物歸納出一般規律)
(3) 類比推理:根據兩個事物之間的關系,推斷出其他兩個類似事物之間也有相應的關系。
幼兒經常使用的推理是歸納推理和類比推理
第三節 幼兒的思維
學前兒童的演繹推理
演繹推理:從一般到個別的推理。
鳥長著兩只腳(大前提)
貓頭鷹長著兩只腳(小前提)
貓頭鷹是小鳥(結論)
歸納推理:從個別到一般的推理。
第三節 幼兒的思維
類比推理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推理,是對事物之間關系的發現和應用。
類比推理的測驗材料可以是幾何圖形、實物照片、語詞,也可以是數字。
第三節 幼兒的思維
六 幼兒的社會認知
社會認知,主要是指對他人表情的認知,對他人性格的認知,對人與人關系的認知,對人的行為原因的認知。
思考題:
1 思維有哪些特性?
2 兒童思維發展的一般趨勢?
3 具體形象思維有哪些特點?
4 幼兒掌握了哪些數概念的原則?
5 推理有哪幾種類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