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定幼兒園各種教學計劃PPT課件這個PPT共40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概述,學期計劃,月計劃,周計劃,日計劃,健康教育計劃,主題教育活動月計劃,各類總結等,歡迎點擊下載。幼兒園各類計劃的制定
一、概述
無論做什么都要有一個明確的計劃,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如何去做,這就非常有必要制定一個詳細的計劃,計劃不在于繁與簡,而在于清晰明確,充分發揮對工作的指南作用。
1、計劃是什么——
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重要環節,是教師開展班級日常工作的依據和具體行動的規劃,能有效促使教師將培養目標清晰、有目的的落實到幼兒身上;減少教師開展工作中的不確定性,找到一種方向感。
2、遵循的原則:
幼兒為本的原則;
循序漸進的原則;
保教結合的原則;
具體可行的原則。
3、內容
從時間段上看主要包括:
學期計劃
月計劃
周計劃
日計劃
二、學期計劃
特點:也稱班級教養工作計劃。是指導一個學期班級各項工作全面、有效開展的規劃,除包括班級日常教育教學工作外,還包括家長工作、環境創設等方面的內容。包含要素:現狀分析、學期目標、具體措施、主要活動等。
遵循原則:
1. 遵循“分析掌握在前,目標在后”的原則(分析:分析之前幼兒發展狀況,班級整體工作情況;掌握:掌握熟悉本年齡段幼兒發展目標要求)
2. 遵循“立足園所、班級實際”的適宜性原則
3.遵循“年級組成員、班級成員全員參與、充分溝通”的原則。
二、學期計劃
一、基本情況分析:
二、教養工作目標、措施:
(一)一日生活(常規、保育)
(二)環境創設(包括區域)
(三)教學活動(五大領域)
(四)創造性游戲 (角色、表演、結構)
(五)教科研工作 (教研、科研)
(六)戶外活動
(七)家長工作
(八)安全教育
三、其它:
(一)年級組管理
(二)班級管理
四、具體工作安排
(一)基本情況分析:
把握要點:
1.分析什么:主要分析幼兒上學期發展狀況和教育目標完成情況。
2.怎么分析:
(1)先進行整體分析,再按領域和項目依次進行分析;
(2)保證分析的真實準確,既要兼顧整體又要兼顧個體。
3.新班級主要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和“教師以往的經驗”進行分析。
范例:
1. 整體分析:本班共32名幼兒,其中15名女孩、17名男孩,經過一學年的學習生活,班級整體呈現寬松融洽的精神氛圍,幼兒在各種活動中比較積極主動,由于班級特色活動的開展,本班孩子在三方面表現突出:1.圖書閱讀(對圖書的興趣、閱讀的方法的等)方面表現突出,2/3的孩子能獨立閱讀簡單的圖書;2.孩子們喜歡繪畫活動,繪畫技能提升很快,有了初步創造性表達的意識。3.各種運動技能發展較好。存在不足:1.科學探究活動開展少,幼兒主動發起問題機會少,缺少觀察、探究的意識。2.部分幼兒交往主動性不強,幼兒間交往的策略還欠缺。家長工作方面:本班家長參與園所活動的積極性呈上升趨勢,能積極主動配合班內各項活動,在家庭育兒經驗方面還有待提升;教師與不同家長溝通的適宜方法還需進一步探索。
2. 領域分析:
孩子們對周圍的事物有了初步的興趣,但還不善于主動發起提問;喜歡飼養小動物,對本班飼養的小雞熱情很高,能在老師的引導下觀察、表達自己的發現,記錄能力還欠缺。喜歡玩沙、玩水,但深入探究的意識不強。29名幼兒能手口一致的點數5以內的數量,分類、比較大小、多少方面掌握較好;時間感念還需進一步鞏固。數學方面作品完成中,幼兒理解畫面的能力還需增強;部分幼兒按照物體大小、長短等方面特征進行排序的能力還需提高。
(二)教養工作目標:
把握要點:
1. 怎么制定:考慮每領域的關鍵經驗、幼兒的年齡及發展特點、班級幼兒實際水平,確定班級本學期各項重點目標。
2.怎么書寫:按領域及項目依次進行制定。
(三)具體措施
把握要點:
1.通過哪些手段、途徑、形式實現所列舉的教育目標。
2.把握“措施”與“目標”間的不完全對應性和關聯性,即一個目標可能需要多種措施去實現,一種措施可能實現多個目標。
一個目標多個措施
一種措施多個目標
(三)具體措施
一日生活(常規、保育)
環境創設(包括區域)
教學活動(五大領域)
創造性游戲 (角色、表演、結構)
教科研工作 (教研、科研)
戶外活動
家長工作
安全教育
(四)其它:
(一)年級組管理
(二)班級管理
(五)具體工作安排:
三、月計劃
特點:是學期計劃的下位分解計劃,主要是總結上月執行情況的基礎上提出實現學期目標計劃的實際步驟。包括上月情況分析、本月各領域重點目標、主要活動措施及活動內容等要素。
(一)上月情況分析
1. 分析什么:體現針對性——主要針對上月目標達成情況及幼兒發展情況進行分析。
2. 怎么分析:要從五個領域進行分析。保證客觀、真實性,既要分析優勢、又要指出不足。
范例:(以中班九月份為例)
健康:幼兒已完全適應集體生活,各項常規習慣基本穩定;多數幼兒掌握了徒手操的動作,但還不夠規范。
語言:晨間講述活動基本步入正軌,2/3的幼兒能主動在集體面前讀“心情卡”,但聲音不夠洪亮,部分幼兒對“心情卡”內容不太熟悉,需進一步與家長溝通。
科學:能在成人引導下關注季節變化,對秋季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摩擦起電”科學探究活動開展中,幼兒初步體驗了猜想、探究、驗證記錄表達的科學探究過程;“小問號”欄目剛剛發起,幼兒參與的主動意識還有待提升。幼兒基本能完成課本中數物對應的點數。
社會:“我升中班了”主題活動的開展激發了孩子們長大的意識,在“我的新朋友”欄目的牽引下孩子們有了初步評價同伴的意識,交往能力有了提升。了解了“十月一日”的含義。
藝術:初步學習了雙線條人物畫,2/3幼兒能獨立表現,12名幼兒有動態的感覺;美工區材料的投放及指導,幼兒棉簽畫的技能有了提升。聽前奏、間奏的能力有了提高。
(二)本月重點教育目標
把握要點:
1.把握關聯性:依據學期目標中每領域(項)的關鍵價值、幼兒上月發展狀況、本月的特質基礎上對學期目標篩選、分解確定月目標。
2.把握目標的適宜性(不宜過大或過于具體,適宜本月實現;有的可能直接是學期目標,有的可能為分解目標)。
3.按領域及項目依次進行制定,體現本月重點。
(三)具體措施和內容
1.措施按領域來寫:每個領域目標需要哪些措施去實現
2.內容上:為了便于指導月工作的開展,增強目的性采用了分類書寫的方式。
3.把握“措施”與“目標”“內容”間的不對應性和關聯性,即一個目標可能需要多種措施、內容去實現,一種措施、內容可能實現多個目標。
四、周計劃
特點:
1.一周之內全部教育活動及相關工作的具體方案,是當月工作計劃中某些內容的具體化,是保證月教育目標和周工作目標順利實現的必要條件,也是日教育目標與方案設計的依據。
2. 將月計劃分解到各周逐次完成,進一步明確工作要求、內容、措施,是將一般常規工作和重點工作有機結合起來,但要分清輕重緩急及主次,每周有一兩項重點工作。
應遵循的原則:
1.整體把握上:分析先于目標,目標先于內容的原則。
2.目標制定上:與月計劃、上周計劃的關聯及整個計劃內容的整體關聯。
3.內容選擇上:遵循四性原則:
(1)平衡性:注意領域之間的平衡、動靜交替的平衡。
(2)穩定性:每天要有合理的一日安排,保證每一項活動的時間和質量,減少隱性浪費、等待。
(3)靈活性:結合偶發事件和園本課程的需要靈活安排。
(4)個體性:注重個別差異、體現因材施教。
(一)上周情況分析
把握要點:
1. 分析什么:體現針對性——主要針對上周目標達成情況及幼兒發展情況進行分析。
2. 怎么分析:要從五個領域進行分析。保證客觀、真實性,既要分析優勢、又要指出不足。
范例:
1. 孩子們各項常規習慣有了明顯進步,多數幼兒能跟隨音樂和教師一起學做器械操。(健康)
2.“心情卡”講述中幼兒的積極性增強了,1/3的幼兒能大膽講述;(語言)
3. 能正確的區分水果和蔬菜(6名幼兒需要教師引導完成);(科學)
4. “我升班了”主題活動的開展增強了幼兒長大了的意識;愿意參與值日生工作,有了初步為他人服務的意識,內容與程序還需討論鞏固。(社會)
5.聽辨前奏、間奏的意識有所增強。(意識)
(二)本周主要目標
把握要點:
1. 應是本周所遇到各領域突出的重點目標價值,不僅僅指向教育活動。
2.目標的表述要適宜忌過于寬泛或過于具體。
實際操作中的步驟:對上周情況分析后,先給每個領域、每項工作確定一個方向——篩選活動內容——確定每領域、每項工作重點目標——表述目標。
五、日計劃
特點:
1.是一日生活中全部活動的設計規劃,是周計劃每天、每項內容的詳細實施方案。一般由教師獨立完成。包含目標、環境材料、過程與指導重點、效果分析四個要素。
2.按照自己所帶班次、環節安排依次書寫,一般晨間、生活等環節目標及策略寫在周計劃內,日計劃中可不體現。
(一)目標(以教育活動為例)
兩種情況:
1.有參考教案的活動(如快樂家園內容):
——對照教材,仔細閱讀原方案的目標、環節設計
——分析思考:目標和環節對本班幼兒的適宜性,明細每一個環節要實現的目的是什么
——進行調整,將重要內容寫入自己的計劃中,忌照搬照抄
2. 無現成教案,需自己設計的活動(如主題活動、生成活動):
——進行“三位一體”的研究分析。
——確定本次活動適宜的目標價值、重點、難點,活動策略及活動環節。
六、健康教育計劃
1、指導思想
2、幼兒分析(年齡班的特征)
3、本學期目標
4、具體內容安排與要求
七、主題教育活動月計劃 .doc
需要明確的問題:
1.制定計劃的目的是為了有目的的對幼兒實施有效教育,是教師有效開展工作的必要保證。但教師切忌將自己變成計劃的“奴隸”,將計劃流于形式,過于關注如何寫、如何措詞的表面問題上,忽略如何“對幼兒、對教材、對教育策略”“對活動過程的關注與靈活調整”“對活動效果”三方面進行深入、有效的研究分析。
2. 計劃不是一成不變的,即使是精心設計的計劃,也需要根據偶發的有價值的因素進行調整,教師要有靈活調整的意識。
3. 計劃制定的過程是教師不斷提升的過程,同時也是經歷:學習理念、分析現狀——確定目標、設計方案——觀察反思、不斷調整的循環反復的過程。需要教師既要關注計劃的制定過程更要關注計劃的執行過程和后續的思考調整過程。
計劃制定的時間:
學期計劃——每學期開學初,幼兒來園前。
月 計 劃——每個月的最后一周制定下月計劃
周 計 劃——每一周的周四制定下周計劃
日 計 劃——實施計劃的前一天制定
計劃之間的關系
八、各類總結
——是對過去一個時期內的實踐活動作出系統的回顧與歸納、分析評價,從中得出經驗,并用以指導今后工作。
制定的依據:根據各類的計劃以及學期的工作進程和期末效果進行總結
特點:
1、回顧性(是在事后進行)
2、客觀性(實事求是)
要求:
1、實事求是,切忌虛假
不能隨心所欲
不能夸大事實
不能片面
不能前后矛盾
要求:
2、突出重點
內容有所側重
切忌平鋪直敘
切忌流水賬
要求:
3、注重分析
反映經驗教訓
找出沒達到的方面
深入挖掘
案例:
主題教學總結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