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1-18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觀察記錄小班3篇,是優秀的幼兒園觀察記錄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觀察目的
1、逐步適應并愿意參與集體活動
2、學習簡單的社交技巧,嘗試進行同伴交往,情緒安定愉快
觀察記錄
今天,做完早操后,我帶著小朋友們一起做了“小烏龜”的游戲,帶著小朋友們一起練習在墊子上爬。活動結束后讓幼兒選擇可以繼續爬墊子或者去拿準備好的器械(大圈圈、報紙球、球拍、紙棒)。涵涵在學小烏龜爬時,很感興趣并重復玩了好幾次,心情也變得明朗開心起來。過了一會以后,我發現她站在原地不動,情緒有些低落,想要上前說些什么,又別扭的在猶豫,便主動過去問她,“涵涵,你怎么不去玩呢?不要站著,去玩吧。”涵涵攥緊了手,嘟囔著說“我也想要玩圈圈,可是沒有了。”我想了想給她出了個主意說,“你去問問,拿到圈圈了的小朋友,有沒有人愿意和你一起來玩一玩的。”說著她走到了同一組的一個小女生思語面前,但遲遲沒有開口,我跟涵涵說,你要問她“趙思語,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嗎?”,她輕輕的嘗試著開口問了一下,思語小朋友高興地答應了下來,我又告訴了他們一些可以一起玩圈圈的方法,兩個人很開心的一起玩了起來。
分析評價
涵涵是個細心敏感的小姑娘,對于陌生的事物都很沒有安全感,在一段時間的班級生活后,才慢慢適應。在平時也常常是一個人,聽到或看到朋友一些有趣的行為也會偷偷笑笑,但是很少主動接近朋友。在戶外游戲時,涵涵對于“小烏龜”的游戲很投入,但玩結束后,卻得不到她想要的圈圈,對于這類可以一起游戲的活動材料,我鼓勵他們一起游戲,并且這是一個讓她跟朋友通過活動相互熟悉,交到好朋友的機會,所以我比較鼓勵她嘗試去交往,通過她的行為表現,我也看出她內心是渴望有好朋友跟她一起玩的,只是不知道怎么說,怎樣去問,在告訴她詢問的方法后,她的聲音雖然有點輕,但是可以看出她是愿意與朋友游戲的,并且這次的詢問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她的情緒受到了很大的感染,相信對于她接下來的同伴交往主動性也會產生積極地作用。
支持策略
1、了解幼兒情緒低落的原因,嘗試引導他們解決困難。
2、對于不善人際交往的幼兒,可以多加引導,適當告訴她們,如果想要xx,應該怎么說,怎么做,讓她們更加直觀的了解到。
3、對創造同伴交往的機會,鼓勵幼兒與同伴友好相處,一起游戲。
4、以朋友的身份幫助幼兒,適當的可以與他們一起游戲來調節游戲氛圍,適時再撤出。
地點:小一班活動室、操場
對象:謝子諾等
目的:了解幼兒的興趣點
情景描述:
最近這段時間天氣不好,經常從一早開始就飄著蒙蒙細雨。為了避免讓孩子們感冒,我們決定取消每一天的戶外活動,代之以在走廊散步一會兒。這天上午的活動結束了,快吃午飯的自由活動時間里,有的小朋友在一齊交談,有的在相互嬉戲,只有謝子諾站在靠近走廊的窗戶邊,透過玻璃窗向外凝神張望了好久,老師叫她也好像沒聽到。我順著她的目光看去,那邊是操場的大型戶外玩具――孩子們最喜歡爬上爬下的城堡。
下午幼兒要離園了,送小朋友去坐車時,我發此刻謝子諾的奶奶在操場上拖著謝子諾往前走,謝子諾一聲不吭,一臉的倔犟,最后拗但是奶奶,老大不情愿地走了。謝子諾的奶奶看到我,無奈地笑著說:她硬要在那里玩要回去呢。
分析:謝子諾也屬于我們班典型的留守兒童,和爺爺奶奶一齊生活,老人家開了間小店,白天在店里忙生意,謝子諾經常也只能和爺爺奶奶一齊在店里玩,較少到外面去玩。自然,幼兒園的大型戶外玩具是吸引她來上幼兒園的誘-惑。從孩子的種種表現來看,她十分渴望和別的孩子一樣有充分的自由玩耍時間,而不是和老人家在一齊被約束天性。
措施:透過和謝子諾說悄悄話,我了解到她十分想玩幼兒園戶外的大型玩具。我和孩子們約法三章,定下了幾條玩城堡的“守則”,讓孩子們明白有規則才能更快樂地玩。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思考到幼兒人數較多,最后分組由老師帶領去玩戶外的大型玩具。和謝子諾的奶奶溝通,讓她理解孩子的想法,推薦她趁生意不太忙的周末帶孩子來幼兒園玩戶外玩具。
反思:玩是兒童的天性,兒童在游戲中成長。沒有游戲的童年是殘缺的。個性是小班的孩子,注意力容易渙散,空洞的群眾教學活動往往很難吸引孩子的眼光,個性是在操作材料匱乏的狀況下,兒童自然表現出的“不合作”尤甚。順應自然的天性,讓幼兒在生命內在驅力的召喚下自由活動,充分運動其肢體,激發其思維,能讓幼兒更好地發展。
今天早上劉松源小朋友主動去書架上拿了一本書《海洋巨人》他從第一頁開始認認真真地看了起來,看了四五頁之后,停了下來,好像在思索著什么。眉頭緊緊的皺著,然后拿著書去找顧益誠說:“這本書是你帶來的,能給我講一講這個海洋巨人是誰嗎?他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動物嗎?這么大的動物他吃人么?”顧益誠把自己的書收了起來,連忙坐到劉松源的旁邊給他一頁一頁的講解起來,這兩個小朋友邊講邊交談:“哦,我想起來了,我在電視《動物世界》里面見到過這個海洋巨人,他是鯨”“沒錯,他是藍鯨,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動物。他身長30米,體重150斤,相當于22頭大象的重量。他雖然生活在海洋里,但是他可不是魚類,他屬于哺乳類。鯨屬于溫順的海洋動物,他不吃人,吃海洋里面的魚和蝦”。看著他們講的津津有味,整個活動區時間他倆都在看這本書。還不時的有幼兒加入他們的隊伍,一起翻看自己帶的圖書。這是劉松源小朋友唯一一次看這么久的圖書。
分析:
通過這兩個小朋友的對話,我根據我班的幼兒園的閱讀活動進行了“家園親子閱讀合作行動”。我們的圖書區半個月從新投放一次幼兒自帶的有趣的圖書。每位幼兒可以從家里帶圖書到幼兒園,因為家里的圖書他更加熟悉故事內容,爸爸媽媽已經給他們講了很多遍,帶到幼兒園幼兒自己就成為了伙伴們的小老師,為大家講述,幫助大家閱讀,這對于帶書幼兒及全體兒童都會有很大收益。在幼兒相互交流的過程中語言表達能力及邏輯思維水平都會有相應提高,而且我們還可以看出幼兒感興趣的內容,熟悉的故事情節仍然是他們主動閱讀的前提與契機。
措施:
1、繼續豐富圖書區的數量,擴大圖書的數量及范圍。
2、鼓勵更多的幼兒為全班小朋友講述自己帶來的圖書。
3、家園合作將這種好的方法堅持下來。
效果:
經過一學期的觀察,我發現劉松源小朋友有了很大的進步,從不喜歡閱讀書到喜歡上了閱讀書。更主要是對書里的內容感興趣了。薩特說“閱讀就是自由的夢”,閱讀是一種自由的、充滿智慧的精神生活。我們應當讓孩子在自由而愉快的閱讀中享受高尚的精神生活。因此,為幼兒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和寬松的氛圍是我們教師的責任。
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幼兒的興趣愛好,在日常活動中我注意觀察幼兒看書的內容(幼兒自帶),收集幼兒喜歡看的圖書,請幼兒講一講書中的內容,并請同伴進行補充,在此基礎上,請幼兒思考“為什么有的小朋友能講出完整的故事,而有的幼兒講不出故事呢?”幼兒說出自己的看法后,我告訴幼兒看書要把書看完整,前面和后面是連在一起的,少了哪一頁都不能講出好聽的故事來。幼兒似乎理解了,看書時,不是走馬觀花,而是一頁一頁認真的看了起來。
閱讀不僅僅是視覺的,也是聽覺的、口語的,甚至是觸覺的。所以從小對幼兒進行早期閱讀的培養,讓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為以后的正式閱讀打下良好而堅實的基礎。
《幼兒園區域觀察記錄3篇》:幼兒園區域觀察記錄第1篇班級:果果二班觀察教師:王惠觀察時間:2015年4月觀察區域:益智區觀察幼兒:龔舜赫 王瀚源觀察目的:1、提高幼兒的探究能力。2、引導幼兒了解遇到困難
《行為觀察記錄3篇》:行為觀察記錄第1篇 觀察時間:20xx.12.21 觀察地點:小四班活動室 今天,我們吃的是面條。XC小朋友也不著急著吃,先東張西望了一會兒,用勺子舀起一勺面條湯,放在嘴邊吹一吹
《幼兒園年級組會議記錄10篇》:幼兒園年級組會議記錄第1篇幼兒園班級會議記錄【篇一】第 芳 記錄 事項 保 育 工 作1. 天氣變化反常,這周出現小到中雨,幼兒 在園時特別注意他們的衣服.飲食和洗 手特別提醒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