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12
這是集合的概念教學設計獲獎,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數學必修1:集合的概念
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數集的概念及其記法
(2)使學生初步了解“屬于”關系的意義
(3)使學生初步了解有限集、無限集、空集的意義
重點:集合的基本概念
教學過程:
1.引入
(1)章頭導言
(2)集合論與集合論的創始者-----康托爾(有關介紹可引用附錄中的內容)
2.講授新課
閱讀教材,并思考下列問題:
(1)有那些概念?
(2)有那些符號?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4)如何給集合分類?
(一)有關概念:
1、集合的概念
(1)對象:我們可以感覺到的客觀存在以及我們思想中的事物或抽象符號,都可以稱作對象.
(2)集合:把一些能夠確定的不同的對象看成一個整體,就說這個整體是由這些對象的全體構成的集合.
(3)元素:集合中每個對象叫做這個集合的元素.
集合通常用大寫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元素通常用小寫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
2、元素與集合的關系
(1)屬于: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屬于A,記作a∈A
(2)不屬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不屬于A,記作
要注意“∈”的方向,不能把a∈A顛倒過來寫.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確定性:給定一個集合,任何對象是不是這個集合的元素是確定的了.
(2)互異性: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
(3)無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沒有固定的順序.
4、集合分類
根據集合所含元素個屬不同,可把集合分為如下幾類:
(1)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Ф
(2)含有有限個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3)含有無窮個元素的.集合叫做無限集
注:應區分符號的含義
5、常用數集及其表示方法
(1)非負整數集(自然數集):全體非負整數的集合.記 作N
(2)正整數集:非負整數集內排除0的集.記作N* 或N+
(3)整數集:全體整數的集合.記作Z
(4)有理數集:全體有理數的集合.記作Q
(5)實數集:全體實數的集合.記作R
注:(1)自然數集包括數0.
(2)非負整數集內排除0的集.記作N*或N+,Q、Z、R等其它數集內排除0的集,也這樣表示,例如,整數集內排除0的集,表示成Z*
課堂練習:教材第5頁練習A、B
小結:本節課 我們了解集合論的發展,學習了集合的概念及有關性質
課后作業:第十頁習題1-1B第3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數集的概念及記法
(2)使學生初步了解“屬于”關系的意義
(3)使學生初步了解有限集、無限集、空集的意義
教學重點: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學難點:運用集合的兩種常用表示方法——列舉法與描述法,正確表示
一些簡單的集合
授課類型:新授課
課時安排:1課時
教 具:多媒體、實物投影儀
內容分析:
1.集合是中學數學的一個重要的基本概念 在小學數學中,就滲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進一步應用集合的語言表述一些問題 例如,在代數中用到的有數集、解集等;在幾何中用到的有點集 至于邏輯,可以說,從開始學習數學就離不開對邏輯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基本的邏輯知識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也是認識問題、研究問題不可缺少的工具 這些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學習本章的意義,也是本章學習的基礎
把集合的初步知識與簡易邏輯知識安排在高中數學的最開始,是因為在高中數學中,這些知識與其他內容有著密切聯系,它們是學習、掌握和使用數學語言的基礎 例如,下一章講函數的概念與性質,就離不開集合與邏輯
本節首先從初中代數與幾何涉及的集合實例入手,引出集合與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結合實例對集合的概念作了說明 然后,介紹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舉法、描述法,還給出了畫圖表示集合的例子
這節課主要學習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 學習引言是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認識學習本章的意義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集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是集合論中的原始的、不定義的概念 在開始接觸集合的概念時,主要還是通過實例,對概念有一個初步認識 教科書給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也簡稱集 ”這句話,只是對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說明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簡介數集的發展,復習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質數與和數;
2.教材中的章頭引言;
3.集合論的創始人——康托爾(德國數學家)(見附錄);
4.“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5.教材中例子(P4)
二、講解新課:
閱讀教材第一部分,問題如下:
(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義的?
(2)有那些符號?是如何表示的?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一)集合的有關概念:
由一些數、一些點、一些圖形、一些整式、一些物體、一些人組成的.我們說,每一組對象的全體形成一個集合,或者說,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也簡稱集.集合中的每個對象叫做這個集合的元素.
定義: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個集合(簡稱集)
(2)元素:集合中每個對象叫做這個集合的元素
2、常用數集及記法
(1)非負整數集(自然數集):全體非負整數的集合 記作N,
(2)正整數集:非負整數集內排除0的集 記作N*或N+
(3)整數集:全體整數的集合 記作Z ,
(4)有理數集:全體有理數的集合 記作Q ,
(5)實數集:全體實數的集合 記作R
注:(1)自然數集與非負整數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說,自然數集包括
數0
(2)非負整數集內排除0的集 記作N*或N+ Q、Z、R等其它
數集內排除0的集,也是這樣表示,例如,整數集內排除0
的集,表示成Z*
3、元素對于集合的隸屬關系
(1)屬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屬于A,記作a∈A
(2)不屬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不屬于A,記作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確定性:按照明確的判斷標準給定一個元素或者在這個集合里,
或者不在,不能模棱兩可
(2)互異性:集合中的元素沒有重復
(3)無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沒有一定的順序(通常用正常的順序寫出)
5、⑴集合通常用大寫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元素通常用小寫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⑵“∈”的開口方向,不能把a∈A顛倒過來寫
三、練習題:
1、教材P5練習1、2
2、下列各組對象能確定一個集合嗎?
(1)所有很大的實數 (不確定)
(2)好心的人 (不確定)
(3)1,2,2,3,4,5.(有重復)
3、設a,b是非零實數,那么 可能取的值組成集合的元素是_-2,0,2__
4、由實數x,-x,|x|, 所組成的集合,最多含( A )
(A)2個元素 (B)3個元素 (C)4個元素 (D)5個元素
5、設集合G中的元素是所有形如a+b (a∈Z, b∈Z)的數,求證:
(1) 當x∈N時, x∈G;
(2) 若x∈G,y∈G,則x+y∈G,而 不一定屬于集合G
證明(1):在a+b (a∈Z, b∈Z)中,令a=x∈N,b=0,
則x= x+0* = a+b ∈G,即x∈G
證明(2):∵x∈G,y∈G,
∴x= a+b (a∈Z, b∈Z),y= c+d (c∈Z, d∈Z)
∴x+y=( a+b )+( c+d )=(a+c)+(b+d)
∵a∈Z, b∈Z,c∈Z, d∈Z
∴(a+c) ∈Z, (b+d) ∈Z
∴x+y =(a+c)+(b+d) ∈G,
又∵ =
且 不一定都是整數,
∴ = 不一定屬于集合G
四、小結:本節課學習了以下內容:
1.集合的有關概念:(集合、元素、屬于、不屬于)
2.集合元素的性質:確定性,互異性,無序性
3.常用數集的定義及記法
五、課后作業:
六、板書設計(略)
七、課后記:
1教學目標
1 :了解集合的含義,體會元素與集和的屬于關系。
2:能用自然語言,圖形語言,集和語言(列舉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體情況。
2學情分析
這節課對集合的學習及第二章引出函數的定義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讓學生在實例中掌握集和的三要素及表示方法,能根據不同的表示方法求出該集和,特別是描述法表示集和時代表元素的理解。
3重點難點
1:理解集合的定義,對集和三要素的理解及具體題目中的處理。
2:理解,掌握集和的表示方法,三種表示方法的優越處及相關關系。
3:讓學生能根據不同的表示方法求出該集和.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講授】集和的定義及表示方法
(一)讀一讀,(3分鐘) 學習目標:
(1)通過實例,了解集合的含義,體會元素與集合的屬于關系,掌握表示一個集合的恰當的方法
.(2)知道常用數集及其專用記號,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確定性、互異性、無序性
(二)試一試,(15分鐘)
閱讀教材p3~p5,并完成下列知識要點填空和練習。
1;知識要點填空:
1: 集合:一般地, 稱為集合; 叫作這個集合的元素;
.2 元素與集合的關系:
a: 是集合的元素,就說, ; 記作 ;
如果 ,就說該元素不是集合的元素 ,記作 ;A
Ï(注意:元素和集合的關系只能是屬于或者不屬于)
3: 常見數集及記法:自然數集記作
Q表示 集,整數集記作 ;
正整數集記作 ;
R表示 ;
4 : 集合的表示:
1: 集合通常用大寫字母表示,如A,B,C等
. 元素通常用小寫字母表示,如a,b,c等
2:: 列舉法:把 表示集合的方法,如{1,2,3,4}-
+
描述法:用 表示集合的方法,其一般形式為{代表元素|代表元素的共同特征}
wenn圖法:用封閉曲線內部表示集合的方法。
注意:你在表示集合時怎樣去選擇合適的方法?
4 : 集合的分類:
1, 叫有限集,
2, 叫無限集
3, 叫空集,空集記作 ;
.
活動2【測試】測試
1.下列各組對象
①接近于0的數的全體;
②比較小的正整數全體;
③平面上到點O的距離等于1的點的全體;
④正三角形的全體;
⑤2的近似值的全體.
其中能構成集合的組數有( )
A.2組 B.3組 C.4組 D.5組
2.設集合M={大于0小于1的有理數},N={小于1050的正整數},
P={定圓C的內接三角形},Q={所有能被7整除的數},其中無限集是( )
A. M、N、P B. M、P、Q. c. P、Q D.M、N、Q
3.直角坐標平面內,集合M={(x,y)|xy≥0,x∈R,y∈R}的元素所對應的點是( )
A.第一象限內的點
B.第三象限內的點
C.第一或第三象限內的點
D.非第二、第四象限內的點
4.已知M={m|m=2k,kZ},={x|x=2k+1,k∈Z},Y={y|y=4k+1,k∈Z},則( )
A.x+y∈M Bx+y∈X C.x+y∈Y D.x+y∈M
活動3【作業】課后練習
1.由實數x,-x,|x|所組成的集合,其元素最多有______個.
2.對于集合A={2,6},若a∈A,則6-a∈A,那么a的值是______
3.用符號∈或Ï填空:①1______N,0______N.-3______Q,0.5______Z,2______R.
②21______R,5______Q,|-3|______N+,|-3|______Z
1.1.1 集合的含義與表示
課時設計 課堂實錄
1.1.1 集合的含義與表示
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講授】集和的定義及表示方法
(一)讀一讀,(3分鐘) 學習目標:
(1)通過實例,了解集合的含義,體會元素與集合的屬于關系,掌握表示一個集合的恰當的方法
.(2)知道常用數集及其專用記號,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確定性、互異性、無序性
(二)試一試,(15分鐘)
閱讀教材p3~p5,并完成下列知識要點填空和練習。
1;知識要點填空:
1: 集合:一般地, 稱為集合; 叫作這個集合的元素;
.2 元素與集合的關系:
a: 是集合的元素,就說, ; 記作 ;
如果 ,就說該元素不是集合的元素 ,記作 ;A
Ï(注意:元素和集合的關系只能是屬于或者不屬于)
3: 常見數集及記法:自然數集記作
Q表示 集,整數集記作 ;
正整數集記作 ;
R表示 ;
4 : 集合的表示:
1: 集合通常用大寫字母表示,如A,B,C等
. 元素通常用小寫字母表示,如a,b,c等
2:: 列舉法:把 表示集合的方法,如{1,2,3,4}-
+
描述法:用 表示集合的方法,其一般形式為{代表元素|代表元素的共同特征}
wenn圖法:用封閉曲線內部表示集合的方法。
注意:你在表示集合時怎樣去選擇合適的方法?
4 : 集合的分類:
1, 叫有限集,
2, 叫無限集
3, 叫空集,空集記作 ;
.
活動2【測試】測試
1.下列各組對象
①接近于0的數的全體;
②比較小的正整數全體;
③平面上到點O的距離等于1的點的全體;
④正三角形的全體;
⑤2的近似值的全體.
其中能構成集合的組數有( )
A.2組 B.3組 C.4組 D.5組
2.設集合M={大于0小于1的有理數},N={小于1050的正整數},
P={定圓C的內接三角形},Q={所有能被7整除的數},其中無限集是( )
A. M、N、P B. M、P、Q. c. P、Q D.M、N、Q
3.直角坐標平面內,集合M={(x,y)|xy≥0,x∈R,y∈R}的元素所對應的點是( )
A.第一象限內的點
B.第三象限內的點
C.第一或第三象限內的點
D.非第二、第四象限內的點
4.已知M={m|m=2k,kZ},={x|x=2k+1,k∈Z},Y={y|y=4k+1,k∈Z},則( )
A.x+y∈M Bx+y∈X C.x+y∈Y D.x+y∈M
活動3【作業】課后練習
1.由實數x,-x,|x|所組成的集合,其元素最多有______個.
2.對于集合A={2,6},若a∈A,則6-a∈A,那么a的值是______
3.用符號∈或Ï填空:①1______N,0______N.-3______Q,0.5______Z,2______R.
②21______R,5______Q,|-3|______N+,|-3|______Z
趙燕國評論
優點:
能把握教學重難點,活動設計精細到分鐘,很用心
缺點:
缺乏課件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