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18
這是認識除法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8頁例4,做一做以及練習四第1、2、3題。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溫故知新,引入除法運算。
2.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理解除法的意義。
3.讓學生認識除號,了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教學重點: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2.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教學準備:
課件,卡片。
教學過程:
一.設置問題,引導參與
1.談話,出示情景圖。
今天是熊貓貝貝的生日,他請來了最好的三個朋友和自己一起過生日,他給好朋友們準備了一些竹筍,但是在分的時候遇到了一些數學問題,我們一起去幫貝貝解決一下,好嗎?
2.提出問題:熊貓貝貝想把12支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應放幾支?請小朋友想一想。
3.開展活動,解決問題。
(1)指名請學生上臺演示。鼓勵學生有多種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兩支兩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無論怎樣分,結果都是一樣的,每個盤子里放( )支竹筍。
(2)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板書:每盤放3支。
二.探究新知
1.引入除法
談話:剛才我們通過平均分幫助熊貓貝貝解決了一個大問題。這樣的問題能不能用一種方法直接計算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種方法。
揭示課題。除法
問:把12支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三支,每盤放得同樣多,是平均分嗎?
像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2.介紹除法算式的讀寫。
(1)以前我們學過加、減、乘法,它們都有各自的符號,今天老是再給你們介紹一個符號,它就是“÷”,讀作:除號。寫時先畫一條橫線,再上下各一點,橫線要直,兩點要圓且對齊。
(2)學生練習書寫除號。
(3)解決熊貓分竹筍的算式寫法。12÷4=3,讀作: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寫一寫,讀一讀
讓學生把12支竹筍分別平均分成兩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寫出除法算式,再讀一讀。
三.應用,加深理解
1.課本第18頁的“做一做”
(1)、明確要求。(2)、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3)、交流匯報。(4)、小結(像這樣的平均分都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2.挑戰園地:
(1)、第一關(練習四第1題):“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請6名學生來抽卡,誰抽到哪一張就讀哪一張,讀得對的老師獎勵聰明星。
(2)、第二關(練習四第2題)“分蘋果”。
明確題意,學生動手擺學具并填寫算式,教師巡視。
(3)、第三關(練習四第3題)“分西瓜”。
學生先獨立思考并解決,然后全班交流。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分享: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知道除法的含義,知道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
(二)使學生初步學會除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三)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除法的含義。
難點:掌握第一種分法。
教具和學具
教具:6支鉛筆,8個正方體,6個桃,3個盤子。
學具:8個小正方體,12根小棒和15個小三角形。
教學過程設計
(一)通過實物演示,知道平均分的含義
教師拿出6支鉛筆,分給2個同學,可能有哪幾種分法?
其中一人1支,另一人5支;
其中一人2支,另一人4支;
其中一人3支,另一人也3支。
在這些分法中,前兩種每人分的不是同樣多,最后一種分的每人同樣多,我們叫它為“平均分”。
怎樣進行平均分呢?
教師拿出6支鉛筆,請3個同學到講臺前邊。教師把6支鉛筆分給3個同學,每人要分得同樣多,并請學生注意分的過程。
第一次分,每人分給1支。最后教師問:“分完了嗎?”學生回答后,教師再接著分。第二次分,每人又分給1支,教師問:“分完了嗎?”(分完了)
教師讓全體同學觀察,這3個同學每人分得幾支?學生回答:“每人分得2支。”教師問:“每人分得同樣多嗎?”這就叫做“把6支鉛筆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2支。”
(二)教學例1
要求每個同學拿出8個小正方體,放在自己的桌上。然后把8個正方體分成4份,而且每份要分得“同樣多”,讓每個同學都動手擺一擺,分分看。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擺的情況。
學生擺完后,教師指定1名分得好的學生在黑板前演示分的過程,并說一說是怎樣分的。(學生:先拿出4個正方體,每份放1個,再拿出4個剩下的正方體,每份放1個)
“每份分得同樣多嗎?每份是幾個?”
教師指出:這就是把8個正方體,平均分成4份,每份2個。
(三)學習“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
教學例2,出示:“把6個桃平均放在3個盤里,每盤幾個?”(邊口述題目,邊拿出6個桃和3個盤子)
“平均放在3個盤子里是什么意思?(就是每盤放得同樣多)
“把6個桃放在3個盤里,每盤放得同樣多,應該怎樣放?”學生回答后,教師再向學生演示平均分的過程。因為要平均放在3個盤子里,因此,先要拿3個,每盤里放1個。然后再提問:“分完了嗎?”
教師再把剩下的3個桃,每盤放1個,提問:“分完了嗎?”
“每盤放幾個?”
“是不是每盤同樣多?”
“這樣分東西的方法叫怎樣分?”(平均分)
像上面這樣把8個正方體平均分成4份,把6個桃平均放在3個盤里,都是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的問題,在數學里我們要用一種新方法——除法來計算。(板書課題:除法的初步認識)
“÷”叫除號,寫的.時候,先畫一橫線,上下各一點,橫線要平直,兩點要對齊。
把6個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幾個?這道題的除法算式怎么列呢?(邊談話邊寫)要分的桃是幾個?把“6”寫在除號前面(板書:6÷);把6平均分成幾份?把“3”寫在除號后面;每份是幾?把這個“2”寫在等號后面。教師指著“6÷3=2”說明:這個算式叫除法算式,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接著引導學生讀出算式:6除以3等于2。再指名一兩名學生說出算式的意思,并讀出算式。
然后讓學生打開書,引導學生看第45頁上小朋友分桃的圖。先要學生說說圖意,再指導學生用連線的方法,把右圖中剩下的3個桃分完。
(四)鞏固反饋
1。做課本中第46頁“做一做”中的題。
第1題的第(1)小題,先讓每個學生拿出12根小棒,動手擺一擺,然后把除法算式寫完全,再指名學生說出除法算式中每個數表示什么。
第(2)小題,讓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然后集體訂正。
第2題先引導學生看懂圖意,要分多少個球?怎樣分?讓學生實際連一連,表示分的過程。然后在書上填寫算式,并指名讀出除法算式。
2。做練習十四的第1題和第2題。
第1題,先指名讀出除法算式,再讓學生把除法算式的意思說完全。
第2題,先指名讀算式,再讓每個學生用三角形擺一擺,然后填出得數,并說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小結:今天我們從動手分東西,學會了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的方法,還學會了除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除法的最基本含義是“平均分”。因此,在教學過程設計中,首先通過分東西,使學生了解哪種分法是平均分,哪種分法不是平均分。
在此基礎上,研究怎樣分才能平均分。通過學生多次操作,對平均分有一定認識后,教師介紹“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時,用除法計算。把除法算式的讀法、除法算式的含義與具體操作緊密聯系起來。
在鞏固反饋時,再一次動手操作,使學生進一步體會除法的含義。
教學目的:
1、通過操作繼續鞏固對平均分的認識,知道平均分可以用除法來表示。
2、認識除號,知道除法算式的讀法,知道除法各部分的'名稱。
3、加強除法與生活的聯系,理解除法的意義。
教學重點:對除法意義的理解.
教學準備:學具盒、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操作復習:
師提供物體學生分一分:
八個蘋果平均分給4個同學,每個同學分幾個?
10塊餅干,每人分2個,可以分給幾個同學?
師小結:什么叫做平均分?生: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做平均分.
二、新授:
1、認識除法
師:星期天假日小隊準備到岳麓山活動,你從圖上知道了什么?出示軟件.
生:假日小隊6個人小朋友在排隊坐纜車.
軟件出示:6個小朋友坐纜車,每輛車坐等人,要坐()輛纜車.
師: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生:討論操作.
生1:用圓片分一分,6個圓片,每2個分一份,分成3份.6個小朋友,每輛車坐2人,要3輛,。
生2:3個2人是6人.
師:6個小朋友,每輛車坐2人,要3輛,可以寫成除法算式:6÷2=3
誰會讀? 6÷2=3
讀做:6除以2等于3
÷叫做除號,你知道 6÷2=3 表示的意義嗎?
師: 6÷2=3 6表示6個小朋友,2表示每輛坐2人,3表示要3輛車.
小結:6個,每2個一份,6里面有幾個2可以用除法6÷2=3來表示。
2、練一練
隊長給假日小隊成員準備了吃的,猜猜是什么?
原來是蘋果.
軟件出示:12個蘋果,每人分2個,可以分給()個小朋友.
師: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生:擺一擺
得出:12個蘋果,每人分2個,可以分給6個同學.12里面有6個
師:12每2個分一份,可以分成6份.用除法怎么表示?
生:12÷2=6
生:讀一讀
生:說出12÷2=6表示的意義,(12個蘋果,每人分2個,可以分給6個同學。)
3.隊長安排小朋友表演節目,軟件出示:6個小朋友平均分為3組,每組有幾人?
請你分分看.
得出:6個小朋友平均分為3組,每組有2人.6平均分為3份,每份是2.
師: 6平均分為3份,每份是2.也可以用除法表示出來.6÷3=2
表示的意義.6表示個小朋友,3表示平均分成3組,2表示每組有2人.
4、小結:我們寫了幾個除法算式,你能看出什么時候可以用除法計算嗎?
平均分的時候可以用除法計算.齊說一遍。
5、練一練
組長給表演節目的小朋友發紀念品.
軟件出示:18枝鉛筆平均分給6個小朋友,每人分()枝.
這是平均分嗎?生操作
能用除法表示出來嗎?18÷6=3
6、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除法算式的每一個數也有自己的名字,你知道嗎?
引導得出:18叫做被除數,6叫做除數,3叫做商。
齊讀:被除數除以除數等于商。
說說:6÷2=312÷6=26÷3=2各部分的名稱。
三、總結
今天認識了什么?什么時候可以用除法計算?除法各部分的名稱是什么?
四、練習
1、看圖寫出除法算式
10塊磚,每人搬2塊,()人能搬完。
9個南瓜,平均放在3個筐里,每個筐放()個。
2、想一想,分一分,再寫算式。
10個花片,每5個一份,分成了幾份?
10個花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幾?
8個圓片,每2個一份,可以分成幾份?
8個圓片,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3、讀出除法算式,再說出被除數、除數、商各是多少。
8÷4=2
15÷3=5
24÷6=4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