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24
這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教學反思,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本節課教學的內容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它是在學生認識并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教學過程中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積極參與,發現問題
在活動中,一方面要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另一方面要使得學生通過活動,根據所學的知識發現問題,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猜測結果,同時教師進行適當引導。在整個活動過程中,要讓每一個同學都參與這種研究學習的過程,通過本身的實踐活動去尋求問題的答案,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利用本身所掌握的知識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一課的教學中,我首先幫助學生回憶上節課的內容,提出相應的問題進行復習鞏固,同時提出新問題——正方體的表面積是如何求解的?然后讓學生根據所學的內容進行合理的猜測,并且舉例證明觀點是否正確,最后由我來歸納總結。設計探究問題:1.你能根據表面積的概念說一下什么叫做正方體的表面積嗎?2.如何計算正方體的表面積?還進行全班討論,正方體表面積計算方法和長方體表面積計算方法的區別與聯系。通過這種研究性的探討以及對比的方式,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從本質上理解了表面積的概念而且學會了如何根據實際情況求解長方體某幾個面的面積之和,使得學生真正融入到課堂的教學中,體現本身的學習自主地位和主人翁感。
二、以事實為依據,解決問題
在制作魚缸的問題中,首先幫助學生回憶生活中的實物,然后出示簡易模型進行教學。先問學生魚缸有沒有蓋子,接著啟發學生猜想如何計算制作魚缸所需材料的面積數量,從而引出問題,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求解長方體某幾個面的面積之和的問題上來,這就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探索欲望。通過教學引導發現問題后,利用事實為依據,和學生一起解決問題。讓學生經歷一系列的探討研究過程,從不同角度發現問題。同時提出新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離開教室,對數學的學習保持一種新鮮感和神秘感。
三、鞏固知識,歸納要點
改變題目的要求,發現新問題,全班討論,然后和學生一起總結,加深印象。同時正確評估學生的觀點,通過練習,鞏固新舊知識,思考與討論問題的答案,大膽的進行猜測,做好記錄,最后歸納要點或者規律。
四、教學需改進之處:
提高教學能力,培養學生的敘述能力和運用能力,使得教學工作能夠讓學生學以致用,全面發展。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征的基礎上教學的。教學的難點在于,學生往往因不能根據給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想象出每個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以至在計算中出現錯誤。針對這一點,我在教學中給學生更多的動手操作實驗與實踐的空間,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等來認識概念,理解概念。
在教學表面積之前,也就是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的時候,我就讓每個孩子收集生活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模型,比如裝茶葉的盒子,裝醫藥的包裝盒等等,讓孩子們自由的摸每個面、每個頂點和每條棱長,從而為學生了解、把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打下了基礎,增強了形象感。
數學知識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要多引導學生在操作中思考加工,培養技能技巧,促進思維發展。
為了讓孩子們掌握長方體的六個面的特征,師生共同簡化為:上對下,左對右,前對后,再讓學生在平面展開圖中標注上下、左右、前后面。為了讓孩子們認識“長、寬、高”,我指著盒子、教室等學生熟悉的長方體,找長、寬、高,同時換一個角度再找,使學生明確:一旦確定好盒子的位置,則它的長、寬、高就確定,不能變。這時我才讓學生在平面展開圖中標注每個面的長、寬。為了讓學生熟記每個面的面積得求法,我采取了學生集體回答、個別回答、同桌互說的形式,力求人人熟悉,準確掌握。
通過比較分析深刻地體會到:長方體各個面積之和就是這個長方體面積,以及長方體6個面之間的關系,抓住了推導長方體表面積計算方法的關鍵,然后再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共同探索出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在這一過程中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多種算法的交流中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不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有助于學生形成探索性學習方式,培養創新意識。只要基礎的東西學生吃透了,對于長方體的表面積就很容易把握,而且對于后面的缺面的問題也迎刃而解了。
學生計算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必須具有較強的空間觀念,這是教學的難點。為此,本節課我運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察長方體動畫拆開的過程,使學生全方位感知長方體的表面積概念,培養空間觀念,尋找知識的結合點,讓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上發揮更好的媒介作用,實現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
總之從這節課上,可以看出孩子們對數學的情感是積極的,參與是主動的,多數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學習情感得到了較好的發展,獲得了有效學習。回想整節課,每一個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被極大的調動了起來,從問題的提出到交流,整個過程可以看到孩子們都在主動熱烈的參與。多數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學習情感得到了較好的發展,獲得了有效學習。 但是本節課的教學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部分學生動手能力較差,操作中花費大量的時間,操作與思維接不上。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是在學生認識并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征的基礎上學習的,是本單元的重要內容。
這節課是學生學習立體圖形計算的開始,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建立表面積的概念和計算方法,我通過演示課件,加強動手操作和實物演示,按照“創設情境——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總結規律”的教學流程進行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讓數學知識和生活結合起來
本節課我創設讓學生“想一想”做一個長方體紙盒至少需要多少紙板這一情境來引發學生思考,要求“需要多少紙板”就必須知道長方體紙盒的什么,讓學生通過思考和交流,認識到“必須分別計算出六個面的總面積”。這時及時我指出:“長方體或正方體六個面的總面積叫做表面積”,這樣設計能刺激學生產生好奇心,喚醒學生強烈的參與意識,使學生在自主的觀察與思考中理解了表面積的意義,為探索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ǘ﹦邮植僮?,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教學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時,先讓學生動手量一量這個長方體紙盒的長、寬、高,然后讓學生獨立思考如何求這個長方體紙盒的表面積,最后以小組為單位交流想法并把方法與結果記錄下來,共同探索出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三)巧編練習題,培養學生的優化思維和歸納能力
在學生掌握了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后,我沒有單獨安排時間推導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而是設計了一道練習題(求長、寬、高都是3厘米的長方體的表面積的最優方法)。學生在探討算法的過程中很自然地發現了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培養了學生優化思維和求異思維的能力,促進課堂效益的提高,在學生探究和交流的過程中,達到優化思維,推陳出新的效果,并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ㄋ模┞撓祵嶋H,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
我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看到許多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可以通過學到的知識來解決的,學生深刻地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是密切聯系的。為此,我出示了在生活中經常見到的火柴盒,讓學生分別求一求火柴盒的內盒和外盒的表面積,從中使學生認識到長、正方體的表面積也會遇到許多特殊情況,我們在求表面積是不能死套公式,要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