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4-22
這是速度時間和路程教學反思,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路程、時間與速度》是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內容。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具備了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計算能力,能獨立解答求每分鐘行多少米的應用題,在已有的生活實踐中,經歷了初步感知路程、時間、速度的生活經驗,能模糊地感覺到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的一定關系,這些知識、能力及經驗為學生掌握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建構行程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模型,解決相應的應用題提供了前提條件,并為以后學習較復雜的行程問題奠定了基礎。下面就談談我對這節課的體會。
1.讓數學課堂扎根于生活。課始我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求知的欲望。讓學生通過比較思考“笑笑從家到學校用了6分鐘,淘氣從家到學校用了8分鐘,他們誰走得快?”讓學生通過實例理解我們常說的走得快指的是走路的速度快,而速度不能只看時間的長短,它還跟路程有關,由此導入新課。這一環節的教學,學生
2.注重合作探究,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激發認知沖突,進而補充“笑笑家到學校的距離是240米,淘氣家到學校的距離是640米”條件,讓學生繼續思考、合作探究“現在,你能判斷誰走得快誰走得慢了嗎?”,可以讓每個同學都有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也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并通過算一算,比一比,使學生清楚地看到比較兩個人走路的快慢,實際就是比較兩個人1分鐘行駛的路程,而這1分鐘行駛的路程,正是我們所說的速度。從而使學生明確在路程與時間都不相同的時候比快慢,就是比速度。最后再由小組合作,歸納總結出了路程、時間與速度三者之間的關系。
3.注重突破重難點的教學。幫助學生在實際情境中理解速度的意義,這是本節課的難點。所以在引導學生得出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系式這一重要內容之后,又提供三個情境,讓學生口算出3種物體的速度:8千米/時、8千米/分、8千米/秒,讓學生來談談對速度是怎樣理解的,引導學生發現速度不是獨立存在的,它與路程和時間有關,學生對“速度”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速度有快有慢,單位也各不相同,這需要學生在具體生活情境中加以理解和感受。此環節我通過播放課件,讓學生親身感受劉翔跨欄速度、獵豹跑的速度、聲音和光的傳播速度之快、蝸牛爬行速度之慢等使學生在輕松與震撼中進一步認識和理解了速度,進而能夠運用這些知識解釋生活中的自然現象。為了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教學,我還不失時機抓住教學過程中的有利機會,打破砂鍋問到底,就是為了讓學生明白什么是速度。
4.引進評價機制。好的評價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勵學生的學習,在本節課中我很關注對學生的評價,對發言學生給予及時的肯定、一定的激勵,這對其他學生也是非常好的鼓勵和鞭策。
一節課上下來,反思自己的教學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1.由于前面在探索“速度的定義及體會生活中速度的例子花去了過多的時間,使得后面的時間有點趕了;
2.拓展練習時間不足。
3.課上完了,學生知識到底掌握得怎樣,我自己心里沒有什么把握。一節好課,還需深鉆教材,各環節精雕細琢,注重細節教學。
4.應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路程、時間與速度三者的關系,充分相信學生,不應過多的牽引,再靈活去運用它。
5.可以設計畫線段圖分析題意環節,滲透幾何直觀教學思想,培養空間觀念。
這些都是我還要努力的方向。
本節課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54頁的內容。它是穿插在三位數乘二位數筆算乘法之中的。其主要內容是認識速度、改寫速度,并能用“速度×時間=路程”這一關系來解決問題。整節課我分成了四個大環節:
1、創設情境: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的一開始,我直接引出本節課的主題: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然后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說出對這三者的認識。學生們均能說出對速度、時間和路程的理解。非常棒!然后我逐一出示這三個概念,并自然而然地引出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
2、重點理解速度的概念及統一表示法。
我首先通過動車組的速度是每小時300千米,讓學生了解到物體在1小時內所行的路程就是速度。接著讓學生了解到除了1時間這樣的單位時間以外,像1分、1秒等這們的單位時間內所行駛的路程也叫做速度,從而概括出每小時,每分鐘,每秒鐘所行的路程就是速度。并講解統一的速度表示法,再進行練習。
3、通過解決問題使學生自主探究速度、時間與路程之間的關系。
出示研究單,讓學生自己找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根據已有的知識列出算式,然后對應地找出算式中的三個量,很自然地就找出了“速度×時間=路程”這一等量關系式。之后通過變式例題來讓學生自行寫出另外兩個變換公式。速度=路程÷時間,時間=路程÷速度。
4、鞏固與拓展。
通過練習,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點。
一節課上下來,反思自己的教學還存在著一些問題。課后也和幾個老師進行了交流,我深深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 教學中一些環節處理的過于著急,比如速度定義的出示,可以在學生先試著說一說速度的定義之后,多舉一些生活中有關速度的實例,讓學生更清楚的掌握比較抽象的概念。
本課是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除法的意義和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的基礎上學習的。這個內容是學生學習數量關系的基礎。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有以下幾點體會:
1、注重創設情境導入。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從現實生活出發,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04年雅典奧運會劉翔奪得110米欄冠軍的成績排行榜,使學生知道在路程相等和時間相等的時候怎樣比快慢,并明確了速度的快慢與路程和時間有關。
2、合作學習。利用教材上的情境圖,大卡車2小時行了120千米、公共汽車3小時行了210千米。比一比誰跑得快?在路程與時間都不相等的時候怎樣比快慢?對于這個問題,我放手讓學生采用計算的方法獨立解決,然后小組交流,這不僅可以拓寬他們的思維,可以讓每個同學都有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也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接著通過計算和線段圖的對比將數形結合,使學生清楚地看到比較兩輛車的快慢,實際就是比較兩輛車1時行駛的路程,而這1時行駛的路程,正是我們所說的速度。從而使學生明確在路程與時間都不相同的時候比快慢,就是比速度。最后再由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出了路程、時間與速度三者之間的關系。
3、關注評價。好的評價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勵學生的學習,在本節課中我很關注對學生的評價,對發言學生給予一定的激勵,這對其他學生也是非常好的鼓勵和鞭策。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