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17
這是三年級商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數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第二小節《筆算除法》的第一課時——《“一位數除兩位數商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本節課是整數除法的相關知識,學這一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具備了口算除法和除法豎式的基礎,所以,學生的認知結構已具備同化新知的基礎,我認為學生學習本課內容是可行的,但是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學了這一內容后,為學生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學習除數是多位數的除法奠定了扎實的知識和思維基礎,讓學生在活動中理解筆算除法的算理,探索用豎式計算的合理程序。體現了義務教育為學生終生發展奠定基礎這一理念,是學生在以后學習和工作中解決復雜問題的基礎。
二、說教材的編排特點
教材從主題圖創設的植樹情境引入今天的教學,意在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使學生體會植樹活動中也有數學,激活學生的問題意識,強化數學教學的育人功能。
教科書安排了兩個例題,例1是一位數除兩位數,被除數的各個數位上的數都能被整除,主要解決的是順序和舒適寫法的問題;例2也是一位數除兩位數,但除到被除數十位上有余數。本節課內容,對學生進一步學習筆算除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具體在下面教學程序中在詳細闡述。
三、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筆算除法的步驟和商的書寫位置。
難點是:讓學生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數,應該與下一位數連在一起繼續除的道理。
四、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初步學會一位數除兩位數,商是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筆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動手操作,探索和思考,經歷“一位數除兩位數商是兩位數”的筆算方法的形成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數學的直觀與簡約美,體驗數形結合的'思想,培養學生與同伴交流、合作的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五、說教學過程
我從讓學生學得更輕松,更容易入手,試圖改變傳統教學的“復習準備——例題講解——鞏固反饋——課堂總結”這一教學流程,而給學生主動探索的空間,更多合作交流的時間,所以,本節課主要經歷了以下五個流程:溝通舊知——創設情景——自主探索——鞏固新知——回顧反饋。
一)、溝通舊知讓學生說一說怎樣筆算的?勾起學生對舊知的回憶,為下面的新知識學習作鋪墊。
二)、創設情境
1、一方面對學生進行保護環境,熱愛勞動教育,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根據圖中信息提出問題
2、既培養學生的估計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數感,又可以讓學生養成先估計再筆算的習慣
三)、自主探索
出示例1嘗試列豎式計算,邊用小棒分一分,邊自我檢查,分別指出4、2、1這三個數對應的小棒圖。
教學例2時,讓學生估算,再進行討論。然后比較例1、例2的區別,引導概括總結,通過操作后的比較,既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又能在理解算理的同時,歸納計算方法。
四)、鞏固新知、回顧反思
啟發學生思考:“你學會了什么?”緊扣知識技能目標,“是怎么學會的?”緊扣過程和方法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課后感想”體現了課堂延伸,課堂不僅是解決問題的場所,也是產生問題的場所)。
說課流程:
本課內容我從以下六個方面加以闡述:1.教材分析;2.學情分析;3.設計理念;4.教學目標;5.教法與學法;6.教學過程。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選自人教版數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第二小節《筆算除法》的第一課時——《“一位數除兩位數商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
1.教材的特點、地位和作用:本節課是整數除法的相關知識,它是在口算除法和除法豎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又為學生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學習除數是多位數的除法奠定了扎實的知識和思維基礎。通過學習,讓學生在活動中理解筆算除法的算理,探索用豎式計算的合理程序。
教科書安排了兩個例題,例1是一位數除兩位數,被除數的各個數位上的數都能被整除,主要解決除的順序和豎式寫法的問題;例2也是一位數除兩位數,但除到被除數十位上有余數。本節課內容,對學生進一步學習筆算除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材的重點和難點:重點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筆算除法的步驟和商的書寫位置。難點是讓學生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數,應該與下一位上的數連在一起繼續除的道理。
二.學情分析
1.學生的認知起點分析:學習本節課的知識儲備要求,一是表內乘、除法,二是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三是“除數一位數,商也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因學習“除數一位數,商也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時間間隔較長,應創設適當的情景,幫助學生復習與回顧。
2.學生的能力結構分析:通過口算除法和“除數一位數,商也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的學習,學生已熟練掌握了口算除法的計算方法,初步掌握了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
三.設計理念
1.強化數學教學的人文性
數學是一種文化,是人類文明的精華,數學教學應以數學知識、方法、思想為載體,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節課充分利用主題圖創設的植樹情境,意在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使學生體會植樹活動中也有數學,激活學生的問題意識,強化數學教學的育人功能。
2.在操作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
本節課教師提供操作活動的材料,把操作過程和筆算豎式結合起來,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筆算除法的算理,突出數學教學的操作性、自主性和探究性。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初步學會一位數除兩位數,商是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筆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動手操作、探索和思考,經歷“一位數除兩位數,商是兩位數”的筆算方法的形成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數學的直觀與簡約美,體驗數形結合的思想,培養學生與同伴交流、合作的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五.教法與學法
1.教法:采用情景·問題與自主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以植樹活動為情境線索,誘發學生學習的內在需求。以引導學生根據圖中的數據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并如何解決問題為探究材料,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從而引導學生通過操作、討論等方式理解筆算除法的算理,探索用豎式計算的合理程序。
2.學法:本節課采用“自主、探究、交流”的學習方式。通過操作、觀察、思考、討論等途徑,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以此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有效性。
六.教學過程
本節課在教學時,主要經歷了以下五個流程:溝通舊知,建立聯系à創設情景,導入新課à自主探索,領悟算法à鞏固新知,應用新知à回顧反思,(一)溝通舊知,建立聯系
1.口算
27÷340÷2240÷8
2.筆算
________
3)183)27
讓學生說一說怎樣筆算的?
(設計意圖:勾起學生對舊知的回憶,為下面的新知學習作鋪墊。)
(二)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出示p:19植樹情境圖,引導觀察:圖中告訴我們哪些信息?根據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問題?怎樣列式?(根據學生的回答師板書)
42÷252÷2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主題圖創設的植樹情境,一方面對學生進行保護環境、熱愛勞動的教育,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根據圖中的數據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
2.(1)請你估計一下42÷2大約是多少?
(設計意圖:在筆算除法中嵌入估算,一方面能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數感,另一方面也能使學生形成先估算再筆算的習慣。)
(2)如果要準確地計算42÷2你又是怎么想的?(揭示課題)
(三)自主探索,領悟算法
1.教學例142÷2=21
嘗試列豎式計算,邊用小棒分一分,邊自我檢查,并分別指出4.2.1這三個數對應的小棒圖。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試做,有利于充分(jsfw8.com)暴露學生的思維,再操作小棒,結合操作過程自我檢查,并分別指出4.2.1這三個數對應的小棒圖,體現數形結合,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算理。)
2。教學例2:52÷2
(1)先估算,再師生共同擺小棒,邊擺邊討論多余的1捆怎么辦?針對豎式,討論被除數十位上余下的“1”是怎么來的?表示多少?接下去怎么寫?為什么要把1和2合成12?并讓學生分別指出4.2.1這三個數對應的小棒圖,比較這里的4.2.1與例1的4.2.1表示的意義相同與否。
(2)比較例1和例2筆算豎式的區別。
3、引導概括總結:從哪一位除起?商怎樣寫?被除數十位上除后有余數怎么辦?每次除得的余數和除數有什么聯系?
(設計意圖:通過操作后的比較,既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又能在理解算理的同時,歸納出筆算除法的計算方法。)
(四)鞏固新知,應用新知,
1、填一填。
1□□□
________
4)486)84
4□
□□□
□□□
00
2.辨一辨:請你當小醫生,先診斷,再“治病”。
34111
____________
2)686)965)60
6865
061
6
0
3.賽一賽:看誰算的又對又快?
P:20做一做1
4.用一用:p21練習四第3題
(設計意圖:“填一填”是一個模仿性的練習,“辨一辨”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算理,“賽一賽”要求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正確計算,并盡量提高計算的速度,“用一用”既是一道開放性的題目,又體現了“算用結合”的思想。)
(五)回顧反思,深華提高
你學會了什么?是怎么學會的?學了這節課后你有什么感想?
(設計意圖:第一個問題“你學會了什么”緊扣知識技能目標,第二個問題“是怎么學會的”緊扣過程和方法,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第三個問題“學了這節課后你有什么感想”體現課堂的延伸,課堂不僅是解決問題的場所,也是產生問題和思想的源頭。)
板書設計:
一位數除兩位數的筆算
例142÷2=21例252÷2=26
(豎式略)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初步學會一位數除兩位數,商是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一位數除兩位數,商是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讓學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算式的演算格式。
教學過程:
一、溝通舊知,建立聯系1、口算
600÷627÷3240÷8160÷4
2、筆算
3)99)37
二、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出示P19植樹情境圖,讓學生說圖意。
2.引導觀察:圖中告訴我們哪些信息?根據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問題?怎樣列式?(根據學生的回答師板演)
42÷252÷2
3.師:42÷2等于多少(生:42÷2=21)
你是怎么想的?
(生:40÷2=202÷2=120+1=21)
同學們會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樣用豎式計算呢?(揭示課題)板書:一位數除兩位數。
三、自主探索,領悟算法
1.教學例142÷2=21
(1)用豎式計算,你們會嗎?試試看
學生獨立計算后,反饋
第一種第二種
2121
2)422)42
424
02
2
0
(2)比較一下,你喜歡哪一種算法?說說理由。
學生發表意見:(學生多數會喜歡地一種算法,簡單、豎式短,很少有學生喜歡第二種也就是課本例題的形式)
師:其實第二種方法有自己的優勢,它能讓大家很清楚地看出計算過程。
(3)師邊用電腦演示邊講解:筆算除法的計算順序和口算一樣,要從被除數的最高位除起。請哪位用第二種方法做的同學上來講解一下。(師配合補充)
(4)讓學生質疑
(還會有一部分學生會提出第一種豎式也很清楚地看出計算過程.)
師:現在就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列豎式算52÷2
2.教學例2:
52÷2
(1)學生獨立計算后反饋。
第一種第二種
2626
2)522)52
524
012
12
0
(2)你們同意哪一種算法?
學生討論后得出:第一種是先口算出26的,應該用第二種方法才正確。
(3)師:讓我們借助小棒來驗證(師生共同擺小棒,師邊演示邊講解)
52÷2也就是把52根小棒(5捆和2根)平均分成2份。先把5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20),還余1捆;再把多余的1捆拆開與2根合并是12根也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加起來共分得26根,所以52÷2=26
師指第二個豎式,被除數十位上余下的“1”,這個1是怎么來的?表示多少?
指商個位上的“6”,這個6是怎樣得來的?同桌互相說一說。
(4)我們再看一看電腦是怎樣算的?(電腦演示)誰愿意當小老師把電腦演算的過程再說給大家聽聽?(指名學生敘述計算過程)
(5)比較例1和例2筆算豎式的區別,強調:筆算除法時,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數怎么辦?余數和除數有什么聯系?
(6)指導看書質疑
3.練習反饋P20做一做1
4.引導概括總結:從哪一位除起?商怎樣寫?被除數十位上除后有余數怎么辦?每次除得的余數和除數有什么聯系?
四、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完成下面的除法算式。
1□□□
4)486)84
4□
□□□
□□□
00
2.比賽,看誰算的又對又快?
P20做一做2
3.請你當小醫生,先診斷,再“治病”。
34111
2)686)965)60
6865
061
6
0
五、全課總結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