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4-30
這是采薇教案設計及板書,是優秀的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公開課《采薇》教學設計
熟讀成誦,歸納詩歌的章法特點、表現手法等方面的藝術特色以及本詩深刻的思想內容
【教學重點】疏通課文,鑒賞課文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
【教學難點】疏通詩句,體會抒情主人公復雜的情感
【教學方法】誦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寒冬,陰雨霏霏,雪花紛紛,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鄉途中踽踽獨行道路崎嶇,又饑又渴;邊關漸遠,鄉關漸近此刻,他遙望家鄉,撫今追昔,不禁思緒紛繁,百感交集艱苦的軍旅生活,激烈的戰斗場面,無數次的登高望歸的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現《采薇》,就是三千年前這樣的一位久戍之卒,在歸途中的追憶唱嘆之作
2、翻開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你會發現,歷史的年輪,并不總是從溫馨寧靜的田園中穿過,而常常碾壓著累累尸骨前行不管你對它懷有什么樣的情感,戰爭這個巨大的幽靈,一直伴隨人類成長的歷史于是,戰爭,一直是人類文學的一個永恒話題現在,我們來學習《小雅·采薇》去感受幾千年前的古人對戰爭含辛茹苦的咀嚼,去感受積淀在其中的真切復雜的人生百味
二、整體感知
1、檢測預習
(1)字音
玁狁(xiǎnyǔn) 不遑(huáng) 孔疚(jiù) 靡盬(mígǔ )
四牡(mǔ) 骙骙( kuí ) 小人所腓(féi) 象弭(mǐ)
雨(yù)雪 霏(fēi)霏 載(zài)渴載饑 維常之華(huā)
(2)通假字
歲亦莫止 莫——暮 mù
彼爾維何
玁狁孔棘 棘——急jí
2、誦讀感知
(1)結合注釋,自由誦讀
提示節奏:四言詩,每句一般讀成“二、二”節拍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2)放錄音,聽讀課文
(3)齊讀或點名個讀
3、疏通詩句,理清思路
(1)結合注釋,疏通詩句
①重點字詞
不遑啟居 遑,閑暇
憂心孔疚 孔,很 疚,痛苦
君子之車 君子,指將帥
小人所腓 小人,指士兵 腓,遮蔽
②疏通詩句,體會情感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長大說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沒有家,為跟玁狁去廝殺沒有空閑來坐下,為跟玁狁來廝殺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發芽說回家呀道回家,心里憂悶多牽掛
滿腔愁緒火辣辣,又饑又渴真苦煞防地調動難定下,書信托誰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發杈枒說回家呀道回家,轉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沒個罷,想要休息沒閑暇滿懷憂愁太痛苦,生怕從此不回家
什么花兒開得盛?棠棣花開密層層什么車兒高又大?高大戰車將軍乘
駕起兵車要出戰,四匹壯馬齊奔騰邊地怎敢圖安居?一月要爭幾回勝!
駕起四匹大公馬,馬兒雄駿高又大將軍威武倚車立,兵士掩護也靠它
四匹馬兒多齊整,魚皮箭袋雕弓掛哪有一天不戒備,軍情緊急不卸甲!
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依依隨風吹;如今回來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
道路泥濘難行走,又渴又饑真勞累滿心傷感滿腔悲, 我的哀痛誰體會!
三、文本探究
詩歌是一種最古老的文學形式,它用語言在我們的意念中勾勒出一幅幅生動的圖畫,傳達一種內在的情感而中國古典詩歌的魅力就在于它能有凝練的語言激發讀者無限的想像力《采薇》這首詩一共六章,這六章我們可以分為三個鏡頭和畫面,下面我們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這三個畫面——我們把13段寫成一個鏡頭,4和5段寫成一個鏡頭,第6分單獨寫一個鏡頭——并注意體會原詩所采用的藝術技巧
【教學預設】
鏡頭一:采薇思歸
深秋,夕陽如血,一位滿面塵土與愁容的士兵,坐在軍營不遠處的曠野中,遠眺著故鄉的方向,干裂的嘴唇喃喃地唱著故鄉的小調,內心涌動著濃濃的鄉愁
畫外音:又是一年歲末了,薇菜柔嫩的葉子也逐漸變得枯硬,家鄉的柳樹又長高了吧!戰爭何時才是個盡頭?貪婪的'獫狁何時才肯罷手?我的思念像一盆烈火,燒灼著五臟六腑柳條新發之時,我能否嗅到故鄉的氣息呢?
感情提問:如果你作為這部電影主角,你應該如何把握每個鏡頭的情感?
鏡頭一:憂傷(家園之思:軍旅生活之勞苦,久久不得歸家,而產生的悲傷、厭戰和對外族的仇恨)
藝術手法提問:同學們的鏡頭設計很不錯,有景物、有神態、有心理幾位同學的鏡頭設計中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薇”,為什么大家都關注到了它?(都沒有提到薇,是不是忽略了什么呢?)
薇,菜名,又名野豌豆; 又名“大巢菜”指貧者所吃的食物
(1)比興——提問:三個小節的開頭都是用了同樣的話,這叫什么手法?
《蒹葭》中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關雎》中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都是起興,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物(《氓》的比興手法也是有聲有色“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用來起興,同時用來比喻氓之妻歲月容顏的改變)
提問:用來起興的事物往往跟下文的正題又有一定的聯系,同學們請思考一下,三處采薇,略有變化,這有什么深意嗎?
由“薇亦作止”采薇剛剛冒出薇芽,到“薇亦柔止”,薇菜長出柔軟的莖葉到“薇亦剛止”,薇菜長得高大堅硬“采薇采薇”三次比興,有一種時光流逝,戍期漫長、歸家無期之悲
所以此處的“薇”不僅是起興,還有作比,因為叫作比興
(2)重章疊唱提問:同樣的話在詩中重復出現,這又叫什么手法?
《詩經》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詩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點是“重章疊詠”所謂“重章疊詠”,是指一首詩的各章,不僅句數相等,而且語言幾乎完全相同,中間只變動幾個字,甚至只變動一兩個字,以重復歌詠的一種形式如前三章的重章疊句中,文字略有變化,以薇的生長過程,襯托離家日久企盼早歸之情,異常生動妥貼
《詩經》的這一突出特點,同樣與音樂曲調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們知道,當人們產生了強烈的感情沖動的時候,“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
重章疊詠形式的運用,對深化意境,渲染氣氛,強化感情,突出主題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時,它還有效地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音樂感,形成了一種回環往復的美,帶給人一種委婉而深長的韻味
鏡頭二:疆場思歸
軍旗在十月的風中獵獵飄揚,戰場上煙塵滾滾將帥乘著四匹高大雄壯的馬駕著的馬車,昂首而來,士兵們向著軍旗的方向,吶喊著,奮勇殺敵看!英勇的戰馬,整齊的軍隊,精良的武器,無不讓獫狁人膽戰心驚敵營人叫馬嘶,我們所向披靡!
感情提問:這個鏡頭的情感應該如何把握?
鏡頭二:自豪(愛國之心:主人公強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勝的信念和飽滿的愛國熱情)
提示:(1)“四牡業業”,“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四句中的疊詞寫戰馬的高大強壯,步伐整齊,加以精良的裝備,顯示出赫赫軍威,“一日三捷”是用數字的對比,表現了戰爭的捷報頻傳傳達出抒情主人公強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勝的信念和飽滿的愛國熱情
(2)“象弭魚服”這種精良的武器足以笑傲獫狁這些游牧部落恐怕只有簡陋的彎弓,而我們卻有“象牙鑲飾的弓和鯊魚皮作的箭袋”,這是農耕文明的驕傲,也是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
藝術手法提問:這兩個章節中也有一處用到了比興,請把它找出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這是指棠棣花,用花之盛起興,喻出征軍隊車馬服飾之盛及聲勢之壯
鏡頭三:歸家之哀
冬雪霏霏,戰士終于踏上了歸途風塵滿面,又饑又渴
畫外音:“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當年我離開故鄉,楊柳依依惜別“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現在我踏上歸途,只有漫天的飛雪,青春不在,年華不在,愛情安在?家人安在?家園安在?
提問:這個鏡頭的情感應該如何把握?
鏡頭三:悲痛(為什么回家途中還會悲傷呢?)
提示:(1)宋之問在《渡漢江》中說“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一個怯字寫出了歸鄉時的千萬種感受和情感
(2)“古詩十九首”里的《十五從軍征》是這樣寫的:“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幾十年的征戰物是人非,幾十年的征戰滄海桑田,幾十年的征戰親人還在,愛人還在嗎?
(3)“我心傷悲,莫知我哀”,歸來時,還何樂而有呢?除了深深感慨,那從薇菜初生時節開始的歸家向往,那一次次的念叨,每一個朝夕的苦苦盼望,都在這一歸途中,因為對家人命運和自身前景的擔憂都不得不沉重起來
藝術手法提問:最后一節中你最喜歡哪一句?
末章之美
清人方玉潤在他的《詩經原始》中說:“此詩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實景,感傷時事,別有深意,不可言喻,故日‘莫知我哀’、不然,凱旋生還,樂矣,何哀之有邪?”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晉人謝玄把這四句論為三百篇中最好的詩句好在哪里?
1.借景抒情
詩含著兩個畫面,一是春天里微風吹拂柳枝依依惜別的畫面,一是寒冬季節雨雪紛飛的畫面在這里,詩人沒有直接傾訴內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隨風飄拂的柳絲來渲染昔日上路時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紛飛來表現今日返家路途的艱難和內心的悲苦,以景寫情,情景交融,讓那一股纏綿的、深邃的、飄忽的情思,從風景畫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無盡
2.以哀情寫樂景清人王夫之在論《詩經·小雅·采薇》這兩句時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以春風楊柳燦爛春光反襯離家之悲,以風雪交交嚴酷寒冬襯凱旋之樂
3.對比:將時序之“今──昔”,景物之“柳──雪”,人生之“往──來”剪接融匯,創造出超越現實的典型畫面短短四句詩,看似平淡,娓娓道來,卻充滿了強大的藝術感染力,用柳代春,用雪代冬,含蓄內斂又有分量春之柳,冬之雪,一個溫柔地婀娜,一個飛揚著冰冷
同一個“我”,但已有“今、昔”之分,同一條路,卻已有“楊柳依依”與“雨雪霏霏”之別,而這一切都在這一“往”一“來”的人生變化中生成……
拳拳赤子心,悠悠故鄉情走過千山萬水,走不出魂牽夢縈的故鄉,故鄉的種子埋藏在游子的心房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緩緩的吟唱超越了時空的隧道,依舊向我們訴說著人類那亙古不變的思鄉愁緒
小結:《采薇》一詩,在題材上可稱為邊塞詩的鼻祖,征人思鄉,是后代邊塞詩的重要主題,這首詩能以最真實的詞句、最自然的藝術,挑動了人們的某一根心弦,準準地說中了人們心里千變萬化的情緒,歷經數前千年而不倒,愈久彌芳
四、課堂小結:
《采薇》不像一般的戰爭詩那樣簡單地表現人物情感,而是力求表現出人的深層的內心矛盾和痛苦,細微真實地寫出了人性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殘酷的戰爭畢竟與人類文明正常價值趨向相悖,自古以來,人們都對它懷有復雜矛盾的感情《采薇》正是為保家衛國而出征玁狁的士兵所唱出的心聲作者疾呼“靡室靡家,玁狁之故”,充分說明其所怨恨的是玁狁而非周天子,詩人對侵略者充滿了仇恨,詩篇中洋溢著戰勝侵略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時,“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又對久戰不休充滿厭倦總之,戰士們的情感深處,交織著重重矛盾:對敵人的痛恨與對家鄉的思念,保家衛國的豪邁與歷盡艱辛的苦澀……
其實,人類有一種很普遍的矛盾心理:大丈夫有仗劍遠行志在四方的雄心壯志,又有低頭思鄉胸懷親人的回歸意識這里的戍邊戰士心中的矛盾,也或多或少地表現出人類共有的,也是無法回避的真實矛盾心理所以,詩中表現的這種情感矛盾,具有超越時空的普遍意義
五、布置作業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會生字詞“薇”,“矣”,“霏”并理解字意,讀準多音字“雨”,正確,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并背誦。
2.過程與方法:借助注釋,結合畫面和背景資料讀懂詩句,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通過師生合作誦讀的方式,提高誦讀詩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養成自主,合作的學習品質和習慣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學會生字詞“薇”,“矣”,“霏”并理解字意,讀準多音字“雨“
2.教學難點
借助注釋,結合畫面和背景資料讀懂詩句,學會根據“物象”讀出情感
三、課時安排: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一、談話導入 。
1,師:同學們,我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詩歌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我國的文化瑰寶中熠熠閃光。那么老師想問一下各位同學,你們知道我國最古老的詩歌總集是那部作品嗎?出示—《詩經》簡介。介紹詩經的地位和藝術成就
2,師板書“薇”字
師:有誰知道這個“薇”可能是什么嗎
生:可能是一種植物,一種花
師:你是怎么判斷的?
生:因為它是草字頭,所以。。
師:嗯!(分析的有理)它是一種植物,一種可食用的野菜,出示“薇菜”圖片,導入
2.新課講授
板書課題《詩經 采薇》
首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讀準讀通)
教師范讀,學生根據老師的范讀劃分節奏
小組合作,再讀詩句(讀出節奏)
板書生字詞“薇”,“矣”,“霏”,“雨”分辨字義
3.拓展延伸
讀懂詩句,讀出內涵
師:既然我們讀了詩歌,也學會了生字詞的涵義,那么請問有沒有同學能根據我們課文下面的注釋來猜一猜這首詩歌講了一個什么樣的事情呢。
生:回答
師:講的很好,不過好像還不是特別正確。那么老師來給大家一些小提示吧
創設情境,加深感悟
播放幻燈片:一名遠征戰士回鄉的場景,回想自己在軍中的情境與心情
師:那么在看了幻燈片后,我現在再請一位同學來談談吧
分段講述
將上下兩句進行對比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師:同學們覺得兩句詩里分別有什么物象,又表露出了詩人什么情感呢
生:回答
以“楊柳”和“雨雪”兩類物象,讀出詩人所表露的情緒
通過描寫“楊柳”和“雨雪”相反的物象進行情感的對比,引導學生賞析詩句
強調由景入情
學生再次朗誦
4.小結作業
小結:師:那么在本次課中我們學到了什么知識呢
生:回答
師:回答的很好,我們在誦讀古代詩文時要學會把握詩歌的聲調韻律,同時我們也要學會從詩歌描寫的景物中感受到人物的情感變化
課后作業:
1,背誦這首詩歌
2,課后搜集幾首自己喜歡的詩歌與同學進行交流討論
五、板書設計
詩經.采薇(節選)
楊柳——依依 不舍
雨雪——霏霏 凄冷
由景入情
1.采薇(節選)
[教學目標]
1.了解《詩經》的基本常識。
2.能熟讀并背誦。能借助注釋,大體把握詩意。
3.體會從軍將士的艱辛和思歸的情懷。
[教學重難點]
能借助注釋,大體把握詩意,并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舊知導入
我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我們習慣說唐詩、宋詞、元曲,就是指詩、詞、曲這幾種文學樣式的巔峰時期分別在唐朝、宋朝、元朝。細心的同學可能會問,詩歌起源于哪個朝代?最早的詩人是誰?今天我們就通過一首詩的學習來感受中國最早的詩歌的美。
1.板書課題,釋詩題。(了解“薇”:薇菜,植物名。花紫紅色,結長扁莢,其中有五六顆種子,可吃。)
2.了解《詩經》。(出示《詩經》簡介,生齊讀,強調重點)
二、初讀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句:大聲,小聲,自讀,合作讀。讀準字音,讀順詩句。
2.指名朗讀,師相機正音。(詩中有兩個生字“矣”和“霏”,詩中還有一個字需要特別注意一下,平時我們讀“雨”,而這里讀yù。)
3.再讀古詩,找出詩中的反義詞。(“昔”和“今”,“來”和“往”)
4.指導斷句。(出示朗讀斷句)
5.思考:這首詩和我們以往所學的古詩有什么不同?(四言。課件出示詩經語言特點。)
6.齊讀古詩,體會語言特點,感受節奏之美。
三、精讀感悟
通過朗讀我們感受了詩經的語言美、節奏美。當我們能讀懂詩句內容時,就能穿越三千多年的時光,欣賞當時的美景,感受當時人物的心情。
1.再讀古詩,結合注釋,把你讀懂的詩句講給你的同桌聽,再標記不理解的詩句。
2.講解: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1)這是什么季節?(春天)在這如詩如畫的景色中,“我”要去哪里?(介紹社會背景:詩中人是一位即將出征的戰士。)
(2)在這幅畫面中除了主人公,還可能有誰?(送別的親友)再讀這句詩,此刻主人公會是什么心情?(不舍)
(3)家鄉的一草一木,每一位親友都值得留戀,但“我”能留下嗎?(不能。因為他既是父母的兒子,也是國家的臣民。)
3.講解: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1)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戰爭結束,終于可以回家了。此時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雨雪霏霏)請用自己的語言來形容一下。(指名說)
(2)此刻“我”的心情怎樣?(歸家的喜悅、激動、急切;劫后余生的感慨)請同學們帶著體會到的心情再讀這句詩。
(3)他還有可能會想到從那個“楊柳依依”的春天到現在“雨雪霏霏”的冬天所有的經歷。(有道是:“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鼓角爭鳴,刀光劍影,丟棄的戰車,滿地的鮮血,累累的尸體,這就是戰爭。)
(4)他還可能看到的場景有“田園寥落干戈后,骨肉流離道路中”“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此刻你的心情怎樣? 請帶著你體會到的心情再讀。
4.講解: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1)釋義:道路泥濘難行走,又渴又饑真勞累。滿心傷感滿腔悲。我的哀痛誰體會!
(2)《采薇》中最后四句,體現了“我”此時怎樣的心情?
5.抽查學生說詩歌大意。(當初離家從軍去,楊柳依依輕搖曳。如今返鄉解甲歸,雪花飄飄飛滿野。道路長遠慢慢行,又饑又渴愁腸結。我的心中真悲傷,誰知我有多凄切!)
6.通過師生對讀、齊讀、填空讀等多種方式指導學生背誦。
四、借景抒情,拓展遷移
1.同學們,詩句為我們描繪了“楊柳依依”“雨雪霏霏”兩幅動人的畫面,我們能從中讀到詩人復雜的心情以及滄桑的心境。詩中是否出現“悲喜”之詞?(沒有)那作者把情緒藏在了哪里呢?(都蘊藏在生動的景物里)
2.情融入景,景包含情,原來詩中(一切景語皆情語),這是詩歌的特點,也是詩歌的魅力!讓我們一起讀出情中景,景中情!讀!
3.同學們,在我國浩如煙海的詩詞中,像這種“借景抒情”的詩歌還有很多,我們課下可以找來讀讀。(如《靜夜思》《泊船瓜洲》)
[教學板書]
1.采薇(節選)
戰爭之禍 昔往楊柳依依——不舍
今來雨雪霏霏——悲涼
[教學反思]
教學《采薇(節選)》一詩時,我通過“讀”來使每個學生進行自我感悟。對古詩的學習更要通過朗讀這一主要形式來讓外部語言轉化為內部認識。所以,我鼓勵學生自讀自悟,讓他們在讀書中思考。不足之處是對于詩歌內容的理解上,我講解得過多,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今后應該多注意,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教材分析:本單元教學目標學習先秦詩歌,詩經作為后世詩歌的源頭之一,本身的思想內涵和藝術成就為詩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何通過本文來體會詩經中風的創作手法和思想情感是一個重要的開端。所以把文本的藝術美合理的展現并加深學生的體悟是本文教學的重要目標。
學情分析:學生處于高一上學期,是一個銜接時期,學生的古典詩歌鑒賞方法相對單一,語言表述缺乏準確性,提升分析能力和感受情感能力成為課程設計的出發點。
知識的構建與運用
進一步了解詩經賦比興的藝術手法。
掌握莫、華、常、棘通假現象及文中重要的實詞。
體會詩經戰爭詩的美學特征,農耕社會家國矛盾心態,外戰中的尚武精神,周代禮樂影響下的德化威服戰爭觀。
培養學生篩選和提取重要信息的閱讀能力。
組織語言較準確表達觀點的能力
提升賞析詩文的思辨能力。
審美鑒賞與創造
誦讀文本,體味情感,梳理文章脈絡。
信息的篩選與整合,調整語言,概括情感。
思辨的閱讀,判定文本思想內涵
討論探究,詩經戰爭詩的審美特征。
文化的傳承與理解:
在閱讀過程中人性體悟和情感參與。
感受西周至春秋時文學莊嚴、肅穆的凈化之美,崇仁尚德的美學淵源。
抵御外侵,反對窮兵黷武的精神影響。
教學重難點突破:
引導學生進入詩情,厘清文脈。
方法:提取文段關鍵句,以句帶段,以點到面的入情,先把文章讀短,再讀豐富,加入聯想與想象。見預習案第四項,“如果每一小節只選取一小句來表現情感,你選擇哪一句,并簡單概述情感”
農耕社會的家國矛盾心態和外戰中的尚武精神在整個詩經戰爭詩中的示范作用。
方法:梳理和對比,
靡室靡家-------憤-------獫狁之故
靡使歸聘-------苦-------我戍未定
我行不來-------憂------王事靡盬
在對比中可以明確突破。
詩經中戰爭詩一般不正面描寫戰爭的慘烈,如此處理,你認為好不好。
方法:對比和拓展閱讀進行輔助,見預習案第五項《無衣》《破斧》
得出詩經戰爭詩的審美特質----禮樂制度影響下的崇德威服,西周至春秋戰爭詩的肅穆凈化之美。
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
方法:自主賞析“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提示:鑒賞術語+內容分析+表達效果
教師評價及總結。
作業布置:1、牢記賦、比、興的解釋語句,結合文章的背誦深入感受
2、對《無衣》進行翻譯并做簡要賞析。
附文:
采薇
先秦:佚名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獫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