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4-26
這是四下輕叩詩歌大門教材分析,是優秀的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詩海拾貝
《詩經·采薇》寫一位遠征戰士歸來,在回鄉途中,他撫今追昔,回想自己在軍中的情況與心情。周宣王(公元前八二七至公元前七八二年在位)執政的前夕,玁狁曾乘周王朝政治動亂和遭遇大旱災的機會,侵擾北方邊境。公元前八二七年宣王曾出兵征討,這首詩反映的大約就是這次戰爭的情況。原詩共六章,閱讀材料節選的是第六章的前四句,分別描寫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楊柳依依”寫出柳條隨風飄動,“雨雪霏霏”描繪雪花飄舞,都十分傳神。這種四言詩,在我國以《詩經》為代表的古詩中是很常見的。
《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律詩,這是唐朝詩人杜甫在成都所作的名篇之一,歷來為人們傳誦。作者細致地刻畫了春雨的夜景,表達了他對春雨來得及時的喜悅心情。一、二兩句,“知”字和“乃”字,一呼一應,極為傳神,詩人喜雨的心情躍然紙上。三、四兩句既描寫了春雨的動態,又傳出了它的潤物之神,“潛”字和
“細”字都用得準確、貼切,前者透露出風很微,后者說明了雨極小。五、六兩句進一步從視覺上描繪夜雨景色。雨意正濃,而一片墨黑的世界里,唯有江邊船上放射出一線光芒,顯得格外明亮。最后兩句是寫雨后曉景。全詩描寫細膩、動人。全詩不露喜字,卻又始終充滿喜意。這首詩后有簡短的賞析,可以幫助學生欣賞這首名作。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是宋代辛棄疾的一首吟詠田園風光的詞。閱讀這首詞,要注意時間和地點。時間是夏天的夜晚,地點是有山有水的農村田野。這首詞描寫的是人們熟悉的月、鳥、蟬、蛙、星、雨、店、橋,然而詩人把這些形象巧妙地組織起來,卻讓我們感受到一種恬靜的美。詞的上片寫月明風清的夏夜,以鳥驚、蟬鳴、蛙噪這些山村特有的音響,把黃沙道寫得生機勃勃,頗不寂寞;詞的下片以輕云小雨,天氣時陰時晴和舊游之地的突然發現,表現夜行鄉間的樂趣。作者筆下的一個個畫面,流露出詩人對豐收之年的喜悅和對農村生活的熱愛。這正是作者忘懷于大自然所得到的歡樂。閱讀這首詞,可以引導學生憑借注釋,借助工具書讀懂這首詞的大意。
《天凈沙·秋》是元代散曲家白樸描寫秋景的一首小令。小令原來是流行于民間的小曲,句子長短不齊,有一定的腔調。它和詞不同的地方是用韻加密了,幾乎每句都押韻。曲可以在本調之外加上襯字。秋天的傍晚有點蕭瑟,詩人先用了孤村、落日等6個典型景物來表現。接著用“飛鴻”這一句,把靜寂的景物和飛翔的大雁聯系起來,靜中有動。最后用“青山”“白草”兩句,把美麗的秋景呈現在眼前。“白草紅葉黃花”只是3個詞語并列,卻色彩鮮明地描繪出秋天的美景。這支曲有秋景的清肅,卻沒有悲涼的情緒。
《天上的街市》作于1921年10月1日,那時郭沫若留學日本,滿懷憧憬,于春末秋初兩度回國,但國內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的現象使他失望了。詩人凝視
“縹緲”的星空,幻想神異的世界,詩中寄托了他美好的社會理想。但學習這首詩不需要介紹背景,可以把它當做寫景的詩來讀。本詩的重點是感受詩人的聯想和想象,把夜晚的天空想象成美麗的街市,把天上的明星比作無數的街燈,然后聯想到天上的人們在提燈夜游。還要引導學生通過比較,發現現代詩和古詩的不同之處,如,句子長短自由,分為若干小節。
《白樺》是俄國著名詩人葉賽寧的抒情詩。詩歌以白樺為中心意象,從不同角度描寫它的美。滿身的雪花、雪繡的花邊、潔白的流蘇,在朝霞里晶瑩閃亮,披銀霜,綻花穗,亭亭玉立,豐姿綽約,表現出一種高潔之美。詩中的白樺樹,既具色彩的變化,又富動態的美感。白樺那么高潔、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讀這首詩,除了感受詩歌意境的美之外,還可以強烈地感受到詩人對家鄉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二、與詩同行
這部分閱讀材料有三首詩,兩篇關于詩的文章。
《我們去看海》是詩人寫的兒童詩,適合于朗誦。全詩以“我們去看海”的呼喚貫穿始終,情緒飽滿激昂。去看海,既有對海的向往與追求,又是對生命的期望與啟迪。海給我們的啟示是多方面的:海匯百川,胸懷寬大;海蘊藏著財富,是取之不盡的寶庫;海躍動著鮮活的生命,海永遠不會停止呼吸……閱讀這首詩,要引導學生從字里行間仔細體會詩歌表達的熱愛大海的思想感情,感悟大海給我們的啟迪。
《致老鼠》是一首有趣的童詩。小詩人用一顆童心,寫出了和一般人眼中不同的老鼠:雖然老鼠要做壞事,但還是喜歡它們。小詩人希望它們改正缺點,愛清潔,愛勞動,光明正大地做事。如果改正了缺點,還可以和貓做朋友。小詩人把老鼠當成了自己的朋友,對有缺點的朋友沒有歧視。讓老鼠和貓交朋友,更是孩子美好的愿望。閱讀這首詩,學生一定能感受到童詩的想象力和創造性。
《爸爸的鼾聲》是一首溫情的童詩。小詩人敏銳地捕捉到“爸爸的鼾聲”,作為寫詩的題材,因為他覺得爸爸的鼾聲十分有趣。小詩人善于運用形象的比喻,他覺得爸爸的鼾聲“就像是山上的小火車”;爸爸的鼾聲停了,他又覺得好像火車到了站。全詩童趣盎然,充滿父子親情。
閱讀這首詩,要讓學生體會到“鼾聲”也能做詩,生活中詩的題材無處不在。只要我們善于發現和聯想,到處都有詩的素材。可以引導學生想一想,還有哪些地方也有詩。
《給詩加“腰”》說的是蘇小妹出題,在“輕風細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說出詩眼。蘇東坡說了前句“搖”,后句為“映”,就是“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小妹不屑,認為太平淡;黃山谷加為“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小妹仍搖頭。后她吟出“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東坡玩味之后,不禁叫絕。“扶”字恰到好處地描繪出輕風徐來,柳枝拂然的柔態,與“輕”“細”十分和諧。“扶”字又把風擬人化了。月色淡淡,月下的梅花朦朦朧朧,“失”字勾畫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詩是語言之藝術。詩特別注重遣詞用字,凝練而鮮明生動。蘇小妹加的是“詩腰”,因為它在詩句的中間,其實是“詩眼”,因為它僅用一字,卻能出神入化。閱讀這篇文章,主要是激發學生搜集詩歌故事的興趣,此外也要引導學生感受詩歌故事的有趣,學會欣賞詩歌。
《詩中的“秋”》是臺灣作家桂文亞回憶自己兒童時代讀古詩的樂趣,側重讓學生學習讀懂古詩和欣賞古詩的方法。讀詩貴在感受意境,作者回憶自己小時候在秋天讀詩,風吹竹葉,螢火蟲在紗窗外飛舞,著實富有詩意。作者慢慢領悟到:聯系生活來讀古詩,就容易讀懂;讀詩時在頭腦里描繪一幅幅畫面,就能進入詩的意境;把不同的詩比較著讀,可以更好地體會詩人的感情;如果了解詩人的身世際遇,我們就不難與詩人的心相通。這篇文章以作者讀詩的切身感受為內容,娓娓道來。她所舉的都是關于“秋”的古詩,詩中流淌著涓涓清泉,詩中洋溢著淡淡的思念,作者體會到了蘊涵在“秋”詩中的濃濃的親情、友情和思鄉之情。這篇文章教會我們怎樣讀詩。
《輕叩詩歌的大門》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一、活動目標:
1、通過一系列的學習、研究活動,讓學生學會搜集詩歌,整理詩歌,欣賞詩歌,還能對詩歌進行簡要賞析,部分學生還可以試著寫一寫詩。
2、通過綜合性學習活動,讓學生感受古詩和新詩的區別,認識一些詩人,增長一些文學常識,提高對語言的感受能力和對美的欣賞力,積累優美的語言材料。
3、通過調查訪問、查找資料、記錄整理等活動,提高學生相應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學習詩歌的分類和掌握一些學習詩歌的方法。
4、通過朗誦表演、展示詩集和原創詩作等活動,鍛煉學生的膽量和增長他們的勇氣,提高自信心和培養創造力。
二、活動過程:
第一階段(11月18日)
1、學生按共同研究的內容自愿組合成學習小組,討論確定研究專題和研究的具體目標。小組內明確分工,組織協調。
2、完成小組活動計劃的制定:
第二階段(11月19日—11月26日)
(搜集詩歌,整理和欣賞詩歌)
1、能誦讀《詩經。采薇》等四首古詩詞和兩首現代詩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繪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2、通過搜集和閱讀詩歌,增強對詩歌的興趣,感受詩歌的特點。能搜集并按一定標準給詩歌分類。
3、了解古詩詞于現代詩歌的不同點,以及了解中國詩歌的起源、古詩詞的特點及詩歌的表達方式等詩歌常識。
第三階段(11月27日----12月1日)詩歌活動成果展示和總結)
(一)組織活動
1、組織學生學寫詩歌,進行交流寫詩體會,感受詩歌給自己帶來的樂趣。
2、通過欣賞和誦讀不同的詩歌活動,激發自己對詩歌的熱愛之情。
3、通過改寫詩歌、詩歌手抄報和朗誦詩歌會等形式,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興趣。
4、對活動進行交流總結,評價有點,指出不足。
(二.)活動評價
1、你在本次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最大的收獲或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說一說,寫一寫。
2、小組完成活動評價表:
教學目標
1.會將搜集到的詩歌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了解詩歌的豐富性。
2.激發學生搜集詩歌的興趣,引導學生感受詩歌的魅力。
3.學會朗誦詩歌的方法,激發學生對詩歌的熱愛。
重點、難點
重點激發學生搜集詩歌的興趣,引導學生感受詩歌的魅力。
突破方法學生準備好自己的摘抄本,分享自己喜歡的詩歌,小組合作創編。難點學會朗誦詩歌的方法,激發學生對詩歌的熱愛。
突破方法朗誦練習,表演評價。
教法與學法
教法情景教學法、引導法、點撥法。
學法體驗法、合作交流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建議1課時。
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將搜集到的詩歌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了解詩歌的豐富性。
2.激發學生搜集詩歌的興趣,引導學生感受詩歌的魅力。
3.學會朗誦詩歌的方法,激發學生對詩歌的熱愛。
一、合作編小詩集
3.小組準備多媒體課件或者用投影儀展示本小組的詩集。
4.小組互評。
5.全班交流,教師點評。
二、舉辦詩歌朗誦會
1.小組初賽,根據詩集的主題選擇自己喜歡的篇目進行朗誦。
2.每個小組推選一位決賽選手。朗誦的形式要豐富多樣,可以個人朗誦,可以男女對誦,可以小組合誦,還可以配樂朗誦。
3.由課代表組織進行決賽安排:力求每個同學都有任務,如環境布置、節目單編
4.決賽開始,先齊誦詩歌《成功的花》。
成功的花
成功的花,
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艷!
然而當初她的芽兒,
浸透了奮斗的淚泉,
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5.決賽朗誦。
6.大眾打分,學生代表點評。
7.教師點評總結。
8.頒獎儀式:給朗誦會頒獎,給小詩集頒獎。
板書設計
輕叩詩歌大門
我們都是小詩人我愛的詩歌我來誦
課時作業
回家向父母展示小組的小詩集,向家人朗誦一首詩歌。
教學反思
這次的綜合性學習的主題是“輕叩詩歌大門”。編排本次綜合性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特別是語文綜合運用能力。于是,我嘗試開展了這次綜合性學習。
經過這個單元的學習,學生在“詩海”中遨游,拾到了不少“寶貝”,了解了許多關于詩歌的知識。絕大多數學生會背誦的詩歌都在10篇以上,有5個同學甚至達到了20多篇,就連平時不愛學習的“小懶蟲”也興趣盎然,背了不少。
反思這次活動,我發現,盡管這次活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還是有不足之處。比如時間不夠,有部分學生的作品無法展示,學生所搜集到的材料也不多。如果時間充足,我可以安排閱讀欣賞課,把學生帶進閱覽室,讓他們在閱覽室里尋找自己需要的材料。其次,我深切地感受到,新教材的改革與實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