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4-27
這是輕叩語言的大門,是優秀的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輕叩詩歌的大門”,教師在這次活動中要引導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詩歌世界,通過搜集和整理詩歌、欣賞詩歌、朗誦詩歌、寫作童詩等活動,進一步了解詩歌,感受詩歌的魅力。經過兩個星期時間的學習,我們的實踐活動也告一段落。在這次活動中我們一共進行了8項活動:制定計劃、搜集詩歌、整理詩歌(分類,畫表)、推薦欣賞詩歌、寫詩、詩歌朗誦會、合編小詩集、總結。
由于在五年級時學生已經接觸過綜合性學習,我大膽放權給學生,從計劃到實施、小結,我只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做一個配角。這些孩子確實不簡單,給了我很多驚喜。無論是給詩歌分類,還是自己寫詩,無論是制定計劃,還是總結,學生們都能投入進去,主動去探究、去嘗試。特別是合編小詩集,每個小組都能全員參與,分工明確,互相配合。雖然合編的小詩集很粗糙、簡單,但形式多樣,內容較全面。對于我來說,已是如獲至寶、欣喜若狂了。對于學生的作品,我給予很高的評價,我希望能通過這次的活動,培養孩子們的興趣,找回孩子們的自信心。
這次綜合性學習激發了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
《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教材解讀
《詩經•采薇》寫一位遠征戰士歸來,在回鄉途中,他撫今追昔,回想自己在軍中的情況與心情。周宣王(公元前八二七至公元前七八二年在位)執政的前夕,玁狁曾乘周王朝政治動亂和遭遇大旱災的機會,侵擾北方邊境。公元前八二七年宣王曾出兵征討,這首詩反映的大約就是這次戰爭的情況。原詩共六章,閱讀材料節選的是第六章的前四句,分別描寫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楊柳依依”寫出柳條隨風飄動,“雨雪霏霏”描繪雪花飄舞,都十分傳神。這種四言詩,在我國以《詩經》為代表的古詩中是很常見的。
《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律詩,這是唐朝詩人杜甫在成都所作的名篇之一,歷來為人們傳誦。作者細致地刻畫了春雨的夜景,表達了他對春雨來得及時的喜悅心情。一、二兩句,“知”字和“乃”字,一呼一應,極為傳神,詩人喜雨的心情躍然紙上。三、四兩句既描寫了春雨的動態,又傳出了它的潤物之神,“潛”字和“細”字都用得準確、貼切,前者透露出風很微,后者說明了雨極小。五、六兩句進一步從視覺上描繪夜雨景色。雨意正濃,而一片墨黑的世界里,唯有江邊船上放射出一線光芒,顯得格外明亮。最后兩句是寫雨后曉景。全詩描寫細膩、動人。全詩不露喜字,卻又始終充滿喜意。這首詩后有簡短的賞析,可以幫助學生欣賞這首名作。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是宋代辛棄疾的一首吟詠田園風光的詞。閱讀這首詞,要注意時間和地點。時間是夏天的夜晚,地點是有山有水的農村田野。這首詞描寫的是人們熟悉的月、鳥、蟬、蛙、星、雨、店、橋,然而詩人把這些形象巧妙地組織起來,卻讓我們感受到一種恬靜的美。詞的上片寫月明風清的夏夜,以鳥驚、蟬鳴、蛙噪這些山村特有的音響,把黃沙道寫得生機勃勃,頗不寂寞;詞的下片以輕云小雨,天氣時陰時晴和舊游之地的突然發現,表現夜行鄉間的樂趣。作者筆下的一個個畫面,流露出詩人對豐收之年的喜悅和對農村生活的熱愛。這正是作者忘懷于大自然所得到的歡樂。閱讀這首詞,可以引導學生憑借注釋,借助工具書讀懂這首詞的大意。
《天凈沙•秋》是元代散曲家白樸描寫秋景的一首小令。小令原來是流行于民間的小曲,句子長短不齊,有一定的腔調。它和詞不同的地方是用韻加密了,幾乎每句都押韻。曲可以在本調之外加上襯字。秋天的傍晚有點蕭瑟,詩人先用了孤村、落日等6個典型景物來表現。接著用“飛鴻”這一句,把靜寂的景物和飛翔的大雁聯系起來,靜中有動。最后用“青山”“白草”兩句,把美麗的秋景呈現在眼前。“白草紅葉黃花”只是3個詞語并列,卻色彩鮮明地描繪出秋天的美景。這支曲有秋景的清肅,卻沒有悲涼的情緒。
《天上的街市》作于1921年10月1日,那時郭沫若留學日本,滿懷憧憬,于春末秋初兩度回國,但國內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的現象使他失望了。詩人凝視“縹緲”的星空,幻想神異的世界,詩中寄托了他美好的社會理想。但學習這首詩不需要介紹背景,可以把它當做寫景的詩來讀。本詩的重點是感受詩人的聯想和想象,把夜晚的天空想象成美麗的街市,把天上的明星比作無數的街燈,然后聯想到天上的人們在提燈夜游。還要引導學生通過比較,發現現代詩和古詩的不同之處,如,句子長短自由,分為若干小節。
《白樺》是俄國著名詩人葉賽寧的抒情詩。詩歌以白樺為中心意象,從不同角度描寫它的美。滿身的雪花、雪繡的花邊、潔白的流蘇,在朝霞里晶瑩閃亮,披銀霜,綻花穗,亭亭玉立,豐姿綽約,表現出一種高潔之美。詩中的白樺樹,既具色彩的變化,又富動態的美感。白樺那么高潔、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讀這首詩,除了感受詩歌意境的美之外,還可以強烈地感受到詩人對家鄉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這部分閱讀材料有三首詩,兩篇關于詩的文章。
《我們去看海》是詩人寫的兒童詩,適合于朗誦。全詩以“我們去看海”的呼喚貫穿始終,情緒飽滿激昂。去看海,既有對海的向往與追求,又是對生命的期望與啟迪。海給我們的啟示是多方面的:海匯百川,胸懷寬大;海蘊藏著財富,是取之不盡的寶庫;海躍動著鮮活的生命,海永遠不會停止呼吸……閱讀這首詩,要引導學生從字里行間仔細體會詩歌表達的熱愛大海的思想感情,感悟大海給我們的啟迪。
《致老鼠》是一首有趣的童詩。小詩人用一顆童心,寫出了和一般人眼中不同的老鼠:雖然老鼠要做壞事,但還是喜歡它們。小詩人希望它們改正缺點,愛清潔,愛勞動,光明正大地做事。如果改正了缺點,還可以和貓做朋友。小詩人把老鼠當成了自己的朋友,對有缺點的朋友沒有歧視。讓老鼠和貓交朋友,更是孩子美好的愿望。閱讀這首詩,學生一定能感受到童詩的想象力和創造性。
《爸爸的鼾聲》是一首溫情的童詩。小詩人敏銳地捕捉到“爸爸的鼾聲”,作為寫詩的題材,因為他覺得爸爸的鼾聲十分有趣。小詩人善于運用形象的比喻,他覺得爸爸的鼾聲“就像是山上的小火車”;爸爸的鼾聲停了,他又覺得好像火車到了站。全詩童趣盎然,充滿父子親情。
閱讀這首詩,要讓學生體會到“鼾聲”也能做詩,生活中詩的題材無處不在。只要我們善于發現和聯想,到處都有詩的素材。可以引導學生想一想,還有哪些地方也有詩。
《給詩加“腰”》說的是蘇小妹出題,在“輕風細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說出詩眼。蘇東坡說了前句“搖”,后句為“映”,就是“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小妹不屑,認為太平淡;黃山谷加為“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小妹仍搖頭。后她吟出“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東坡玩味之后,不禁叫絕。“扶”字恰到好處地描繪出輕風徐來,柳枝拂然的柔態,與“輕”“細”十分和諧。“扶”字又把風擬人化了。月色淡淡,月下的梅花朦朦朧朧,“失”字勾畫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詩是語言之藝術。詩特別注重遣詞用字,凝練而鮮明生動。蘇小妹加的是“詩腰”,因為它在詩句的中間,其實是“詩眼”,因為它僅用一字,卻能出神入化。閱讀這篇文章,主要是激發學生搜集詩歌故事的興趣,此外也要引導學生感受詩歌故事的有趣,學會欣賞詩歌。
《詩中的“秋”》是臺灣作家桂文亞回憶自己兒童時代讀古詩的樂趣,側重讓學生學習讀懂古詩和欣賞古詩的方法。讀詩貴在感受意境,作者回憶自己小時候在秋天讀詩,風吹竹葉,螢火蟲在紗窗外飛舞,著實富有詩意。作者慢慢領悟到:聯系生活來讀古詩,就容易讀懂;讀詩時在頭腦里描繪一幅幅畫面,就能進入詩的意境;把不同的詩比較著讀,可以更好地體會詩人的感情;如果了解詩人的身世際遇,我們就不難與詩人的心相通。這篇文章以作者讀詩的切身感受為內容,娓娓道來。她所舉的都是關于“秋”的古詩,詩中流淌著涓涓清泉,詩中洋溢著淡淡的思念,作者體會到了蘊涵在“秋”詩中的濃濃的親情、友情和思鄉之情。這篇文章教會我們怎樣讀詩。
教材分析:
“輕叩詩歌的大門”是一次語文綜合性學習,選自義務教育六年制第十一冊第六組,它分成“詩海拾貝”和“與詩同行”兩大板塊,通過閱讀材料和開展活動引導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詩歌世界。學習本單元,除了能讀懂一些詩歌,感受詩歌的魅力,還要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生活,了解當代詩歌的發展困境,從而引發學生思考文學發展前景。通過自學、討論等方式,在閱讀分析中歸納詩歌的共同點。上網查找資料,整理分析,了解當代詩歌的發展情況,通過辯論加深理解,形成觀點,體會當代詩歌面臨的困境,初步探討文學發展的前景。在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團體協作的能力以及綜合、分析、評價的能力,并學會用計算機收集和整理資料。學習的成果要形成自己的觀點,做到言之有據,并能把探究活動的過程、學習成果整理好,用演示文稿、網站的形式發布。
學習目標:
情感與價值觀:
感受詩歌的魅力,激發熱愛詩歌的感情。
知識與能力:
1、能誦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
2、了解詩歌的分類、特點及發展歷史。
3、初步了解當代詩歌的發展困境,預測當代詩歌的發展前景。
4、初步探討文學的發展前景。
5、培養綜合、分析、評價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能進行分工合作,培養團隊成員的協作精神。
2、學會通過計算機收集和整理資料。
3、能制作簡單的ppt演示文稿和網站。
學習過程:
第一階段初步感知
1、出示教師演示文稿,提出本單元的基本問題——文學還會有“黃金時代”嗎?
2、教師和學生共同討論,明確研究的方法:結合課本內容,利用網絡資源、圖書資源等,分小組自主研究。
3、學生自由組合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組4——7人為宜,推選小組長,每個小組為自己的小組命名。組內商量分工情況并填寫分工情況表。
4、提示學生從內容問題開始探究,出示內容問題:
(1)本單元六首詩歌分別寫了什么內容?
(2)這些詩歌怎么分類?
(3)這一組詩歌有什么共同點?
(4)你讀過哪些詩歌?
(5)詩歌有哪些共同點?
(6)詩歌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5、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內容問題。
以小組為單位自學課文內容,借助學生支持文件學習,通過課外查找網絡資源、到圖書館查找書籍等方式解決內容問題,并以小報或ppt的形式將學習成果整理好,下節課班內交流。
6、教師提供《“輕叩詩歌的大門”內容學習演示文稿范例》和《“輕叩詩歌的大門”內容學習演示文稿評價量規》,明確學習成果要求和評價標準。
7、學生匯報初步學習成果(一課時)。
學生匯報學習成果,師生根據《“輕叩詩歌的大門”內容學習演示文稿評價量規》共同評價學習成果。
第二階段深入探究
1、回顧第一階段的學習成果,布置新的探究任務。
出示單元問題:
(1)你認為征文比賽中“除詩歌外,題材不限”的這種規定會不會影響詩歌的發展?
(2)2006年,“趙麗華詩歌事件”轟轟烈烈,你怎么評價這次事件?
(3)80后作家韓寒認為,“現代詩歌和詩人都沒有存在的必要”,你贊同他的觀點嗎?
(4)詩歌有可能重現唐朝時的輝煌嗎?
2、師生共同討論完成任務的可行方法:細化問題法、調查研究法、小組討論法等。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