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11
這是四年級讀書吧十萬個為什么,是優秀的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閱讀指導
一、關于這本書:
1.這本書
米·伊林的《十萬個為什么》用屋內旅行記的方式,對日常生活中的許多事物提出饒有興味的問題,比如:是誰發明細瓷器的?有沒有硬的液體?穿三件襯衣暖,還是穿一件三倍厚的襯衣暖?為什么水不會燃燒?伊林用淺顯易懂卻又富有啟發性的道理,娓娓動聽地向讀者進行解釋。
“十萬個為什么”這個現在已經被我國廣為采用的書名,最初是由伊林取自英國作家盧·吉卜林的一句話:“五千個哪里,七千個怎樣,十萬個為什么”。當時的《十萬個為什么》僅5萬字,那是一本“在屋子里邊走邊寫的書”。他會把簡單的問題想得津津有味,講得津津有味。
2.書的作者
米·伊林(1895-1953),蘇聯著名作家,他從小酷愛讀書,喜歡大自然,喜愛科學實驗。童年時期曾仔細觀察和研究螞蟻的生活情況,觀察天空和星象。這一切,為他日后以詩一般的意境、用文藝的手法創作科普作品打下了基礎。1927年創作的《不夜天》是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一出版就受到讀者的喜愛,在之后的30多年中,他為青少年創作了《幾點鐘》《黑白》《十萬個為什么》等幾十部膾炙人口的科普著作,在普及科學知識、鼓舞人們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二、閱讀指導:
1、遇到不懂的科學術語,你怎么理解?
可以用學過的方法: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經驗,或者查找資料,實在不會的可以請教別人。
2、讀書時注意些什么?
讀完后還可以查一查,書中談到的一些科學問題,現在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
3、怎樣學到作者的寫作方法
經常性地閱讀,自己的寫作經驗和寫作技法就會越來越多,寫作水平在不知不覺中會提高。
圖文解讀
課外閱讀書目推薦
本文圖文音視頻素材來源于網絡,好的資源值得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同步練習
一、了解科普讀物
1.說起科普讀物,大家就會想起蘇聯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十萬個為什么》。他在這本書中,帶著我們進行了一次屋內旅行……提出了許多看似簡單,卻不那么容易回答的問題,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界上還有許多優秀的科普作品,請你連一連。
李四光 《看看我們的地球》
高士其 《人類起源的演化過程》
賈蘭坡 《灰塵的旅行》
二、交流《十萬個為什么》。
1.選擇題。
(1)成人的身體的含水量大約是占體重的(
)。
A.10%~20%
B.80%~90%
C.60%~70%
(2)爐子在火旺的時候,為什么呼呼直響?
A.因為有人吹。
B.因為有風吹。
C.因為爐子里的空氣燒熱了,熱空氣上升,冷空氣從下方補充,產生了氣流。
(3)水為什么能滅火?(
)
A.水的溫度低一些。
B.火怕水。
C.水不讓空氣接近燃燒的物體。
(4)剛燒好的陶器會滲水,涂上(
)就后不會滲水。
A.漆B.釉C.鹽
2.判斷題。
(1)水有可能炸毀房子。(
)
(2)世界上沒有透明的鐵。(
)
(3)固體的水也會爆炸。(
)
(4)并不是皮襖使人體變得溫暖,而是人體使皮襖變得溫暖。(
)
(5)鐵怕水,鋅也怕水。(
)
(6)鐵里面有碳。(
)
三、推薦《十萬個為什么》。
我最喜歡米·伊林的《十萬個為什么》,我想推薦給大家看。
內容簡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薦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1.米·伊林 示例:為什么爐子里的柴會畢剝作響 為什么煙會走煙筒出去,而不向屋里冒煤油燃燒的時候,從哪里來的煙
2.李四光--《看看我們的地球》
高士其--《灰塵的旅行》
賈蘭坡--《人類起源的演化過程》
二、1.(1)C (2)C (3)C (4)B
2.(1)√ (2)×
(3)√
(4)√ (5)× (6)√
三、示例:內容簡介:作者在這本書中,帶著我們進行了一次屋內旅行,對自來水、龍頭、爐子、桌子、灶臺、鍋架、餐具柜、衣櫥等,提出了許多看似簡單,卻不那么容易回答的問題。
推薦語:神秘的萬物等著我們探索,神秘的現象等著我們揭秘。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它不知道的。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十萬個為什么》讓你了解這個世界。
一、教材分析
此次“快樂讀書吧”的主題是“十萬個為什么”,引導學生閱讀科普作品。這是對本冊“科普”單元的拓展和延伸。學生通過閱讀,可以了解更多的科學知識,從而產生探索科學世界的興趣。教材由導語、“你讀過嗎”、小貼士和“相信你可以讀更多”四部分組成。在最后板塊,引導學生閱讀四本科普書籍(米·伊林的《十萬個為什么》、中國的《十萬個為什么》、李四光的《看看我們的地球》、高士其的《灰塵的旅行》、賈蘭坡的《人類起源的演化過程》),這些書中涉及的知識貼近生活,符合兒童的認知,適合四年級學生閱讀。
這一次讀書活動也與本單元的語文要素相關聯:閱讀時能提出不懂的問題,并試著解決。通過學生的語文學習活動,進一步強化學生提問的意識和能力,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提出問題,提出一些有探討價值的問題,并能記錄、梳理問題。這些書都可以幫助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激發想象力、創造力。
二、設計理念
1.將以前學習的讀整本書的方法遷移到本單元“快樂讀書吧”薦讀作品的閱讀中去。
2.遷移前面課文中學的閱讀策略,如,預測、提問、批注等。
3.利用“小貼士”的功能,知道閱讀科普作品的方法。
4.運用“聯結”策略,加深學生的閱讀體驗。
三、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片段、作批注,初步感知科普作品內容的有趣和語言的生動,產生閱讀科普作品的興趣。
2.利用“小貼士”的功能,了解閱讀科普作品的方法,能提出不懂的問題,并運用各種方法解決。
3.通過導讀,激發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1.保持對科普作品的閱讀興趣,能初步感知科普作品內容的有趣和語言的生動;
2.能自主閱讀科普作品,閱讀時遇到不理解的問題,能試著用課上學過的方法去理解。
五、教學準備
(一)教師準備:
1.蘇聯作家米·伊林的《十萬個為什么》、中國的《十萬個為什么》。
2.搜集不同的科普作品資料。
3.制作教學課件。
(二)學生準備:閱讀米·伊林的《十萬個為什么》。
六、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走進“提問單元”
1.猜謎語,引出書名:五千個哪里,七千個怎樣,十萬個為什么。
2.出示目錄和單元導語,發現四篇課文的共同點:都是與自然、科技有關的科普作品。
(1)課件出示單元導語:藍天、森林、大海,蘊藏著自然的奧秘;過去、現在、未來,述說著科技的精彩……
(2)齊讀導語。
3.了解“科普作品”:科普作品,又稱“科普著作”,它是一種以向大眾普及科學知識為主要目的的作品。“科普”一詞就是指科學普及的意思。科普作品傳統上以文字或圖畫作為基本載體,現今也常以視頻媒體等其他形式出現。其主要功能和目的就是宣傳普及科學知識,科普作品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也會擴大社會影響力,展現魅力科學。
4.引導提問。
(1)通過這一單元課文的學習,我們學會了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其實面對身邊最為平常的事物,我們也可以提出許多有趣的問題,比如,為什么我們要喝水?為什么水能滅火?為什么水不會燃燒?……請大家也試著提一提吧!
(2)生嘗試提出問題,互相交流,知道的可以解答問題。
(二)讀書有方法
1.交流自己的讀書方法。
同學們,拿到一本書,你是怎么讀的呢?
預設:
生1:我一口氣把書讀完,不讀完,飯都不想吃呢!
生2:我先看看一本書哪里好看,先看好看的地方,再慢慢看完整本書。
…………
2.小結:閱讀也要講究方法。今天老師先教大家如何認識一本書。
3.認識封面。
(1)一本書的每個部分都能告訴我們這本書的信息。封面能告訴我們什么呢?
①學生觀察自己的書籍封面。
②課件出示不同書籍的封面。
③學生通過比較得出結論。
預設:
生1:我從封面中知道了這本書的作者是蘇聯作家米·伊林。
(相機介紹作者,課件出示作者資料)
生2:我從封面中知道了這本書的書名是《十萬個為什么》。
生3:我從封面知道了出版這本書的出版社。
生4:我從封面知道了這是一本科普讀物。
…………
(2)小結:通過看封面,可以知道這本書的題目、作者、出版社、譯者等信息。
4.認識目錄。
(1)你會看目錄嗎?目錄有什么作用呢?
(2)出示書籍目錄。你有什么發現?
(3)交流。
(4)小結:目錄可以讓我們快速了解書籍的內容,還可以讓我們快速檢索喜歡看的內容。
(三)欣賞片段,感受語言特色
1.介紹課本內容。
作者在這本書中,帶著我們進行了一次屋內旅行,對自來水龍頭、爐子、桌子、灶臺、鍋架、餐具柜、衣櫥等,提出了許多看似簡單,卻不那么容易回答的問題。
2.課件出示選段。(教材中《十萬個為什么》的選段)
3.學生自由讀。你喜歡這段文字嗎?為什么?
預設:
生1:作者講的都是科學知識,但是我一點兒也不覺得枯燥。
生2:作者像在跟我們講故事。
生3:作者的話一點兒也不深奧,不難懂,一看就明白了。
…………
小結:是啊,作者站在一個求知欲旺盛的孩童的角度,把好奇的眼光停留在居室內的幾個角落:自來水龍頭、爐子、桌子、灶臺、鍋架、餐具柜、衣櫥等。每日常用常見、平淡無奇的事物頓時綻放異彩,引出一個個為什么:水為什么能滅火?我們為什么要喝水?……擅長講故事的米·伊林就這樣以文學的手法來表達科學知識,二者融為一體,活潑生動的語言為各種問題送上精確的科學解釋。
過渡:同學們,你們看,原來讀書可以按順序讀,也可以按你感興趣的程度自己排序讀。下面,請你們自由閱讀米·伊林的《十萬個為什么》。挑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內容閱讀,再次感受語言特色。
(四)回顧總結,拓展延伸
1.在閱讀科普作品的過程中,你有沒有遇到不理解的科技術語呢?如果有,你是怎么解決的呢?(可以運用在課上學過的方法,試著去理解;也可以做上記號,通過查字典、詢問老師、查資料等方法解決)
2.談談閱讀感受。
3.小結:我們讀書要邊讀邊思考:這本書講得有道理嗎?關于這個問題,現在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呢?我們還要學會做讀書筆記,可以在書上給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標記,也可以圈畫自己喜歡的語句,還可以在側邊欄寫寫批注。假如你有一定的感受,也可以寫下來。
4.拓展閱讀:
(1)介紹閱讀中國的《十萬個為什么》。
(2)介紹其他的優秀科普作品。
(3)讀書時,運用學到的讀書策略。
(五)布置作業
1.閱讀中國的《十萬個為什么》,準備參加知識競賽。
2.閱讀其他優秀的科普作品。
(六)板書設計
快樂讀書吧
米·伊林《十萬個為什么》
解決問題的辦法:
有計劃閱讀 聯系上下文
聯系生活
查閱資料
請教別人
......
閱讀指導
一、關于這本書:
1.這本書
米·伊林的《十萬個為什么》用屋內旅行記的方式,對日常生活中的許多事物提出饒有興味的問題,比如:是誰發明細瓷器的?有沒有硬的液體?穿三件襯衣暖,還是穿一件三倍厚的襯衣暖?為什么水不會燃燒?伊林用淺顯易懂卻又富有啟發性的道理,娓娓動聽地向讀者進行解釋。
“十萬個為什么”這個現在已經被我國廣為采用的書名,最初是由伊林取自英國作家盧·吉卜林的一句話:“五千個哪里,七千個怎樣,十萬個為什么”。當時的《十萬個為什么》僅5萬字,那是一本“在屋子里邊走邊寫的書”。他會把簡單的問題想得津津有味,講得津津有味。
2.書的作者
米·伊林(1895—1953),蘇聯著名作家,他從小酷愛讀書,喜歡大自然,喜愛科學實驗。童年時期曾仔細觀察和研究螞蟻的生活情況,觀察天空和星象。這一切,為他日后以詩一般的意境、用文藝的手法創作科普作品打下了基礎。1927年創作的《不夜天》是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一出版就受到讀者的喜愛,在之后的30多年中,他為青少年創作了《幾點鐘》《黑白》《十萬個為什么》等幾十部膾炙人口的科普著作,在普及科學知識、鼓舞人們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二、閱讀指導:
1、遇到不懂的科學術語,你怎么理解?
可以用學過的方法: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經驗,或者查找資料,實在不會的可以請教別人。
2、讀書時注意些什么?
讀完后還可以查一查,書中談到的一些科學問題,現在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
3、怎樣學到作者的寫作方法
經常性地閱讀,自己的寫作經驗和寫作技法就會越來越多,寫作水平在不知不覺中會提高。
圖文解讀
課外閱讀書目推薦
本文圖文音視頻素材來源于網絡,好的資源值得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同步練習
一、了解科普讀物
1.說起科普讀物,大家就會想起蘇聯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十萬個為什么》。他在這本書中,帶著我們進行了一次屋內旅行……提出了許多看似簡單,卻不那么容易回答的問題,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界上還有許多優秀的科普作品,請你連一連。
李四光 《看看我們的地球》
高士其 《人類起源的演化過程》
賈蘭坡 《灰塵的旅行》
二、交流《十萬個為什么》。
1.選擇題。
(1)成人的身體的含水量大約是占體重的(
)。
A.10%~20%
B.80%~90%
C.60%~70%
(2)爐子在火旺的時候,為什么呼呼直響?
A.因為有人吹。
B.因為有風吹。
C.因為爐子里的空氣燒熱了,熱空氣上升,冷空氣從下方補充,產生了氣流。
(3)水為什么能滅火?(
)
A.水的溫度低一些。
B.火怕水。
C.水不讓空氣接近燃燒的物體。
(4)剛燒好的陶器會滲水,涂上(
)就后不會滲水。
A.漆B.釉C.鹽
2.判斷題。
(1)水有可能炸毀房子。(
)
(2)世界上沒有透明的鐵。(
)
(3)固體的水也會爆炸。(
)
(4)并不是皮襖使人體變得溫暖,而是人體使皮襖變得溫暖。(
)
(5)鐵怕水,鋅也怕水。(
)
(6)鐵里面有碳。(
)
三、推薦《十萬個為什么》。
我最喜歡米·伊林的《十萬個為什么》,我想推薦給大家看。
內容簡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薦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1.米·伊林 示例:為什么爐子里的柴會畢剝作響 為什么煙會走煙筒出去,而不向屋里冒煤油燃燒的時候,從哪里來的煙
2.李四光——《看看我們的地球》
高士其——《灰塵的旅行》
賈蘭坡——《人類起源的演化過程》
二、1.(1)C (2)C (3)C (4)B
2.(1)√ (2)×
(3)√
(4)√ (5)× (6)√
三、示例:內容簡介:作者在這本書中,帶著我們進行了一次屋內旅行,對自來水、龍頭、爐子、桌子、灶臺、鍋架、餐具柜、衣櫥等,提出了許多看似簡單,卻不那么容易回答的問題。
推薦語:神秘的萬物等著我們探索,神秘的現象等著我們揭秘。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它不知道的。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十萬個為什么》讓你了解這個世界。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