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4-28
這是諾曼底號遇難記對生命的教育,是優秀的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教學目標:
1、了解雨果在法國文學和世界文學中的地位及其作品的價值。
2、認識生命的意義、面對災難時生命的價值體現以及對待職責的態度。
二、教學重點、難點:
對哈爾威船長以身殉職行為的認識和理解。
三、教學時數:
1課時。
四、課前準備:
(一)教師:
1、收集有關“雨果”及其代表作的資料,確定向學生介紹的內容。
2、反復閱讀課文,能很好地讀出課文第十六段后“簡短有力的對話”的語調、語氣。
3、 準備好投影儀,寫好投影片。
4、 準備好課堂研究的話題。
(二)學生:
1、借助工具書,熟悉課文中的字詞,編好字詞練習,朗讀課文。
2、借助圖書室、網絡等查閱“雨果”的相關資料,摘抄在本子上,課上交流。
3、根據教師提供的研究話題,自行選擇,并學會與同學共同研究。
五、教學過程:
(一)了解作者,導入新課。
教師投影作者“雨果”,根據學生準備的資料,有選擇的投影出來,進行交流。學生可以補充。此時,教師要通過詢問獲得資料的.方法,引導學生關注“學習方法”的掌握。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可作適當分析,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雨果”及其作品的地位,進而導入課文的學習,完成第一個教學目標。
(二)學生默讀課文(時間3分鐘),了解全文情節,準備復述。
(三)指名學生復述故事情節,可以采取“接龍”的形式(即有人說得不夠清楚,可以由會說的接替),幫助學生,熟悉課文內容,達到全面感知。
(四)分小組,讓學生選擇自己感動的語段讀給同組的同學聽,并交流感悟。(時間10分鐘)
(五)小組推薦同學來朗讀,要讀出語調、語氣,并分析處理的理由。教師根據同學的分析,引導學生從“生命的意義”這一角度來思考閱讀的感悟,特別是重點閱讀第十六段后的“簡短有力的對話”和文章結束對船長的描寫,結合“探究·練習一”,引導學生討論“對船長以身殉職行為的認識和理解”,認識到“面對災難時生命的價值體現”以及“對待職責的態度”。
(六)研究性學習:
(1) 螞蟻在遇到火災和水災等時,總是抱成團,以個體的犧牲來保全群體的生存,怎么理解?
(2) 去年的高考題,面對危難時,首先丟掉的是健康、美貌、誠信、機敏、才學、金錢、榮譽?
(3) [探究·練習三]。
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課前對這三個話題進行選擇,確定自己的研究內容,提出自己的研究見解,與同學合作交流,課堂上由每個專題派出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其余同學可以提問、質疑。通過研究學習,從中認識到對生命的珍惜,對生命價值的真正理解,對職責的態度。
(七) 自主學習:請學生投影課前準備的關于字詞的練習,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字詞的掌握情況。教師對從中發現的掌握較差的學生要加強指導。
(八) 布置作業:寫一段對“生命·職責”的感悟的話,要求真實,字數不限。
六、教學建議:
本課是第一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通過對作家“雨果”的學習指導,教會學生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方法;在對課文的理解中,著重在運用各種閱讀方法。
【教學實錄】
﹙一﹚教學規劃:本篇在老教材中是初二冊的,對八年級的學生來說,通過文字來把握船長的形象,理解文章的主題并不是很難。而現在在教材安排中把它交給預初這些觀察能力、感性認識較強,但理性思維較弱的孩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從淺入深,從感到析的巧妙過渡,因此先從畫面感強,大家容易感知的電影片段入手,讓他們在視覺上有一定的收獲,再感性的評價,后過渡到文字的閱讀與理解,使學生在主體的把握中做到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教學目標:從電影片斷的感知到文字內容的分析,把握船長的形象,認知人生命的價值,達到生命教育的目的。
﹙二﹚課前準備:
師:剪輯《泰坦尼克號》有關沉船的片斷。
生:查找并解決課文中的生詞、及積累中的成語,結合目前閱讀的名著叢書,寫100字左右的人物介紹:我眼中的雨果。
教學過程:
課文導入:在90年代有一部有關沉船的美國愛情大片《泰坦尼克號》,轟動世人,不知大家看過沒有?
生:杰克和羅斯、愛情片,(并比劃其最經典的鏡頭——杰克和羅絲在船頭擁抱)
師:看來不管是電影,還是文字,大家最敏感的是愛情,大家所做的動作確實經典,并順勢做動作,但老師覺得在沉船前的幾組鏡頭也是耐人尋味的,現在讓我們一起欣賞欣賞。
師:放映“沉船部分“(七分鐘)。
師:這部分老師看了3次,每次都因鏡頭—言語而感動流淚,大家看后有沒有同感?
生:有,我認為在船沉時,大家在逃命,而音樂家們卻鎮定的演奏讓我感動!
師:板書:面臨危險,卻鎮定
生:還有一個媽媽在死亡面前為了不讓孩子受驚嚇,安然的給孩子講美妙的“海的故事“,這很偉大感人。
師:板書:面對死亡,為孩子卻安然
生:船長一個人悄悄走進指揮間,盡到自己最后的責任。
師:板書:盡責
師:大家想,很多人在得知死亡時,都有什么表現?
生:拼命逃亡!
師:因此讓我們感動的是超越死亡的鎮定自若,這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現在老師還有帶領大家感受雨果筆下的這番感動,書翻到《諾曼底號遇難記》。
整體感知
師:作者雨果,我們這個學期一直在看“名著叢書”,其中很多都是雨果先生的大作,誰能給老師和其他同學推薦他的一本書,并用一個詞來介紹其中的一個人物。
生:《巴黎圣母院》美麗善良的愛斯米拉大。
生:最善良的應該是卡西莫多
師:哦,人丑心靈美的卡西莫多!
(幾個同學還講到《鐘樓怪人》《悲慘世界》《笑面人》等)……
師:收獲很多,大家還有很多想說的,下去互相交流資源共享。現在我們一起欣賞教材選編的《諾曼底號遇難記》,并用多媒體出示幾個問題
1)“諾曼底”號是在什么時間、什么情況下出發航行的?
2)“諾曼底”號發生海難的原因是什么?
3)剛發生海難時船上出現了什么樣的緊急情況?
4)在緊急情況下,船長哈爾威是如何果斷地指揮救人的?
5)這場海難的結局是什么?
師:閱讀課文,看后大家想想這幾個問題,并根據它來簡明講述故事。
(5分鐘后)
生:“諾曼底”晚上在海上行駛,由于天氣的原因,撞上了“瑪麗”,大家都驚慌失措,但船長鎮定自若,指揮大家逃命后,與船一起沉沒了!
師:請看看2),大家想想,在概括中有哪些問題?
生:撞船是天氣不好,還有“瑪麗”開的速度快,載重量大。
師:很細心,大家看課文第二段,“諾曼底”號在海上行駛時,船長在做什么?再想想這次海難應該有誰負責?
生:船長小心翼翼的行駛,很負責,應該是“瑪麗”負責。
師:因此在概括文章時,要根據人物、地點、時間、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幾要素,做到簡潔、準確。
重點讀析
師:結合剛才看的電影片段,再看看課文,你覺得這個故事中讓你感動的人或情節有哪些?為什么?
(兩分鐘閱讀,并注意圈劃重點詞語;老師巡視,并給與指導。)
生:船長,并讀課文13~14節內容(哈爾威……把自己給忘了。)船長他面對危險時沉著、冷靜,而且只顧別人、不顧自己。
師:那時乘客的表現怎么樣?能用文中的詞交代嗎?
生::驚恐萬分,一片混亂。
師:“大聲吼喊“,大家讀讀能感受到什么?
生:威嚴。
再次朗讀這一節,加深體會。
生:“夠了,船長說……你就開槍打死他“,說明船長果斷、急中生智。
師:要命并沒錯,船長為什么下如此嚴厲的命令?
生:這樣大家才能排好隊,不會你推我搡,耽誤逃亡的時間。
師:大家看這樣是否起到作用?
生:有!并讀“大家立刻不要出聲了……舍己救人“。
師::板書: 你推我搡—→井然有序
驚慌失措—→鎮定自若
生:還有他在忙亂中還不忘“克萊芒“。
師:亂了嗎?為什么想到“克萊芒“?
生:應是繁忙中,克萊芒是個孩子!
師:我們因船長而感動著,現在結合板書我們用一個句子填空來再次全面的認識船長。
板書:面對 生死 面對 乘客的驚恐萬狀 我們的船長卻 鎮定自若、臨危不懼 的指揮著。(大家商量,填填看)
師:20分鐘,輪船沉沒了,其他人的生命得救了,那我們的船長怎樣呢?
生:與船同沉沒了,并讀倒數第4段。
師:有人說船長也可以離開,但他卻同船同沉沒,真傻。你怎樣認為?
生:保護船和船在一起時船長的職責,所以船長是盡了職責。
生:船在人在,船亡人亡。我想船長應該這樣做。
師:用課文中的哪個兩個詞概括這種品質。
生:應該是忠于職守,做人之道。
生:猶如鐵鑄,紋絲不動。
師:這兩個詞是指船長面對死亡做到了?
生:視死如歸,臨危不懼。
師:范讀這一段。
生:有感情朗讀。
師:這篇課文的標題有點特別——有副標題。結合課文、錄像說說,大家怎樣理解副標題的含義的?
生:面對死亡,能鎮定自如,臨危不懼的人是英雄。
生:面對危險,能忠于職守的人是英雄。
師:大家想想面對死亡,很多人驚慌失措,是因為沒有克服什么? (提示和船長的舍己救人相反的一個詞)
生:可卑的利己主義,只顧自己。
師:歸納:所以真正的強者就是面對生命危險克服了恐懼,克服了可恥的利己主義,坦然地面對,勇于獻身的人。在我們的一生中,也許碰不到類似的生死抉擇,但老師希望大家能夠有船長這樣的做人信念和原則,成為一個強者。
作業:
(1)你就是生還者之一,你想對船長說:……
Ø 你就是船長,當你隨著船兒慢慢下沉,你想說:……
Ø 你就是這艘在英倫海峽上堪稱最漂亮的輪船“諾曼底”號
當你身受創傷,目睹遇難的這一幕,你想說:
(2)寫一則你心中真正英雄的故事!
【課后反思】
記得在初二教授這篇文章時,我直接圍繞故事的發展、人物形象的塑造、文章主旨的展現設計了幾大問題,讓學生“按號入座”,雖然這樣的設計也能夠讓學生了解課文,明白文章主旨,但課堂的氣氛相對比較沉悶,而且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人物精神的感受與把握也是機械的,并沒有真正達到生命教育的目的。因此怎樣設計,能夠讓學生不由自主的投入感情,讓他們從內心深處受到震撼:是感動、敬佩或傾慕!讓他們從文字中感受生命的價值。是我教六年級重新設計教案時主要考慮的問題。而且還考慮到六年級學生和八年級學生自身各項能力的不同,因此我就“以情入手”,先給他們錄放比較熟悉的影片片段進行導入,在老師特意營造的一種氛圍中,先通過畫面感受,再過渡到對文字的感受,循序漸進。雖然這樣的導入花費的時間比較長(8分鐘),但我想導入環節的設計就如作文的開頭,可以是五彩繽紛,各式各樣,長短不一的,只要達到引領全文的作用就是好的。而且從實際的教學來看,他確實也起到預期的作用。因此這堂課的開頭應該是成功的。
而在了解、感知課文時,我也拋棄了以前幾大問題的設計,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還是直接從“情”入手,讓大家從自己體會出發,談談讓自己最受感動的部分,這樣主動權交給了他們,讓他們有話可說,所以課堂氣氛很好,而且也沒有偏離文章的主旨,大家的收獲也比較多,從他們對課文的分析中,也能感覺到,他們是靜下心,沉入文中,用心的去讀、去領悟,讓自己的感情在此蕩漾,而怎樣看待生命,相信學生在此之前,也接觸到過相關的內容,而老師必須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課文,讓他們經過不斷的比較、聯想,得到更多的啟示。
整體的感知與具體讀析結合,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重要方法。因此我設計問題,讓大家通過有條理的概括,從整體上掌握文章內容,為下面分析重點打好基礎,并且教給他們一種概括故事的方法,有利于以后這類文章的學習。而在重點讀析中,我主要采用重點字詞句的圈劃、讀、析、結合的方法,讓大家有目的、有重點的把握文章的精髓,達到教學的目標。在這些環節中,學生讀的相當認真,而且能通過自己處理,同學間的商討,師的點撥解決問題,談出自己的看法,上課效果還不錯。
不足:如果把作業1)放到課堂中解決,在家情感漸進“佳境”時,乘勝追擊,使其到達情感高潮,這樣生命教育的效果會更好。但由于課堂時間有限,一些環節在講的時候有點拖沓,所以最后以作業形式進行,降低了教學的力度!
文章內容的安排是詳略有致的,特別是船長和水手的對話是文章詳寫部分,但在教學中,我忽略了對它的分析,解讀。
教學目標:
1.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感悟哈爾威船長在指揮救援工作中所表現出來的忠于職守、臨危不懼、沉著果斷、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質和人格魅力。
4. 通過學習人物的語言行動理解人物思想品質,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1. 了解危急時刻,哈爾威船長在指揮救援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感悟哈爾威船長所表現出來的.高尚品質和人格魅力。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對比體會在危急時刻人們及船長的不同表現,體會船長的“偉大靈魂”
教學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泰坦尼克號》視頻
教學過程:
一、觀看視頻,談話導入。
1.學生觀看<泰坦尼克號>電影片段后談談感受.
2.是的,災難會使人的生命和財產造成巨大的損失。請大家再次體會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課文(沉重)
二、品讀課文,體悟船長的英雄品質。
(一)找到描寫災難情況的段落讀一讀
1.迅速默讀課文76頁,找到描寫災難情況的段落讀一讀。概括地說一說這是一場怎樣的災難。(課件相應展示)
2.指導朗讀。
(二)人群面對災難時是什么樣的表現? 請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
1.諾曼底號正在慢慢下沉,所有的人都要死到臨頭了,都要葬身魚腹了.人們是怎么面對這場滅頂之災呢?請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課件出示)
2.指導朗讀。
(三)感受哈爾威船長的英雄品質。
1.諾曼底號現在亂成了一鍋粥,再這樣亂下去,只能是船毀人亡了。這時,誰出現了?他-----(哈爾威船長),讓我們再次喊出英雄的名字。
2.在哈爾威船長組織逃生的過程中,他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在文中找出描寫哈爾威船長的句子,指導學生讀一讀.
3.你能用哪些詞語來概括哈爾威船長的英雄品質?(舍己救人 高度的責任感、臨危不懼、鎮定自若、機智、沉著、勇敢、無私忘我、忠于職守……)
4.教師和學生分角色朗讀,再次感受哈爾威船長的優秀品質
5.面對危急時刻哈爾威船長鎮定指揮,處變不驚,一切都在哈爾威船長的指揮下井然有序,災難也因此卻步。所有的人都脫險了,哈爾威船長卻……(課件出示引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四)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1.找出文中描寫霧的詞句讀一讀。
2.霧是造成海難的直接原因,多次寫霧還渲染了災難的氣氛。
3.船長和他的諾曼底號長眠于大海,人們透過陰慘慘的薄霧凝視這
尊黑色的雕像沉浸大海。“陰慘慘”僅僅是形容霧的嗎?(還在形 容人的心情)
(五)妙筆生花
你想對船長說點什么?請寫下來。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