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03
這是絕句面試真題教案,是優秀的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課文回顧
絕句
作者: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惠崇春江晚景
作者: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三衢道中
作者:曾幾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重點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默寫《絕句》。
過程與方法
通過看注釋、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歌大意,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美麗的春夏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品味詩句,指導背誦,積累語言。
2.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春天景色的特點,激發愛美的情感。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想象、觀察圖片,感受古詩的語言美、音樂美。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感受春天的美好。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有很多有名的古詩都是描寫春天景色的,比如《春曉》《詠柳》《鳥鳴澗》等,在你們的印象中,春天的景象是怎么樣的呢?(學生交流)
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它就是《絕句》。
二、字詞學習,基礎積累
1.教師范讀生 字。重點指導生字中的翹舌音“崇”,邊音“蘆”。
2.學生在文中圈畫生字詞,借助字典解決生字詞。
3.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字。
(1)教讀生字并組詞造句。學習“燕、鴛、鴦、梅、芽、溪”時,可以結合圖片;學習“惠、短、泛、減、蘆”時,可以用形近字對比的方法;學習“融”時,可以結合它的多種含義。
多義字歌示例:
融:春天冰雪融化,人與自然融洽。金融日益發達,共建和諧國家。
形近字歌示例:
惠:受惠不忘報,恩情要記牢。蕙蘭送恩師,穗子隨風飄。
蘆:毛驢住茅廬,專人來看護。爐中燒蘆葦,優待惹人妒。
(2)對要求會寫的字進行書寫指導。
書寫指導:
“鴛”的“夕”橫撇的撇稍長,右上部的豎彎鉤要平些。
“鴦”的“央”撇、捺都要長些,下部上緊下松,橫寫得要平。
“融”的左部里面一橫短,右部收筆略高。
“惠”上部稍窄,“曰”扁寬,下部略大,臥鉤圓潤。
“減”右部斜鉤不宜過長,撇短而有力。
“梅”左窄右寬,右部的豎折,豎短折長 ,中橫長。
易錯提示:
“燕”注意上部是“廿”,不要寫成“艸”。
“蘆”的下面是“戶”,不要少寫了一點。
(3)歸類識字。
歸類示例:
蟲-融(融合)-獨(獨自)-濁(渾濁)
心-惠(優惠)-忍(忍受)-忌(忌憚)
豆-短(長短)-豉(豆豉)-逗(逗樂)
乏-泛(廣泛)-砭(針砭時弊)-眨(眨眼)
咸-減(減少)-感(感動)- 喊(呼喊)
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古詩,把它讀正確、讀通順。
2.指名讀古詩,檢查學生讀古詩的情況。
3.大家一起朗讀古詩,鞏固生字的認讀。
4.說說古詩寫了什么季節的景象。
明確:寫了春天的美景。
5.用一個詞來形容這種景象給你的感覺。
明確:生機勃勃。
6.杜甫的詩中有畫,讀一讀,結合課本插圖,看看詩中畫了些什么。
明確:日、江山、春風、花草、泥、燕子、 沙、鴛鴦。
四、課文研讀,突破重難
1.學習“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1)第一、二句中寫到的景物分別是什么樣的?請結合詩句內容,并發揮你的想象說說看。
明確:如(溫暖、柔和、明亮)的陽光,(柔柔、溫暖、輕輕、輕柔)的春風,(五顏六色、各色各樣、火紅、金黃、雪白)的花,(嫩綠、綠油油、嫩嫩)的草。
(2)以上是詩人看到的景色,那么詩人還聞到了什么呢?
明確:花草香。
(3)“遲日”是什么意思?
明確:春天白天漸長, 所以說“遲日”。
(4)請說說一、二句的大意。
明確:春天到了,祖國山河變得更加美麗。春風輕輕地吹拂著大地,鮮花盛開,到處彌漫著花兒、草兒的香味。
過渡:這春天的景色真是美麗如畫,小動物們也被吸引來了。(齊讀三、四句)
2.學習“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1)“泥融”是什么意思?
明確:這里指泥土濕潤。
(2)小燕子在做什么?
明確:飛來飛去。
(3)鴛鴦又在做什么呢?
明確:在香甜地睡覺。
(4)寫燕子和鴛鴦的活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明確:這一飛一睡,一動一靜,讓這個春天充滿生機而又自然和諧。
五、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杜甫的這首五絕,四句兩兩相對,平樸如話,因此有人認為跟小孩子對對子沒有什么區別。但是 ,此詩能抓住景物特點寫春色,畫面優美,格調柔和,很能引發讀者的喜春之情。
六、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聽寫詞語。
融合 燕子 鴛鴦 優惠
崇高 蘆葦 豆芽 長短
梅花 溪水 廣泛 減少
2.默寫《絕句》。
3.導入新課 。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生字,以及本課的第一首詩。這節課我們將來學習剩下的兩首詩。《惠崇春江晚景》一樣是描寫美麗春景的,而《三衢道中》寫的又是什么季節的景象呢?接下來的學習將告訴大家答案。
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地朗讀這兩首詩,把它們讀正確、讀通順。
2.指名讀、小組讀、齊讀,指導讀出詩的節奏、韻味。
朗讀指導: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3.“惠崇春江晚景”這個題目是什么意思?
明確:惠崇是一個和尚,他畫了一幅畫叫《春江晚景》。蘇軾在畫上題了一首詩,叫《惠崇春江晚景》。
4.“三衢道中”這個題目是什么意思?
明確:三衢山的山道上。
三、課文研讀,突破重難
1.學習《惠崇春江晚景》。
(1)介紹作者蘇軾。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謚號“文忠”,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
(2)每句詩的意思分別是什么?
明確:第一句: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第二句:春天來臨,寒冰消融,水溫一升高,群鴨好像就最早感覺到了春天的信息,迫不及待地到江水中嬉戲玩耍了。第三句: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第四句: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游到江河里面來。
(3)什么是“蔞蒿”“蘆芽”?(出示圖片)
(4)這首詩中哪些句子是寫景的?
明確:前三句。
(5)那么第四句是寫什么呢?
明確:作者的想象。
(6)除了最后一句是作者的想象,你還能發現作者的想象之筆落在 了哪些詞句上嗎?
明確:暖、知。
(7)為什么說“春江水暖鴨先知”?
明確:江南水鄉冬末初春時節,天氣依然比較寒冷,常常出現降溫和春寒天氣。在這種春寒的天氣里,貓、狗都伏在爐灶旁、屋檐下,而此時的池塘里、溪水邊,三五成群的鴨子卻可在水 中戲游,時而把頭潛入水中,時而又展翅“高唱”。鴨子的這些舉動,告訴人們寒冷的天氣即將過去,氣溫開始逐漸回升,江河溪水中的水溫已經變暖,春天來臨了。這句詩細致、逼真又生動形象地勾畫出一幅南方早春時的秀麗景色。
2.學習《三衢道中》。
(1)詩人是什么季節游三衢山的?從哪里可以看出?
明確:夏季。從“梅子黃時日日晴”可以看出。
(2)讀第二句“小溪泛盡卻山行”,說說這句話寫了什么。
明確:一“溪”、一“山”、一“泛”、一“行”,不僅表明作者的行程,還透露出作者的喜悅之情。
(3)詩人的行程路線是怎樣的?
明確:他先乘小船走到小溪的盡頭,再沿著山路行走。
(4)沿途詩人都看到了些什么?哪句詩是寫作者的沿途所見?
明確:綠蔭、黃鸝。“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是寫詩人的沿途所見。
(5)賞析詩的三、四句。
明確:三、四句緊承“山行”,寫綠樹蔭濃,爽靜宜人,更有黃鸝啼鳴,幽韻悅耳,渲染出詩人舒暢愉悅的情懷。“來時路”將此行悄然過渡到歸程,“添得”二字則暗示出行歸而興致 猶濃,故能注意到歸途有黃鸝助興,由此可見此作構思之機巧、剪裁之精當。
四、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1.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回顧本課所學內容。
(1)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絕句》中通過描寫動物活動來增添春景意趣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
明確: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2)《三衢道中》在寫作手法上有什么特點?
明確:通過對比融入感情。詩將往年陰雨連綿的黃梅天與眼下的晴朗對比;將來時山林的幽靜與歸途中的黃鸝叫聲對比,于是產生了起伏,引出了新意。全詩又全用景語,渾然天成,描繪了浙西山區初夏的秀麗景色;雖然沒有鋪寫自己的感情,卻在景物的描繪中鍥入了自己愉快歡悅的心情。
2.總結。
在《惠崇春江晚景》這首詩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學會了借助資料來學習古詩,增長了不少知識,收獲不小呀!
《三衢道中》的詩人將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寫得錯落有致,平中見奇,不僅寫出了初夏的宜人風光,而且表現出詩人的愉悅情狀,讓人領略到平的意趣。
五、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六、板書設計
略
課文回顧
秋天,棗樹上掛滿了一顆顆紅棗,風兒一吹,輕輕擺動,如同無數顆飄香的瑪瑙晃來晃去,看著就讓人眼饞。
一天晚上,新月斜掛,朦朧的月光透過樹枝,斑斑駁駁地灑在地上。我剛走到后院的棗樹旁邊,忽然看見一個圓乎乎的東西,正緩慢地往樹上爬……
我非常驚訝,趕忙貼到墻根,注視著它的一舉一動。
“是貓,還是別的什么?”我暗暗地猜測著。
那個東西一定沒有發現我在監視它,仍舊詭秘地爬向老樹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條……
掛滿紅棗的枝杈慢慢彎下來。
后來,那個東西停住了腳,興許是在用力搖晃吧,樹枝嘩嘩作響,紅棗辟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我還沒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樹上那個家伙就噗的一聲掉了下來。聽得出,摔得還挺重呢!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動起來了,看樣子,勁頭比上樹的時候足多了。它匆匆地爬來爬去,把散落的紅棗逐個歸攏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個滾兒。你猜怎么著,歸攏的那堆紅棗,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長”大了一圈。也許是怕被人發現吧,它馱著滿背的紅棗,向著墻角的水溝眼兒,急火火地跑去了……
我暗暗欽佩:聰明的小東西,偷棗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可是,它住在什么地方呢?離這兒遠不遠?窩里還有沒有伙伴?好奇心駁倒我躡手躡腳地追到水溝眼兒,彎腰望去,水溝眼兒里黑洞洞的,小刺猬已經沒了蹤影。
教學目標:
1.體會句子的不同表達方式。
2.朗讀課文,歸納課文中記敘的刺猬的兩件事例。
3.體會作者對刺猬的喜愛之情。
4.學會介紹刺猬,體會如何用具體的事例來反映動物獨到的本事。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歸納課文中記敘的刺猬的兩件事例。
教學難點:
學會介紹刺猬,體會如何用具體的事例來反映動物獨到的本事。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現在是秋天,是瓜果成熟的收獲季節。瞧,圖上畫著什么呀?
出示《秋棗》圖,學生說圖意,師引導學生用上動詞“掛滿”、數量詞“一顆顆”,來體現紅棗兒的大和多。
2.棗兒長得可真好!想不想摘些來嘗一嘗?這不,咱們這位帶刺的朋友就迫不及待,搶先行動了。
出示刺猬圖,出示課題,齊讀。
3.它是誰呀?出示“--刺猬”,再讀。破折號有什么作用?
二、檢查預習情況。
1.大家課前都預習過課文了,現在老師先來檢查一下大家預習得怎么樣。
出示預習要求:
(1)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刺猬的幾件事?分別是哪幾小節?
2.指名分節讀課文,師生共同點評。
3.課文寫了刺猬的幾件事?分別是哪幾小節?
出示兩幅課文插圖,明確2~9節講了第一件事,10~15節講了第二件事。
三、小組合作,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1.四人學習小組分別輕聲朗讀2~9、10~15節,討論:課文寫了刺猬的哪兩件事?
2.集體討論交流。
歸納板書:
一天晚上,刺猬偷棗兒。
第二天晚上,刺猬用刺擊退了大黑狗。
3.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四、細讀課文,體會作者情感。
1.刺猬是怎樣偷棗兒的呢?默讀2~9節,圈出刺猬偷棗時的動作。
學生交流,歸納板書:
爬 停住腳 搖晃 掉 歸 滾 馱 跑
2.刺猬偷棗兒的本事怎樣?從哪些動作能看出?
引導學生體會“搖晃”、“歸攏”體現了刺猬的聰明、機靈。
3.刺猬不但偷棗兒的本事高明,而且護身的本事也很大。我們再來看看它是怎樣用刺擊退大黑狗的。默讀10~15節,用“○”圈出刺猬的動作,用“---”劃出大黑狗的動作。
學生交流,歸納板書:
刺猬:出來散步縮成一團
大黑狗:撲掉過頭去哀叫著溜走
4.連續兩天晚上,小作者親眼目睹了刺猬如何偷棗兒,如何用刺擊退大黑狗,他覺得刺猬怎么樣?
出示“我”贊嘆刺猬的兩句句子,指導朗讀。
5.是啊,刺猬聰明、機靈,本事真大,小作者可喜歡它啦,所以把它稱為--(生接)帶刺的朋友。
五、學習文中的事例介紹刺猬獨到的本領。
1.那么學了課文,你喜歡刺猬嗎?能不能來夸夸它?
出示兩個說話練習,學生任選一個準備。
指名交流。
2.請兩個學生分別介紹兩個事例,與老師合作介紹帶刺的朋友--刺猬。出示說話練習。
師:我有一個帶刺的朋友,它就是刺猬。
生1:刺猬偷棗兒的本事真高明啊!……
生2:刺猬不但……,而且……。……
師:我真喜歡這個帶刺的朋友。
3.連起來介紹刺猬和分別介紹刺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這句話起了什么作用?
引導學生體會介紹完一個事例,要介紹第二個事例時可用過渡句連接。
4.誰能連起來介紹一下刺猬?指名介紹。
六、寫作小實踐。
板書設計:
略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老師現在是古代的詩人噢,你們依然是老師的學生,這回咱們要來點文雅的東西,吟詩作對。你們想學嗎?好,那就跟老師先學最基礎的:對子歌。
二、講授新知 (一)對子歌 1.老師誦讀。
2.領讀對子歌,使學生熟悉詩歌的具體內容。根據具體情況可以多讀幾遍。 3.試著自己讀一讀,發揮同學間的的團結互助精神。 4.給大家時間記一記,然后同桌一組進行對對子。
5.游戲:“我是小李白”勇敢的同學們走到講臺前來,讓我們接受挑戰,爭當我是小李白(每組兩名學生到前邊對對子,其他同學做裁判,表現得出色的學生給獎勵)然后全班進行集體對。
6.找一個簡單的新對子,讓大家找出相對的詞,如春夏對秋冬,云對魚,上對下等。 (二)講授二類生字 1.領讀。
2.自主學習,在文中找到生字的位置,根據對對子歌的了解識字。
三、拓展延伸
(一)同學們,下面我們來看一看各種節日,你們都知道哪些呢? (二)它們的日期又是幾月幾日?想一想,看誰說得又對又多。
(三)下面讓我們看一看書上的課后練習,看看圖畫上都有什么,你能說出它們的日期嗎? (四)在相應的節日里,你想對過節日的人們說些什么嗎?
四、鞏固新知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好多的新知識,下面老師帶來了豐收簍,將你們的勞動成果裝進來吧(讓學生總結這節課的學習內容)!
五、作業設計 (一)讀對子歌。
(二)和家長討論,中國的傳統節日都有哪些,它們的名稱和日期各是什么?
六、板書設計
對子歌 日對月, 雨對風。 牛對馬, 鳥對蟲。 山石對田土, 葉綠對花紅。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