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8
這是五年級下冊《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第一課時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教材分析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季羨林先生筆觸精美雋永。作者先點明了德國是一個愛花的國度;然后回憶了自己早年在德國留學時親身感受到德國人非常愛花;接著用優美生動的語言,描述了德國家家戶戶窗口都開滿鮮花的情景,并抒發了自己的感慨“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境界,頗耐人尋味;最后講述作者再次來到德國,又看到這番情景,表達了自己舊地重游的感受,即對德國奇麗風景和與眾不同風俗習慣的贊美之情。
二、學情分析
了解異域文化,感受異國風情是本單元訓練目標,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是本文寫作特點,結合五年級學生的學習基礎:能通過自讀基本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能抓住重點詞句品讀課文,有積累優美語言的學習習慣,但對文本整體感知的能力還不強,對語言的賞析能力還不夠深,對作者的寫作意圖還不太清楚,因此,本課以此為基點,從讀、賞、悟、抒四個層面努力實現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
三、教學理念
以學生的生命發展為出發點落腳點,準確把握語文的學科特點,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習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
2.過程與方法: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理解含義深刻的語句,初步領悟以小見大的表達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悟德國的民族風情特點,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
五、教學方法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了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教學難點是,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思想境界。為此,我采用讀書引導發現法,力求讓學生通過多讀書抓住重點詞句揣摩文本內涵,體會課文情感,感悟民族風情,培養感受美、鑒賞美的能力。這正是踐行新課標的“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的要求。
六、教學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
教師:研讀教材,精讀季羨林著作《德國印象》、《留德十年》、《季羨林文集》,品讀“以小見大”課外小品文。
設備:多媒體課件。
七、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引出課題
1.由已學課文《小苗與大樹的對話》引出作者,交流。
2.老師相機補充:季羨林是我國著名的國學大師,他教我們讀書要做到三個“貫通”: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他精通12國語言;他在德國整整呆過十年,德國人愛花、養花的民族風情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五十年以后,當他故地重游,情不自禁地寫下了《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文。
3.板書課題,齊讀。
(二)學習新詞,讀通課文
1.請同學們打開書第150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有哪些字詞需要提醒大家注意?愿意分享嗎?
(1)課件相機補充出示新詞:花團錦簇 姹紫嫣紅 應接不暇莞爾一笑 脊梁頗
(2)指名讀、齊讀。
3.指導書寫。
(1)教師范寫生字“脊”,強調筆順;范寫“暇”,關注日字旁。
(2)學生練寫。
4.請4位學生合作讀課文4個自然段。學生評價。
5.說說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可以用文中哪句話來概括?
(板書總結:花美人美)
(三)自主研讀,體會“花美”。
1.請學生讀課文,找出寫花美的句子,多讀幾遍。
課件出示: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2.請學生再讀這3句話,用橫線劃出描寫花美的詞語。重點交流以下六個詞語:
(1)“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板書: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描繪的是怎樣一番景象?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邊聽老師讀這兩個詞邊想象畫面。(課件再現詞語所描繪的畫面)
(2)“山陰道”
?、偕疥幍乐傅氖鞘裁?(學生談)
②結合課件小結:山陰道是地處我國的一處山清水秀,令人陶醉的風景名勝。
(3)“花的海洋”
?、龠@里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谛〗Y:作者把大片大片,沒有邊際的花兒比作浩瀚無邊的海洋。
?、圻@段話中還有用得非常貼切的詞語嗎?說出理由。
(4)“任何”
去掉“任何”,讓學生讀句子,體會作者用詞貼切。
(5)“家家戶戶”
“家家戶戶”指的什么?能去掉嗎?有更貼切的詞語替代嗎?
(6)“應接不暇”
?、僬垖W生結合生活實際談什么是“應接不暇”。在哪見過這個詞語?
?、?ldquo;應接不暇”在這里還包含著看花人怎樣的情感?
小結:作者用詞多么貼切啊。正所謂增一字嫌多,減一字嫌少,改一字嫌不當。真讓人折服!
③課件播放畫面,師生美讀并背誦。
同學們,剛才我們談到的就是這樣的景象。(配樂范讀,學生多種形式讀。)
3.總結:同學們,剛才我們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通過想象畫面、用心揣摩文中每個詞語的意思,融入了文章的意境,全身心沐浴在花海中,聞到了花香,看到了花美,讀出了文章所蘊含的真情。
(四)合作探究,感悟“人美”
1.關于“人美”,請同學們再回到課文,找出相關的句子,多讀幾遍。
相機課件出示,學生讀:
?、偎麄兊幕ú幌裨谥袊菢?,養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的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诿恳患叶际沁@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2.結合課文內容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3.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對“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理解。
學生討論,匯報交流。
4.剛才我們讀到的內容是描述德國什么時候的情景?四五十年之后,當作者再次來到德國,看到的又是怎樣一番景象?
課件出示:我走在街上,抬頭一看,又是家家戶戶的窗口上都開滿了鮮花。
5.如果今天我們再去德國,看到的一定還會是怎樣的景象?
6.面對此情此景,我們會由衷地發出怎樣的感嘆?為什么?
課件出示: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板書:奇麗的景色奇特的民族)
(五)課堂小結,提煉升華
1.總結寫作方法:
養花是件平凡的小事,但作者通過寫“花美”和德國人民種花習俗的特別來贊美德國人民“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思想境界美;通過寫德國人民一代又一代傳承這種愛花、養花的習俗,來贊美德國民族精神的偉大,這種寫作方法就叫——以小見大(板書)。
2.提升文本境界:在今天的學習中,我們走德國,認識了一個愛花的民族,知道養花要給別人看,才能在別人的花中看到自己的花;只有我為人人的奉獻,才能有人為我的享受;其實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風情意蘊,比如中國尊老愛幼的傳統,比如泰國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融洽,再比如非洲五彩繽紛的審美趣味。希望本節課是同學放眼世界的一扇窗,你將看到更加燦爛的世界。
(六)布置作業:
背誦第三自然段;推薦閱讀《德國印象》。
附1:板書設計
25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脊 花美:花團錦簇、姹紫嫣紅(奇麗的景色)
以小見大
暇 人美: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奇特的民族)
附2:第二課時主要任務
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片段仿寫并交流課外閱讀所得。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