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8
這是《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學實錄,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初讀詩題,初曉詩情
初讀詩歌,生讀得很快。
師:請你們聯系注釋①,談一談李白寫下這個詩題的時候,該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生:“左遷”是“降職”之意,“龍標”又在湖南,從長安被貶湖南,應該不是好事,所以李白的心情應該是沉重的。
師:那請你把題目的意思說一說。
生:聽說王昌齡被降職到龍標,我寫了這封信寄給遠在他鄉的他。
師:說得挺好,能按照你的理解讀一讀這個題目嗎?
生:(讀)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師:所以這首詩表達了李白的什么情感呢?
生:對朋友被貶的同情吧。
(二)再讀詩歌,讀懂詩眼
請生結合注釋疏通詩意。再讀詩歌。
師:詩歌有眼睛,如果從詩中選一個詞作為此詩的眼睛,你會選什么?
生:愁。
生:愁心 。
師:現在就讓我們圍繞“愁心”進入詩歌。你們說說看,詩的哪里可以體現“愁心”二字呢?
生:楊花落盡子規啼。
師:可以解釋一下嗎?
生:柳絮飛落,杜鵑啼叫。
師:他們和“愁心”有何關系?
生:因為觸景生情,看到柳絮飛落,隨風飛舞,李白想起了他的朋友,他的朋友被貶,離開京城,貶到湖南,就如同這飛絮離開枝頭一般。
師:此時李白的心情是?
生:凄涼的。柳絮的飛落,最終陷入污淖。想著朋友的遭遇,李白的心情也很傷感。
師:誰懂得“子規啼”里的意義?
生:子規就是杜鵑,杜鵑啼叫會流血的,這表達了李白對朋友被貶謫的悲痛,心里在滴血一般。
生:這里其實還有“望都啼血”的典故,望帝杜宇心系子民,死后仍然不愿離開,化作一只杜鵑鳥,日夜悲啼。李白這里運用這個地那股,表達了自己對朋友的深深愁思。
師:所以這句話的情感悲傷的。我們該用一種怎樣的語氣來讀?
生:低沉的語氣,讀出心中的悲痛來。
師:好的,你來讀一下。(生讀得比較到位)在這里,李白是借助楊花、子規啼兩個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愁心”的。那除此之外,詩中還有哪些地方體現了詩眼呢?
生:“聞道龍標過五溪”的“聞道”兩個字。這兩個字是聽說的意思,有一股驚訝的感覺在里面。李白似乎是突然聽到,被驚呆了。他覺得有點不可思議,有點難以接受這個事實。
師:請讀出驚訝的感覺來。
生:我覺得這里不一定就是驚訝,“聞道”也有可能是李白與王昌齡不斷地通信,古代交通不便,靠騎馬送信。一封信可能要相隔無數時間才能收到,當他收到這封信的時候,他知道王昌齡早已經過了五溪,也許已經到達龍標了。為他終于到達龍標而有點高興。
師:哦,兩個同學從中讀出了不同的感覺。有為友人的貶謫而震驚,也有為有人的平安到達而高興。不管是哪一種,它們都體現了“愁心”。因“愁”而驚,因“愁”才喜。這就是詩歌的魅力,他雖然距離我們很遙遠,但卻歷久彌新,能讓我們體會到李白別樣的心情。李白在這里活了。我想問的是李白與王昌齡一路書信傳遞,王昌齡可能會說什么呢?
生:會說一路上如何顛沛流離,環境險惡,生活的困頓,還有他對禮拜的思念等。
師:那李白呢?
生:李白可能會表達自己對他被貶的不滿,思念,還有希望他好好活,等著他回來給他接風洗塵,期待著再次相聚。
(三)體悟深情,讀懂“浪漫”
師:患難見真情。在彼此書信的往來間,王李二人的感情更濃了。李白就是李白,他的“愁心”除了書信,還托付與誰呢?
生:明月。
師:“明月”二字,讓你發現了什么?
生:月亮自古就是思念的象征,“托明月”直接傳遞了李白的思念之情。
師:這句話在抒情方式上有了變化,從借景抒情到直抒胸臆。
生:這里還體現了李白的浪漫情懷。他的情感是隨著月亮在天上飛的。
師:你還想到他的哪些在天上飛的句子?
生: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師:李白為何要這樣寫?為何不直接寫自己對王的深切思念,而要把它托付給明月?
生:因為他覺得不管他怎樣說他的思念有多深,都無法體現他的深情。
師:那么從這個浪漫的抒情方式里,你能發現李白的愁有多深?
生:我覺得他對王昌齡的愁就像月亮與地面的距離一樣高深。李白很難用實在的言語表明他的深情,所以就只能借助想象的翅膀,以虛化的方式給人無盡的想象。我們似乎看到了李白的心停在明月上,看著王昌齡所走過的每一步路,時時刻刻為之擔憂。所以很自然地就有了下面的“隨君直到夜郎西”。這很容易讓我們想起“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師:至于這個句子,有版本為“隨風直到夜郎西”,你們覺得兩個有何不同?
生:“君”指李白,“隨君直到夜郎西”的抒情對象很明確,好像自己的心停在明月上,時時刻刻看著李白,有著一股關切與不安;“風”是觸摸不定,“隨風直到夜郎西”更見李白的浪漫情懷,他與李白相隔千里,無法目送,看到明月就托付明月寄愁,聽到風聲,心中愁死又起,就托風寄愁。也就是說,眼前的任何景物都可能會觸發起他的愁心,無時無刻不想念他的朋友。
師:請你讀一讀這兩句,傳遞一下李白難以形容的“愁心”吧。(生讀得不錯)在這首詩歌里,李白先借景抒情,后浪漫傳情,保持了他一貫的浪漫風格。這節課,我們圍繞詩眼“愁心”,一點點地體悟到了王李二人的深情厚誼以及李白的抒情風格。我們全體再讀一讀,用聲音傳遞李白的“愁心”吧。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