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8
這是《虞美人》課堂教學實錄及反思,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故事導入,了解作者
老師:同學們,讓我們穿越時空,回到975年,那是一個煙雨迷蒙的早上,在一座金碧輝煌而又陰云籠罩的宮殿里,佇立著一位愁容滿面的君主。佛,他拜過了;契丹,他求過了。眼看著宋軍的鐵蹄就要踐踏古老的金陵。他緩緩的轉過身,脫下那件穿了十五年的龍袍,肉袒負荊,出城跪降。然后一路嗚咽,被解汴京。被封為“違命侯”,由一國之君淪為了階下之囚。度日如年,終于熬到了978年的七夕,這一天是他四十一歲的生日,心感歸國無望,不禁悲從中來,寫下了一首最絕望的詩歌《虞美人》。故伎的演唱傳到了宋太祖耳中,一怒之下,宋太祖命人賜來了毒酒。在這個晚上,面對一彎殘月,吟唱著這首悲情的心曲,喝下賜來的毒酒,倒地身亡。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誰?
學生:李煜
老師:對,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有關李煜,大家了解多少呢?
學生:李煜是南唐最后一個皇帝,歷史上稱他為南唐后主。
學生:李煜生于公元937年7月7日,死于978年7月7日。他39歲的時候蒙羞投降,過了三年的囚徒生活,41歲被宋太祖毒死。
學生:李煜是位大詞人,成就很高。
老師:同學們知道的真不少呀!我再補充一點。(多媒體顯示)多媒體展示李煜的畫像及個人檔案。
姓名:李煜
別名:重光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籍貫:徐州
國家:南唐
職業:國主 詞人
信仰:佛教
老師:李煜作為一個“好聲色,不恤政事”的國君李煜是失敗的,但正是亡國成就了他千古詞壇的地位,正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語始工。”前人吊李煜“作個才子真絕代,可憐薄命做君王”。我們不妨用八個字概括他的一生:薄命君王,絕代詞人。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李煜的內心世界。
二、整體感知
老師: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梢娬b讀再學習中的作用。那么我們就通過吟詠詞的音韻來體味其中蘊涵的情感。朗讀的基本要求是:讀準字音,注意韻腳,讀對節奏;把握重音,注意語速,讀出情感。請同學根據這一要求練習朗讀。
老師:停,有沒有那位同學踴躍為我們朗讀的。
學生:分別有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朗讀。
老師:兩位同學朗讀得怎么樣?
學生:男生讀的太平淡,“砌”字讀錯了,應讀“qì”。女生讀得稍快,沒有把感情讀出來。
老師:那么怎樣讀才好呢?
學生:我覺的帶著作者的感情來讀。
老師:作者有什么感情?
學生:低沉、凄涼、哀傷。
老師:為什么不是歡快,激昂的呢?
學生:這與作者當時的處境有關,國破家亡,做了北宋的囚徒。
老師:那位同學愿意來為我們朗讀一下。
學生:一位女生朗讀。(老師為她配樂)
老師:大家說她讀的怎么樣?
學生:好
老師:好在什么地方?
學生:哀傷的音樂加上她哀傷的感情,好像把我們也帶到那個憂傷而凄涼的世界了,抑揚有度,感情把握較準。
學生:情感把握的比較好,有感染力。
老師:這位同學講得非常好,要想朗讀的好,就必須把握作者的情感。這首詞的整體感情基調是無限哀傷的感情。詞中有不堪回首的回憶,有痛苦難耐的現實,有詰問,有自問。誦讀時語調要低沉,慢速,要以一種長嘆的語氣表現出來。特別要注意體現作者內心痛苦世界的幾個詞“何時,多少,不堪等,總之要做到眼中有形象,心中有悲情。
多媒體展示朗讀指導:
虞美人 李 煜
春花秋月 / 何時了?往事 / 知多少。小樓昨夜 / 又東風,故國 / 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 / 應猶在,只是 / 朱顏改。問君能有 / 幾多愁?恰似 /一江春水/向--東--流--!
老師:咱們一起讀一遍,注意讀準字音和節奏,讀出感情。
學生:齊讀。
三、合作探究
老師:同學們讀得很好,準確而有充滿感情。接下來我們就來品味這首詞。問:全詞最關鍵的詞是哪一個?
學生:愁
老師:同學們我們一起來思考探究作者之“愁“。(多媒體出示思考探究題)
A、詞中描寫了作者的哪些“愁”。
B、作者運用什么手法來寫“愁”。
C、怎樣看待作者的“愁”。
學生:分組探究。
老師:下面請同學們談談詞中寫了哪些愁。
學生:美好往事已成過去令人愁。
學生:人生無常之愁,春花秋月年年有,雕欄玉砌猶在,但朱顏已改,國已易主。
學生:我認為寫的是故國之思,小樓昨夜又東風,勾起了作者對故國的思念。
學生:我讀出了作者是亡國之痛,故國物是人非,國已易主,山河破碎,人民流離失所,故國不堪回首,令人傷心不已。
老師:同學們的理解很準確,表達也很清楚。我們仿佛觸摸到了作者那顆傷痕累累的心。那里有對命運無常的慨嘆,有對往昔美好生活的留戀,更有故國不堪回首的亡國之痛和濃重的故國之思。
老師:作者運用了哪些手法來寫愁?
學生:對比的手法,春花秋月依舊與故國已改、雕欄玉砌依舊與朱顏已改形成對比突出世事無常的慨嘆和亡國之痛。
老師: “只是朱顏改”,“朱顏”的含義在注釋里已經給了,那么這句話什么意思?
學生:他的容顏已經改變了。
老師:關鍵的一個字是什么?
生:改。
老師:那么改變的又是什么?僅僅是他的容貌嗎?
學生:還有他的地位。
學生:他的國家。
學生:他的人格。
學生:他的尊嚴。
學生、他的以往的繁華。
學生:他的精神。
老師:一切的一切都已改變,也正因了這“改”,所以才有了如此深重的“愁”。請同學們繼續分析詞作所運用的手法。
學生: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將“愁”比喻成一江春水,愁思恰如春水汪洋恣肆,長流不斷,無窮無盡,形象生動地寫出了作者愁情的多,深和綿綿不絕。
老師:愁是一種抽象的情感,為了能更好地表達這份情感,作者化抽象為具體。把抽象的感情化為具體可感的江水很好,這是負載著李煜愁情的一江苦水,淚水,血水。王國維說的好:后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這種技法很多詞人都用過,大家能不能舉出一些類似的詩句?
學生: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
學生:離愁漸行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歐陽修)
學生: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
老師:讓我們一起齊讀這些寫愁的語句,感受語言的魅力。
老師:通過學習虞美人這首詞,我們如何看待李煜這一人物形象?
學生:不恤政事好聲色,不務正業。
學生:李煜天真,直率。
學生:李煜過于懦弱了。
學生:我覺的詞里面盡管會看到淚水,會看到思念,但看不到恐懼,看不到卑微。
學生:我覺得李煜是堅強的,勇敢的。
老師:何以見得?
學生:李煜寫虞美人并且讓宮女演唱,他肯定知道會招徠殺身之禍,但是他不怕。
老師:說的不錯。這首《虞美人》充滿了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強烈,真如滔滔江水。一個處在刀俎之上的的亡國之君,竟敢如此大膽地抒發亡國之恨,是史所罕見。
四、拓展延伸
老師:抒寫亡國之痛是李煜后期的作品中的主旋律,下面我們一起來讀讀他的另一首詞《浪淘沙》,進一步感受他的悲恨情思。(多媒體展示作品)
浪淘沙 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學生:齊讀。
老師:請從寫作手法或思想內容上談談學習的感受。
學生:這一首詞也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夢中的歡娛與夢醒后的憂傷形成對比來表達作者的亡國之恨。
學生:“獨自”一詞寫盡了身為階下囚的凄涼和無奈。
學生:那簾外的雨也是作者心中的雨,借景來抒情。
老師:同學們的理解都不錯。李煜的詞以亡國為界分為前后期,后期作品中身為階下之囚的李煜在詞抒發的故國之思和亡國之痛。那他前期過的是錦衣玉食的生活,貴為一國之君的他在詞中會寫些什么,抒發怎樣的情感呢?請同學看他的前期代表作《浣溪沙》
多媒體展示:
浣溪沙 李煜
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
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沾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
學生:自由朗讀。
老師:這首詞寫了哪些內容?表現了怎樣的情感?
學生:這首詞寫的是通宵歡歌舞蹈的快樂宮中生活,表現了作者快樂幸福的生活狀態。
學生:那嬌羞的美人微醉后嗅花蕊的細節描寫寫出了宴會之樂。
老師:正如同學們所分析的,李煜的前半生,作為南唐的君王,生活相當奢侈豪華,詞的題材也狹窄,無非是表現宮廷生活、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
老師:對比出優劣,李煜詞作后期作品的藝術成就明顯高于前期。法國作家繆塞說過“最美麗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讓我們隨鄧麗君的歌聲去進一步感受李煜的血淚之痛。播放鄧麗君演唱的《虞美人》。
[教學反思]
1、注重情境創設,從導入新課的故事講述,到指導學生朗讀過程中的配樂,最的歌曲播放和學唱都有利于學生入情入境的體會詞作的意境和情感。
2、在教學過程中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無論是課文朗讀還是作品內容的分析教師重在引導,由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在品味中理解。
3、精心選取拓展的內容,讓學生對李煜其人和作品有了較為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4、對名句的解讀還不夠透徹,停留在比喻手法的理解,對其所抒發情感剖析理解不深入。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