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7
這是《我是小音樂家》教學教案及實錄,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11月21日,在區新教師課堂教學展示活動中。四位新教師朱紅艷、余樂、胡珂、傅毅君的教學給大家帶來別樣的現場感受,教研活動中以仿課的形式展示教學,是一種新的嘗試,卻是新教師成長歷程中不可或缺的階段。傅毅君的仿課有了自己的風格,融入了自己對教材的把握、教學目標的定位。她的教學活潑生動,富有感染力,讓我們為她叫一聲——好!
《我是小音樂家》
東市街小學 傅毅君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曲調歡快活潑、歌詞簡練、富有童趣的美國兒童歌曲。歌曲生動地表達了孩子們一個美好的愿望和共同心聲“我是小音樂家”。歌曲為2/4拍,一段體結構,弱起節拍貫穿全曲。第一樂句從弱起開始,四度跳進旋律上行,繼而下行,曲調流暢,情緒歡悅,即刻點明了主題“我是小音樂家”。第二樂句是第一樂句的變化重復,僅在節奏上作了緊縮的變化。第三樂句的五度跳進和“0 XX”節奏的連讀出現,級進的旋律配以樂器演奏時發出的象聲詞使得歌曲的情緒歡快而又熱烈。第四樂句突出了“跳、唱”二字,把孩子們盡情歡唱的情緒推向高潮。最后再現了第三樂句的旋律,歌曲在充滿歡樂的氣氛中結束。
【教學目標】
1、感受用不同旋律線表達樂曲的情緒,并讓我們在音樂的感悟下去了解、認識吉他、提琴、圓號等樂器。
2、聆聽和表演歌曲《我是小音樂家》,表現出小音樂家的自信與快樂;并在聆聽、對比、實踐等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和表現歌曲,體會自主學習的快樂;聆聽體驗《那不勒斯舞曲》。
3、在歡快的音樂情境及生動的模仿中,學會“0”八分休止符,并能自如地運用到歌曲的表演中。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學習使用氣息控制聲音的力度。
2、認識吉他、提琴、圓號等樂器及了解其音色。
3、掌握前半拍休止,并熟練的運用。
4、用不同的旋律線體驗音樂的情緒、力度等。
【教學準備】鋼琴、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師生問好
師示范唱,學生聽出老師姓什么?
師:我姓傅,你們可以叫我傅老師,你們能用我剛才的方式和我問聲好嗎?老師來當火車頭,看看這輛火車能開多遠(師馬上范唱一遍)。
(設計意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取歌曲第三樂句的節奏,為接下去的教學難點做了鋪墊。)
2、體態律動,感受音樂,放《幽默曲》
師:當美妙的音樂響起的時候,它不僅會跑到我們的耳朵里,還會跑到我們的身體上,你不信?請你們跟著我一起來感受它,好嗎?
師:你看,音樂當中的旋律透過我們的指尖觸碰到我們的身體上,還讓你有什么樣的感受?
(設計意圖:為歌唱教學進行熱身,感受音樂的情緒、樂句等音樂要素。)
二、熟悉歌曲旋律
1、聆聽音樂導入新課(第一遍完整聽《我是小音樂家》)
提問:這首歌曲的情緒是什么樣的。可以用你的動作表現一下。
2、復聽音樂
提問:小音樂家們來自哪里,演奏了哪幾種樂器?(在第一段布魯砰砰砰的地方做彈吉他的手勢,第二段滴咯砰砰砰做拉提琴的手勢。)
根據老師給你的提示,仔細的來聽辨歌詞,聽清楚了沒有。
(1)了解歌曲內容,認識三種樂器、其音色,模仿演奏
A神秘的音樂家
師:第一段小音樂家來自哪里?演奏了什么樂器?
師:這是他居住的城市——英國倫敦(出示倫敦幻燈),這是他剛才彈奏的吉他,我們來聽聽它的音色。歌曲中唱到吉他的聲音是什么樣的?我們一起來聽聽(放旋律)。
師:你們看我是怎么開始演奏的。(師示范彈奏的動作)
師:下去的時候沒有聲音,因為這里出現了一個可愛的八分休止符。
B高貴的音樂家
師:還有第二段它唱到小音樂家來自哪里?演奏了什么?
知識延伸,簡單介紹提琴種類及特征。
師:剛才有個小朋友真聰明,他提到了小提琴,提琴有四種,除了小提琴,還有哪些,你知道嗎?
播放歌曲中的聲音,生跟師做拉小提琴的動作,播放慢速小提琴演奏的旋律。
C浪漫的音樂家
師:他演奏的是——法國號。這是他居住的城市,法國巴黎最著名之一埃菲爾鐵塔。法國號(出示法國號圖片),形狀是什么樣?
師:圓形,叫圓號。那我們來聽聽他的音色吧,你們可以自己來模仿歌唱中的小音樂家圓號的聲音嗎?
(2)鞏固難點處三段的歌詞,不要混淆,掌握該句演唱的特點。
師:好,我們認識了三種樂器,看看同學們有沒有記住他們的聲音
對比示范:第一種師雙腳重跳,第二種師雙腳輕跳,你覺得哪一種更適合砰砰砰的聲響?
3、第三遍完整聽,劃旋律線
第一段:生跟老師在黑板上畫旋律線;
第二段:師生一同帶動作畫旋律線;
第三段:生自己來表演。
(設計意圖:首先使學生對歌曲的樂句劃分有初步的認識,同時更明顯地感受旋律連貫、跳躍的不同特點,幫助學生更好地表現歌曲。)
4、師生合作,完成第一段的初次演唱。
師:聽了這么多遍歌曲,你們是不是對這首歌曲更加熟悉了呢,那就跟老師一起來做一個簡單的排練,這個排練是這樣的,我先完整唱第一段的歌詞,當我唱到第二段“。。。。。。”的時候,請你們跟我一起唱。
三、學唱歌曲
1、學唱第一段
教師示范唱;
教師慢速鋼琴彈伴奏,生演唱歌曲第一段。
2、指導學生在演唱時出現的問題
第一、二樂句唱出自信飽滿的聲音;
師:第一段已經唱下來了,但是你在看我唱第二句的時候“我彈起吉他能奏出”。。。從我的歌聲中,覺得我這個小音樂家怎么樣?
第三樂句唱出輕盈的聲音;
第四樂句唱出連貫圓滑的聲音(師做伸懶腰的動作幫助學生)。
(設計意圖:尋找生活與音樂的聯系,幫助學生更輕松、愉悅地掌握新知。)
3、學唱第二段、第三段
師:好極了。現在,我再來播放一下三段的歌詞,第一段你們已經會唱了對不對,你可以輕聲跟著它唱,因為它速度比較快,一邊聽一邊唱,第二段第三段我們還不熟,可以在心里怎么樣(唱)?
4、完整演唱(師彈伴奏)
5、表演歌曲
師:剛才已經看到很多同學忍不住,特別想把這首歌曲表演出來,我們現在一邊來唱這首歌曲,一邊用動作,把這首歌曲表演出來。(師放音樂,和學生一起做動作)
四、課后拓展,欣賞《那不勒斯舞曲》
1、師:歌曲《我是小音樂家》中所唱到的音樂家屬于樂器演奏家,你知道的音樂家還有哪些?
師:今天我們除了要學習這首歌曲之外,老師還請大家來當一回指揮家指揮的曲目叫《那不勒斯舞曲》,是由著名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為一部芭蕾舞劇所創編的舞劇音樂。
2、聽樂曲,劃旋律線。
師:我們在聽樂曲的同時,老師也同樣會把這首樂曲的旋律線在黑板上畫出來,然后呢,還有一個問題請你思考,這首樂曲當中最優美的一段旋律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用什么線條表現最熱烈的部分?用什么線條表現最優美的部分?最優美的部分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
師:這一段旋律讓你想到了什么生活情景?
師:這兩段旋律有什么聯系嗎?
師:聲音越來越強,那你覺得剛才是在什么樣的情緒下結束的?
(設計意圖:使學生直觀地感受樂曲的速度、情緒及旋律變化。)
五、下課(聽音樂離開教室)
師:好,那么在這么強烈的樂曲情緒當中,我們這節音樂課也快結束了,請小音樂家們踏著《我是小音樂家》這首歌曲的音樂節奏,悄悄地離開教室。
【課后反思】
《我是小音樂家》是一首曲調歡快活潑、歌詞簡練、富有童趣的美國兒童歌曲,歌曲生動的表達了孩子們一個美好的愿望和共同的心聲——“我是小音樂家”。
這是一節模仿課,我在選課時,結合自己的性格特點,選擇了相對歡快活潑的歌曲,即時巖老師的《我是小音樂家》。在寫實錄的過程中,領略了這位年輕教師良好的音樂素質,這是一節好課,整個教學過程流暢,情緒飽滿生動,自如的教態,出色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全面的教學技能,這些都是我所要學習的。
那么,一節好課怎樣才能上得更好?在仿課的時候怎樣才能上出自己的教學風格?是不是全盤照搬?這對我都是一個挑戰。所以,還需要我對教學的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細節做深入、細致的反思和研究。
因為是展示課,學生在我不了解的情況下,我用了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快速地記住我,并借用《我是小音樂家》第三樂句的節奏作為師生問好,為后面難點的解決做了鋪墊。一段《幽默曲》的身體律動,調動了學生的注意力,感受了音樂的情緒,通過動作的變化,感受音樂的樂句。這部分和時老師是完全不同的。
在歌唱教學部分,時老師不斷提出新的問題,深化教學,在引導學生傾聽的過程中,都給予明確的動作提示并伴有生動的表情。我沿用了這種方式,但是對提問的內容作了修改,在熟悉歌詞、了解樂器及音色等不同環節作了整合,并加入了難點的解決。這個環節,我出示了三個城市的圖片,雖然占用的時間不長,但我在想有沒有必要在這里刻意強調“倫敦是哪個國家的首都?”。四遍不同形式的完整聆聽,學生對歌曲的旋律已經基本熟悉,“下面我們來進行一個小小的排練”,進入了和我配合演唱的環節,一方面檢驗學生是否掌握了第三樂句的節奏、旋律、歌詞等的難點,另一方面為學生接下來的第一遍完整唱做鋪墊。有了這些鋪墊,學生在接下來的學唱還是比較順利的。歌唱教學,學生不僅要唱會歌,還要會唱歌,要關注學生演唱的音色和情緒,雖然我在不同的樂句做了提示,第一二句唱出小音樂家自豪的感覺,第三樂句要輕巧,第四樂句的圓滑、連貫。學生也有嘗試去做,但是我自己感覺還是比較粗糙,可以把音樂與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更直觀的去感受音樂的情緒。
最后,讓學生當一回小小指揮家,隨著《那不勒斯舞曲》劃不同的旋律線,感受音樂要素的力度、節奏性等結束本課。
本節課總體來說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學生能用輕快、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進行簡單地表演,認識了小提琴、吉他、圓號,解決了八分休止符這一難點。但是語速偏快,遇到問題時不要一味范唱,而是要設計情境,讓學生自己來感受。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