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7
這是《清平樂·村居》教學反思,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清平樂·村居》是宋代豪放派詞人辛棄疾筆下一首質樸、清新的田園詞。茅檐、小溪、青草、翁媼、孩童構成了一幅恬靜、祥和的田園生活圖景,表達了詞人對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教出古典詩詞的文化意蘊,讓古詩詞教學散發迷人的芬芳,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薛法根執教的《清平樂·村居》,他們各自不同教學主張下的教學實踐,給予了我們不同的啟示。
相同的文本,兩位特級教師上出了不同的味道,展示了不一樣的精彩,也給了我們不同的思考:
首先,他們努力實踐著自己的教學主張。竇老師的課充分體現了她一貫倡導的主題教育思想,強調對文本進行多角度、多元化、有創意的解讀與挖掘,注重課程資源的整合,強調課堂中師生之間的深度對話與互動,注重課堂的文化含量和思維含量,力求為學生打下一個精神的底子。她憑借教材,又超越教材,將教學的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之中,使學生既深入理解了村居,也深刻懂得了辛棄疾。薛老師則是本色語文的倡導者和實踐者,教出語文味是本色語文的標志,也是本色語文的特點,他主張以語文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力求課上得簡簡單單,扎扎實實,注重引導學生實實在在的接觸文本,接觸語言,并通過扎實的語言實踐活動,讓語言和精神相互融合。
其次,體現了他們各自的教學風格。竇桂梅老師以其飽含生命激情的課堂譽滿全國,被人稱之為燃燒的玫瑰,語文教育專家周一貫總結其教學風格為情思激蕩型。其《清平樂村居》的教學仿佛氣勢恢弘的交響樂。她的率真、投入、一顰一蹙,都深深地感染著每一個聽課者。薛法根老師則以簡約自然為其主要教學風格,這種風格的課堂,更貼近孩子們的生命狀態,特別能觸發孩子們的思想情趣,滋潤孩子的心靈成長,其課堂教學,顯得簡簡單單,輕輕松松,自然和諧,師生之間心靈融通,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智慧。如果說,竇老師的課似玫瑰燃燒,激情綻放,大氣磅礴,那么薛老師的課則如芙蓉出水,自然清新,暗香襲人。
第三,體現了他們更高的語文追求。竇老師更注重追求課堂中文化、藝術與審美的融合,她精心將文本中的相關詞句和音樂、美術等進行巧妙組合,從學生經驗出發,營造具有豐富文化和藝術意蘊的美的教學情境。如引讀《破陣子》時,輔以激越、悲壯的《十面埋伏》,讓學生仿佛置身于金戈鐵馬的古戰場。接著通過一曲舒緩悠揚的《漁舟唱晚》,不露痕跡地引出課題《村居》。激越悲壯與舒緩悠揚的音樂對比鮮明,同時又蘊含著美的意境。她讓學生讀出詩的韻律,讀出詩的節奏,想像詞中所描寫的畫面,并配上流水的音樂,讓學生在藝術與審美中體悟文化。薛老師則追求課堂中師生對話的民主、平等與和諧。閱讀教學是一種對話,對話的實質就是人與人之間精神上的相遇,對話過程就是主體之間的相互造就。其《清平樂村居》的教學,他讓學生提出哪些詞句不好理解、需要提出來和同學們討論一下?生生之間、師生之間通過語言的交流,在對話中轉知為識,化識為智,體驗生活,感悟人生,學生的智慧得到激發和喚醒,得到了碰撞和培育。如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內容之后,再次讓學生帶著感受,對照圖畫讀這首詞。這里采用以圖畫為先導,以音樂作鋪墊,以語言描繪作引子的方法,讓學生在想象中朗讀,朗讀中想象,使文中之境成為學生心中之境、口中之言。讓學生自由組合進行合作探究,借助詞義點撥、配樂演繹來幫助理解本詞,感受田園的意境。詞義點撥提供了茅檐、醉里、吳音、相媚好、翁媼等詞的意思,便于學生釋疑詞中一些不易理解的詞語,為了讓學生更真切的理解吳音他在該詞義邊上設計了一個鏈接,提供了吳方言的定義以及一些簡單的吳方言;而配樂演繹中的動畫再現了詞中的景象——茅檐低小、坡上青青草....通過這些動畫結合詞的內容,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討論,在讀中探究,在讀中感悟,教師相機點撥,緊緊圍繞你讀懂了什么?這個問題展開交流。最后,再讓學生在讀中感受詞的意境,運用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來讀懂課文。
淺吟低唱皆因情,無論是燃燒的玫瑰,還是出水的芙蓉,或許是茉莉、海棠....都是小語園地中的奇葩,正因為有了他們,小學語文的星空才顯得如此色彩斑闌,搖曳多姿,真是萬紫千紅總是春啊!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