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5
這是《楊修之死》課堂教學實錄,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師:昨天,通過你們的老師已經布置了《楊修之死》這篇課文的預習。老師呢專門畫了一幅“楊修綁赴刑場”的漫畫。請看屏幕:
【幻燈片展示】
師:楊修行將就刑,圍觀有一大群人,有的扼腕嘆息:“哎……”,也有的幸災樂禍:“哼!……”假如你是圍觀群眾的一員,面對著此情此景,你會說點什么?請用這樣的句式:
【幻燈片展示】
唉(嗨,哼……),楊修你太———!
生1:唉,楊修你太冤了!
師:哦,你是伸張正義,為楊修伸冤吶。
生2:唉,楊修你太自大了!你太恃才放曠了!
師:這位同學不錯,將本文出現的一個成語也用上了,你能否說說這個成語的意思?
生2:依仗才華對自己的行為不加約束。
生3:唉,楊修你太倒霉了!
師:你為什么這樣說?
生3:楊修那么有才華,卻被曹操所殺。
師:噢!你是說“賢才未遇明君”。
生4:嗨,楊修你太有才了!
師:哈哈,你把宋丹丹在春晚的經典臺詞也用上了。
師:剛才同學們暢所欲言,針對漫畫紛紛談了自己的感受。確實楊修才華橫溢,連曹操的得力干將夏侯惇也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文中有一句話,是夏侯惇對楊修的高度評價,請找出來——
生5:公真知魏王肺腑也!
師:這句話什么意思?
生5:你真了解魏王的內心啊!
師:你能帶著佩服的口吻讀一下嗎?
生5讀——
師:請同桌評價一下,生5讀得怎么樣?
生6:還好,就是重音應落在“真知”上。
師:你也來讀一遍。
生6讀——
師:讓我們全班同學一起像生6一般飽含深情、帶著佩服讀一遍這句話。
生齊讀——
【幻燈片展示】
真知……
師:那么楊修的“真知”從文中哪些事情上可以看出來?
生7:曹操在花園的門上寫了一個“活”字,楊修便知道是花園修得太闊了。
師:曹操在門上寫“活”字,別人知道意思嗎?
生7:不知道。
師:從文中的哪個句子可以看出?
生7:人皆不曉其意。
師:喔,眾人皆迷,惟修獨知啊。
生8:曹操在酥盒上寫了“一合酥”,楊修就明白丞相的意思是“一人一口酥”。
生9:曹操“夢中殺人”的真相被楊修看出來了。
師:嗯,曹操“夢中殺人”的真相被楊修參透,那么其他人知道嗎?請用文中的語句加以印證。
生9:人皆以為操果夢中殺人。
師:別人都信以為真,只有楊修像醫院的X光、CT那樣將曹操的五臟六腑照得一清二楚。
生10:楊修知道門吏阻止曹植出城,是操在測試兒子的才干,所以楊修教他“竟斬之可也”。
師:“竟斬之可也”可以看出楊修怎樣的個性?
生10:處事果敢。
生11:第9段,曹操以“軍國大事”試探兩個兒子,楊修為曹植選好答案,做“答教十余條”。
師:嗯,老師看到一則材料,說的是楊修把曹操提問的順序都料到了。真是“料事——
生湊和:“如神”
生12:關于雞肋的問題,楊修是“見傳‘雞肋’二字”就知道丞相意欲退兵。
師:雞肋和退兵有關系嗎?
生12:把攻打的地方比作“雞肋”,“雞肋”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而現在是“進不能勝,退恐人笑”,簡直與“雞肋”無異。
師:楊修是了解曹操的心事,你呢又悟透了楊修的心理,你真不簡單!現在請讓我們看大屏幕:
【幻燈片展示】
破解門中“活”
破解一合酥
破解“雞肋”口令
破譯操夢中殺人真相
破譯操試子才干
破譯操問軍國大事
師:楊修的“真知”體現在善于破解、破譯上。楊修既能猜心事,又有洞悉才,處事果敢,料問如神。所以后人有詩贊曰:
【幻燈片展示】
筆下龍蛇走胸中錦繡成
開談驚四座 捷對冠群英
師:難怪夏侯惇感慨——
生:“公真知魏王肺腑也”!
師:“公真知魏王肺腑也”!然“公真知魏王肺腑”嗎?
【幻燈片展示】
真知?
生13:楊修對曹操對他的忌諱一點也不知道。
師:何以見得?
生13:文中說“原來楊修為人恃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
師:“數”字應讀“shuo”音,“多次、屢次”的意思。請同學們一起將這句話讀一遍。
生齊讀——
師:文中的哪些字眼可以看出楊修的“恃才放曠“呢?
生14:課文第2段開頭第一句:“行軍主簿楊修,見傳‘雞肋’二字,便教隨行軍士,各收拾行裝,準備歸程”。—— 這里的“便”字,可以看出。
師:“便”什么意思?
生14:“便”的意思是“就”,體現了楊修擅作主張。
生15:第5段,“修入見之,竟取匙與眾分食訖”中的“竟”字。
生16:第7段,“修知其事,徑來告操”中的“徑”字。
師:“徑”作何解?“其事”指的是什么事?
生16:“徑”就是“直接”,“其事”是指“曹丕用大簏裝吳質進內府”之事。“徑”可以看出楊修做事草率,根本不考慮后果。
生17:第6段,“惟修知其意,指而嘆曰,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一句中“指而嘆”。
師:很好,我們讀書要善于從字縫中去讀,確實,剛才同學們所談到的“便、竟、徑、指而嘆” 這些字眼體現了楊修的放曠。同時,我們讀書還要從不經意處去讀。文中楊修的語言共出現了5次。羅貫中老先生在寫作時注意到了用詞的簡練,做到“惜墨如金”,把楊修說話時的神情動作都省略了。請看屏幕……
【幻燈片展示】
……操嘗造花園一所;造成,操往觀之,
不置褒貶,只取筆于門上書一“活”字
而去。人皆不曉其意。修_________ 曰:
“‘門’內添‘活’字,乃‘闊’字也。
丞相嫌園門闊耳。”……
師:現在我們想把文章拍成電視小劇,如果讓你當導演,請你給楊修的扮演者指導一下說話時的神情動作,來體現楊修的“放曠”。
師:你姓什么?
生18:我姓張。
師:張導,你將如何指導你的“演員”?
生18:讓楊修的扮演者兩手背腰,矯首昂視,捋捋胡子,大笑曰……這樣就更能體現楊修的恃才放曠。
生19:楊修的扮演者應該邁著方步,環顧四周,在其他人面前來回地踱。
師:老師想獻丑一下,將這段文字讀一讀。請大家體會楊修的“放曠”(師讀)。
師:咱們班誰的表演才能最好?
生:李某。
師:李某請,請你和老師PK一下。聲情并茂并加上動作來朗讀這段文字,好嗎?
生20讀——
師:你讀得真好,今后當演員肯定很棒,大家給他來個熱烈的掌聲。
師:正當楊修洋洋自得,被旁人譽為“真知魏王肺腑”之時,想不到死神卻悄悄地向他走來,請看屏幕:
【幻燈片展示】
楊修的表現
曹操的態度
破解門內“活”
分食“合”中酥
道破夢中殺人真相
密告簏里藏人事件
教授曹植斬殺門吏
預設答條蒙欺孟德
破解口令,擅自行動師:楊修的恃才放曠招來曹操怎樣的態度?我們用開火車的方式來完成表格:
生21:破解門內“活”——心甚忌之。
生22:分食“合”中酥——而心惡之。
生23:道破夢中殺人——愈惡之。
生24:密告簏里藏人事件——愈惡之。
生25:教授曹植斬殺門吏——大怒,亦不喜植。
生26:預設答條蒙欺孟德——大怒,已有殺修之心。
生27:破解口令,擅自行動——借惑亂軍心之罪殺之。
師:楊修曾慨嘆曹操的近侍是“夢中人”,想不到他自己也成了“夢中人”。表面上楊修是“真知魏王肺腑也”,實際上是“真不知魏王肺腑也”。恃才放曠的楊修碰到陰險狡詐的曹操,等待他的只有斷頭臺。關于楊修的死因,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請看屏幕:
【幻燈片展示】
“凡有聰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殺其身也。”
——明 李贄
“太祖(曹操)既慮始終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袁紹)之甥也,于是以罪誅修。”
—— 陳壽《三國志》
“禰衡之死,是因為他太不了解人;楊修之死,則因為他太了解人。而且,他們又都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人與人之間究竟應如何相處。” —— 易中天《品人錄》
師:假如你是才華橫溢的楊修,如何與曹操相處,才能做到相安無事,真正體現“大智慧”?
【幻燈片展示】
真知!
生28:對自己的言行收斂一點。
生29:要學會拍馬屁。
師:你可要小心哦,當心馬屁拍到馬蹄上。當然我們千萬不能把尊敬師長混同為拍馬屁,“尊重”與“拍馬屁”是兩碼事。
生30:做人要謙遜一些,不要太張揚。
師:這不是和我們現在的“張揚個性”相矛盾嗎?
生30:我說的是在曹操這樣的上司面前不能太張揚,因為曹操生性多疑忌才。
師:老師很喜歡你剛才所說的“太”字。不要“太”張揚,因為張揚過了頭就成了“張——”
部分學生激動地喊:張狂!
(師板書:張揚不張狂!)
師:老師前兩天就此寫過一篇啟示小短文,掛在我的博客上,下面我想鏈接我的博客,請咱們班的朗讀高手來朗讀這段文字。
【博文展示】
張 揚 但 不 張 狂
——《楊修之死》給予的啟示
張震雷
讀罷《楊修之死》,心情很是凝重——滿腹才華的楊修因為個性張狂而招致殺身之禍。
假如當初楊修內斂一點,也許命運就將改變。
確實,我們需要個性張揚!張揚,是內心激情火焰的噴發,是智慧靈動的舒張,……沒有張揚,就感受不到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豪邁氣概,就欣賞不到關羽單刀赴會的超人膽識。人又不能太張揚!張揚過了頭就成了張狂。張狂是要有代價的。楊修之死正應驗了“喪身二字傻與狂”。所以,我們在張揚個性的同時,必須控制好尺度—— 張揚而不張狂。
張揚引導成功,張狂導致失敗。個性要張揚,做人不張狂!
生31朗讀該段文字。
師:這位同學的朗讀水平真高,讀得真好。你的朗讀使老師的小文章增色不少,謝謝你。老師將文章掛上博客后已有許多跟帖,其中有位博友的跟帖我很欣賞(滾動博友跟帖內容):張揚不張狂,獨立不特立。是啊,我們做人應該張揚個性,但不能張狂;人格應該獨立,但不能特立獨行。
(師板書:獨立不特立)
師:假如楊修身邊有剛才發言的那幾位同學做他的朋友,有張老師做他的朋友,經常在他的身邊提醒,也許楊修就不至于才活到34歲就命喪九泉。可憐、可悲、可嘆啊!他死后葬在華山腳下的河灣村附近,請看屏幕:
【幻燈片展示】
(悲悲切切的塤聲同時響起)
師:華山腳下僅存墓碑一塊,墓碑上刻的內容也只有:“漢主簿楊修之墓”七個字。千古風流人物,死后葬身荒山野嶺凄涼地,古今行人少問津,不免讓我們產生無限的傷感。下面我想請同學們自選角度在楊修的墓碑上寫點東西,可以是墓志銘,可以是挽聯,還可以是打油詩……
(學生為墓碑寫文字)
生32:可憐可憐……可悲可悲……可嘆可嘆……
師:你是一詠三嘆。
生33:才華橫溢做主薄,恃才放曠保命難。
師:你有楊修之才,短短時間就擬了一幅對聯,而且包含了兩個成語。
生34:假如看透不說透,怎會無端斷了頭?
師:不錯不錯,啟迪后人要多用眼少用嘴。
生35:為人不可恃才放曠,做事定須三思后行。
師:你從為人和做事兩個方面警戒后人,很有哲理啊。
師:這堂課馬上就要結束了,但老師心情很是凝重,我在準備這堂課的時候,常情不能自已。思考了很多,比如“假如寬容和謙遜握手那該有多好”,比如“楊修遇到劉備又會如何?”……老師把在備課中的思索感悟形成了文字,并作了配樂朗誦。現在我想把她獻給同學們——
【幻燈片展示】(一段已經配好音樂的朗讀文字隨朗讀的速度自動緩緩上移)
曾經的風流才子,當年的刀下冤魂,小說中的楊修走了,留給我們的是無盡的思索……
厚重的書卷一頁一頁地翻過去,鮮活的人物一個一個地走過場,是非功過、善惡得失、進退榮辱,成敗臧否,聚訟紛紜,我們為楊修恃才放曠遭身死而扼腕,為曹操奸詐狡猾滅人才而悲憤。
楊修悲劇性的命運,昭示了性格即命運的真知,斯人已逝,作為生者,我們可以選擇才華畢露、放曠直言的張揚個性,我們也不應該回避韜光養晦的處世哲學,看著那些漸行漸遠的先人們,我們不妨讓“才”與“智”握手,讓我們的生命更行更遠,成為重持久又重進取的大寫的“人”。
音樂聲止,宣布下課。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