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5
這是《武松打虎》第二課時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抓住重點句子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
2、有感情誦讀課文。
3、激發學生閱讀原著的興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人物動作的描寫揣摩人物性格,感受武松的英雄形象。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閱讀原著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理清脈絡
1、快速瀏覽課文,思考“打虎”這一部分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老虎出現-----老虎攻擊------武松攻擊。(隨機板書。)
二、直奔主題,從武松打虎時和打虎后的描寫中揣摩武松的人物性格。
(一)出示學習指南,學生自學老虎進攻這部分內容。
出示學習指南:
⑴、默讀第6自然段,用橫線畫出老虎進攻招數的句子。用浪紅畫出武松如何防守的句子。思考:武松給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⑵、用最簡潔的詞語將感受標注在段落旁邊。
生默讀批注,師巡視指導。提示學生:圈畫要突出重點;標注要簡潔;聯系前后動作再談感受。(關注學生的批注習慣和方法)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匯報:
A、四個“閃”字——表現出武松的沉著冷靜、動作敏捷
B、師引導:在這一段中,除寫了武松的沉著冷靜、動作敏捷以外,還寫到了武松的什么?用一個字就可以概括,誰找到了?——武松的“怕”
C、學生聯系課文內容談自己的理解——這是一種吃驚和害怕。
(二)出示學習指南,學習武松進攻的這一部分。
出示學習指南:
⑴、勾畫出武松“打”虎過程中讓你印象的句子,有感情朗讀地。⑵、圈出武松“打”虎的動詞加以體會,想象中朗讀。
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A、動詞“掄”、“劈”——力氣大
B、師引導:這是一場什么樣的搏斗?從“一棒打空”這一細節的描寫,體會到了什么?——一棒打空的慌亂與害怕。
C、動詞“跳”、“退”“揪”“按”“拳打”“腳踢”——機智、勇猛、武藝高強
D、不肯放松、只顧拳打腳踢、打得老虎七竅出血——武松因高度緊張而忘記了害怕
引讀9自然段,體會武松的后怕——心理活動和“挨”字
師引導:作者既然塑造了武松打虎的英雄形象,為何還要在字里行間流露出武松的“怕”呢?(真實)
三、默讀武松上岡部分,揣摩人物性格
師過渡:課文除了描寫武松打虎的場面外,還描寫了武松喝酒和上岡時的語言和心理。快速默讀課文的1—5自然段,思考:武松又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上岡部分,學生悟出武松愛面子的性格特點后,教師追問:武松真的不怕老虎嗎?怕為什么不回去?(正是武松的這種自負和愛面子的性格特點,才最終將他推向了景陽岡,成就了一代打虎英雄。)
四、教師回顧板書小結。
五、課外延伸,激發學生讀原著的興趣。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