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4
這是《口技》公開課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準確流暢地朗讀課文,培養文言語感。
2.掌握重點字、詞、句的意義及用法,積累文言知識。
3.學習本文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
4.使學生了解我國口技藝人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能力
教學重點
教學目標2、3
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3
教師準備
相關資料,學案
教學過程
預習導學部分
一、(1分鐘)導入新課:
口技屬雜技的一種,是我國很早就在民間流行的一種由演員運用口腔發聲來摹擬各種聲響的技藝。由于表演者多隱身在布幔或屏風的后邊,俗稱“隔壁戲”。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描寫高超口技的文章(板書課題),文中采用時間的順序生動描寫了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現了我國口技藝術的無窮魅力。
二、(3分鐘)【文學常識】----見學案(學生記誦然后背寫到學案上)
三、讀文章,疏通文意
1、教師范讀,注意字音及朗讀停頓。(2分鐘左右)
需要注意的字音字形:(學生記寫,然后在黑板上展示)(4分鐘左右)
2、學生個讀并糾正出現錯誤后散讀。(3分鐘左右)
3、結合課下注釋及字典,試疏通文意(先自行解決,疑問處小組內商量解決)(25分鐘左右)
【字詞總結】(5分鐘左右,來不及完成的課下完成)
①通假字②詞類活用:1、會賓客大宴 名詞作動詞,譯為:舉行宴會
2、京中有善口技者 形容詞作動詞,譯為:擅長
3、不能名其一處也 名詞作動詞,譯為:說出
4、眾妙畢備 形容詞作名詞:妙處
③一詞多義:乳 絕
指 坐
妙
④古今異義詞語:1、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 古義:只 今義:但是,表示轉折關系的連詞
2、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 古義:在這個時候 今義:表示因果關系的連詞
3、兩股戰戰 古義:大腿 今義:屁股
4、幾欲先走 走:古義:跑 今義:步行
5、雖人有百手 古義:即使 今義:雖然,表示轉折關系的連詞
6、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古義:其中夾雜著 今義:中間
⑤特殊句式:判斷句式:“不能名其一處也”,譯為:不能說出其中的一個地方來。
⑥從文中找出相應的時間詞語(見學案):
⑦本文表示事物的數量的詞,比較古今的不同用法。(見學案)
⑧【理解性背默】(見學案)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3分鐘左右)
二、學生疏通文意,教師適當點撥指導(30分鐘左右)
三、復習鞏固本節課內容(12分鐘作用)
第三課時
一、簡單提問(做同步練上試題),轉入新課。(5分鐘)
二、整體感知(20分鐘)
先要求學生自主思考,然后合作探究問題結果
@、梳理文章結構
第一部分(1段):介紹口技表演者和演出的場合、設施、道具以及開演時的氣氛。
1,概括介紹表演者技藝高超的句子:京中有善口技者。
2,“善”字通領全篇,是概括全文題旨的關鍵性字眼。
3,演出場合的句子:會賓客大宴
4,演出地點:于廳事之東北角
5,表演的設施:施八尺屏障
6,表演道具簡單的句子: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7,渲染場內氣氛、又表現表演者不同凡響的句子:撫尺二下,滿場寂然,無敢嘩者。
第二部分(2—4段)寫口技人的表演過程。
第一層:(2段)模擬四口之家深夜睡眠的情景和聽眾的反應
1,作者的贊語是:眾妙畢備。呼應開頭的“善”字。
2,賓客的反應是:滿座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嘿嘆。烘托口技表演者的藝術魅力。
3,聽眾的評價:以為妙絕。突出表演者技藝高超。
第二層:(3)模擬四口之家醒后再次入睡的情狀以及賓客的情緒變化。
1,賓客的情緒和動作: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由緊張到放松。
第三層:(4)模擬突發火災的情景以及賓客的強烈反應。(全文高潮)
1,一家四口遭火災的情景: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
2,其他人和動物驚恐萬狀的情形: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狗吠。
3,表現火勢猛烈的句子: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
4,模擬人們救火時的情景: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
5,概寫聲音之多的句子:凡所應有,無所不有。
6,具體寫聲音之多的贊語: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
7,,賓客的反應:在座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站站,幾欲先走。烘托表演者表演的逼真。
第三部分(5段)口技表演結束的情景。
1,表演戛然而止,干凈利落:撫尺一下,群響畢絕。
2,與開頭相呼應的句子: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再次點道具簡單,不僅呼應開頭,而且有力的襯托了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三.明確上面問題(15分鐘左右)
四、預習學案上其他問題
第三、四課時
一、復習導入
二、細節研討問題:
1、口技表演描摹了幾個場面?請進行簡略概括?
明確:三個場面:夢中驚醒、漸入夢鄉、火起群亂。
2、課文中有哪幾處描寫了聽眾的神情和動作?這些描寫有什么作用?(文中側面描寫作用)參考:描寫觀眾反應的句子:
①“滿堂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嘿嘆,以為妙絕也。”
②“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③“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描寫的作用:側面襯托出口技表演者表演技藝的高超。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揭示主題)
講解評價:有以下幾處描寫了聽眾的神情和動作:
(1)寫口技者表演一家大小從睡夢中驚醒的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表現出聽眾專注傾聽的神態,深被口技表演所吸引。
(2)寫口技者表演了一家大小又進入夢鄉的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意少舒,稍稍正坐”,襯托出了口技表演完全控制了聽眾的情緒。
(3)寫口技表演失火、救火緊張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表現出聽眾已完全被帶進表演的意外火警的緊張場面中去,忘卻了自己在聽口技表演,好像身在火場,驚駭恐懼。
這是隨著口技者卓越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口技表演者卓越表演所引起的反應,作者緊密結合口技表演,寫出聽眾的反應隨著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聽眾,襯托出口技者再現生活的高超能力。另外寫聽眾的反應也使文章內容變得豐富多采。--------描寫的作用:側面襯托出口技表演者表演技藝的高超。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揭示主題)
3、為什么作者在本文結束再次交代表演者及所用道具?
答:這樣既與第一段呼應,寫出表演者憑借進行表演的道具極為簡單,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領是全靠一張嘴,襯托了“善口技者”技藝高超。
【首尾段,體會“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的作用。
在結構上:首尾呼應;在內容上:道具的簡單襯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4、作者是怎樣表現口技者高超技藝的?
答:本文運用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手法來表現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找出正面描寫的地方,找出側面描寫的地方。分析有何作用?
(1)第一段中“京中有善口技者”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技藝高(正面)
四個“一“,極力渲染道具之簡單,以襯托后面所介紹的藝人技藝之高超。
(2)第二段中:第一階段的表演(正面描寫——口技表演者的表演,掀起了表演的第一次高潮;
側面描寫——滿座賓客……以為妙絕,賓客反應烘托技藝的高超。
(3)第三段中:表演本身(正面描寫)“夫鼾聲起……夢中咳嗽”
(從側面表現):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賓客反應烘托技藝的高超。
(4)第四段中:全文高潮(正面描寫),火起的情形。
觀眾表現(側面)“于是……幾欲先走” ,賓客反應烘托技藝的高超。
(5)第五段中:觀眾表現,五個“一”連用,與開頭照應(側面描寫)
(側面襯托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在幾個場面表演中觀眾的不同神情舉止的變化,二是在首尾兩段中對道具和場地氣氛的描寫。)
作用明確:側面描寫從不同角度襯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藝,使文章表現手法富于變化,增強了感染力,顯得真實可信。
5、討論中心思想。
提示:這篇課文記敘了什么內容?通過口技表演,摹擬了哪些聲響?你學了這篇課文以后,有什么體會?
明確:這篇課文記敘了一場生動的口技表演。它著重描寫了一家四口人深夜在臥室里發出的各種聲響,以及一場大火場面中的各種聲響,還寫了聽眾的各種反應。通過口技藝人的精彩表演,反映了我國民間藝人聰明才智和高超的藝術創造力。
我們今天應當學習古代藝人這種對技藝精益求精、追求絕妙境界的精神
三、歸納總結
1、內容歸納:
場面
聲音
種類
聲音特點
作者評論
聽眾
反應
一字統領——( )兩次交代——(道具: )
三個場面——( )、( )、( )
四次反映——( )、( )
( )、( )
2、寫作特點歸納:
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每一段都是主要正面描寫表演過程,同時以少量筆墨描寫聽眾的反應,從側面烘托口技效果,對口技藝人的高超技藝起到了重要的烘托作用。首尾交代道具的簡單也起到了烘托作用。
四、當堂測試(見學案)
五、處理當堂測試部分及同步練上內容
教學后記: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