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4
這是《大自然的秘密》教學設計,是優(yōu)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設計思路】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因此,在本文的教學中,我打算抓住學生最感震驚的場面,體會食肉鳥啄食幼龜?shù)捏@心動魄,感受人物復雜的情感,從而讓學生明白大自然的秘密。教學中以“讀”為主,在讀中感悟,讀中積累,使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的教育融為一體。
【教學內(nèi)容】
課文講述了一群人盲目地營救小海龜,卻使大批小海龜成為食肉鳥口中食的經(jīng)歷,揭示了自然萬物都有其生存之道和躲避災難的本能。同時告訴人們:不要自作聰明,而應遵循自然界之道。
【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較強的閱讀能力,能夠通過朗讀體會、感悟聽讀、想象情境等手段自讀自悟,也掌握了抓重點和從整體入手的閱讀方法。因此,教學可以大膽增加學生自讀的分量,以增強他們體驗與理解的能力。
【教法學法】
1、朗讀感悟法2、讀寫結(jié)合法。3、情境教學法4、評價激勵法5、自主探究法6、合作學習法
【教學目標】
1、獨立識字學詞,理解“震驚、魚貫而出、愚不可及、氣喘吁吁、悲嘆、自作聰明”等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自然萬物都有其生存規(guī)律,人類不要破壞自然界的規(guī)律,而應認識自然,遵循自然之道,否則就會帶來災難。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情感。
3、學習文章如何進行場面描寫。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自然萬物都有其生存規(guī)律,人類不要破壞自然界的規(guī)律,而應認識自然,遵循自然之道,否則就會帶來災難。
【教學難點】了解自然法則,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同學們,大自然是一部神奇的書,探索它的秘密其樂無窮。今天,我們繼續(xù)跟隨美國作家伯羅蒙塞爾走進自然,解讀它的秘密。(板書課題)
2、通過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誰來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文中寫了幾次人救幼龜?shù)膱雒?
(兩次。
板書:人 龜)
過渡:下面我們來看看第一只幼龜出巢被救的場景。
二、品讀課文,理解感悟。
(一)第一只幼龜出巢被救的場景。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第3自然段,畫出描寫第一只幼龜離巢入海的句子。讀一讀,說一說自己的感悟。
(課件出示句子:一只幼龜率先把頭探出巢穴,卻又欲出而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
?、龠@里哪個字用得好?(探)如果把“探”換成別的詞,可以怎么說?(伸、露)為什么此處用“探”?(“探”含有試探、小心的意思,寫出了幼龜?shù)臋C警與謹慎;而“伸、露”沒有這層含義。)這是什么修辭手法?(擬人)
?、邶R讀句子,注意語調(diào)低一點,語速放慢一點,要讀出幼龜?shù)男⌒囊硪怼?/p>
2、正當幼龜躑躅不前時,出現(xiàn)了什么情況?(一只嘲鷹突兀而來。它用尖嘴啄幼龜?shù)念^,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想象一下,這一啄會是什么后果?(幼龜如此弱小,這一啄,很可能就丟了性命。)
3、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我們和向?qū)Ц魇鞘裁葱那椤⑹裁磻B(tài)度呢?男女生分角色讀游客和向?qū)Р煌憩F(xiàn)的句子:
我和同伴緊張地看著這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對向?qū)дf:“你得想想辦法啊!”
向?qū)s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這樣的。”
4、我們緊張、焦急什么?(擔心幼龜被嘲鷹吃掉。)“若無其事”是什么意思?向?qū)У睦涞痛蠹业木o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們愛幼龜,難道向?qū)Р粣蹎?他們的態(tài)度為何截然不同?(都愛。只是向?qū)е肋@是自然之道,而我們卻不知道。)什么是“自然之道”?(指大自然的規(guī)律)那向?qū)Э谥械?ldquo;自然界之道”到底指什么呢?下文將為我們一一揭曉。
5、面對向?qū)У睦涞覀兪窃趺醋龅?向?qū)?(我們議論紛紛,說向?qū)б娝啦痪?,責備向?qū)?,而向?qū)O不情愿地抱起海龜,把它引向大海。)
過渡:一只幼龜在人的幫助下,終于虎口脫險。那我們的行為是不是明智之舉呢?
(二)成百上千的幼龜被害的場景。
1、同學們,誰能用文中的一句話評價一下我們的行為?(課件出示:我們原來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情。)什么叫愚不可及?(愚蠢到了極點。)
2、為什么說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那只先出來的幼龜,原來是龜群的“偵察兵”,一遇到危險,它便會返回龜巢,現(xiàn)在幼龜被向?qū)б虼蠛#仓械挠數(shù)玫藉e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于是爭先恐后地結(jié)伴而出,結(jié)果成了食肉鳥的口中之食。)
3、快速默讀課文6—8自然段,畫出描寫成群的幼龜離巢入海的句子,進一步體會我們的愚不可及。
4、(課件出示)師生合作朗讀,感受當時的場面:
向?qū)Пё哂敽蟛痪?,成群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
幼龜?shù)玫藉e誤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于是爭先恐后地結(jié)伴而出。
從龜巢到海邊的一大段沙灘,無遮無擋,成百上千的幼龜結(jié)群而出,很快引來許多食肉鳥,
它們確實可以飽餐一頓了。
“魚貫而出、結(jié)伴而出、結(jié)群而出”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diào)換?說說理由。(不能調(diào)換。“魚貫而出”是一個接一個地出來;“結(jié)伴而出”是兩三個一起出來;“結(jié)群而出”是幼龜一群群地蜂擁而至,在數(shù)量上越來越多。說明情況越來越糟糕。)
5、展開想象:剛剛破殼而出不久的小海龜,滿懷著對大海無限的遐想,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卻因人為干涉引來了許多食肉鳥。同學們,此刻,你們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6、(課件出示:幼龜被食肉鳥啄食的視頻)是啊,在那無遮無擋的沙灘上,無數(shù)的食肉鳥在空中盤旋著、尖叫著,撲向弱小的海龜。面對這觸目驚心的一幕,大家的心情怎樣?(極為震驚)同伴禁不住說——(生接讀:“天啊!看我們做了些什么!”)
師追問:從這句話中,你們聽出了同伴們什么樣的心情?(懊悔、自責)帶著這樣的感受再讀此句。
人們還會喊些什么?(小海龜,快爬呀!……) 又是怎么做的呢?(我們的向?qū)иs緊……來回奔跑。)
7、可是無論我們怎樣吶喊,怎樣想盡辦法補救,一切都為時已晚。同學們,如果你是其中一只死里逃生的小幼龜,此刻會怎樣?(傷心地哭泣,責怪人類的無知。)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名游客,會怎樣?(悔恨、自責,為何不聽向?qū)У脑?我們愛海龜,卻好心辦了壞事,導致成百上千的幼龜無辜被害。(板書:無辜被害)這一切源于什么?(我們的自作聰明。)(板書:自作聰明)。
8 、其實,無數(shù)幼龜被食肉鳥啄食的凄慘場面,作者在文中并沒有直接描述,而是寫了什么?(吃飽的食肉鳥的表現(xiàn))齊讀第11自然段。
這種描寫是景物描寫,起渲染、烘托的作用,同時也是用對比的手法突出諷刺了人們自作聰明、愚不可及的行為。文中還有一處,找出來,讀一讀。(黃昏的海島,陽光仍很明媚。)這是用美景反襯殘忍的屠殺場面。
9、目睹幼龜被吃的慘狀,聽著飽餐后食肉鳥們歡樂的叫聲,我和同伴們——(生接讀:垂著頭,在沙灘上慢慢前進。似乎在這群凡人中間,一切都寂然靜止了。)
10、我們已經(jīng)認識到了自己的愚不可及。向?qū)?從哪里看出來?(終于,向?qū)Оl(fā)出了悲嘆:“如果不是我們?nèi)祟?,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從“悲嘆”一詞可看出什么?(向?qū)O度的傷心難過)
11、向?qū)М敵趺髅髦牢覀兊南敕〞τ敚瑸槭裁床恢浦?,反而按我們的要求做?你們認為向?qū)н@樣做對嗎?學生小組討論后匯報。
(向?qū)窃谳浾摰膲毫ο虏庞辛擞薏豢杉暗男袨?,不過他也沒料到后果會如此嚴重。)
12、同學們,學到這,你們明白文中“大自然的秘密”指誰的秘密了嗎?(太平洋綠龜)那它們的秘密是什么呢? (課件出示:
課文中“大自然的秘密”指的是什么?)
(小海龜在離巢入海的過程中有自我保護的能力。它們先偵察再行動,犧牲個體保護群體。這也就是向?qū)Э谥械淖匀唤缰馈?恐@樣的生存之道,海龜才得以繁衍生息。其實不僅是海龜,自然萬物也都有其生存之道和躲避災難的本領。)
13、為了救一只被嘲鷹叼啄的幼龜,結(jié)果卻導致更多的幼龜成了食肉鳥們的口中佳肴。自然界用血淋淋的事實給人類上了一課,讓我們明白了什么呢? (課件出示句子:人是萬物之靈。然而,當人自作聰明時,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1)齊讀。
(2)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人是所有生物中最有智慧的,但不能凌駕于自然之上。要遵循自然之道,(板書:遵循自然之道)按科學規(guī)律辦事,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三、總結(jié)全文,升華情感。
1、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了解了太平洋綠龜?shù)纳嬷馈F鋵嵈笞匀坏拿孛苡泻芏嗪芏?。誰來說說自己還知道哪些秘密?(大雨來臨前螞蟻搬家、烏賊遇險噴墨汁、壁虎斷尾求生等)
(預案:大家知道的秘密可真不少,那你們身邊有沒有類似文中旅游者那樣違背自然之道的事例呢?
拔苗助長、小雞出殼,幫它剝掉外殼等。)
2、師總結(jié):是啊!大自然是人類最好的老師。我們只有遵循自然規(guī)律,才能更好地保護、開發(fā)和利用自然,真正地與之和諧相處。
四、作業(yè)超市,拓展延伸。(課件出示)
◎朗讀課文,摘錄好詞佳句。
◎課外閱讀“人與自然”的其它故事。
◎為了保護拉帕戈斯群島上的幼龜,避免悲劇的再次發(fā)生,請你代島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部門擬一條“旅游須知”。
附:板書設計
幼兒園學習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quán)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