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2
這是《海鷗》評析及教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世界上自己能夠減輕擔負的,再沒過海鷗了。
她很能把兩翼合起來,頭也縮進在一翅下,同一塊木板似的漂浮在波浪上;
可以一點也不經知覺——邊自己的重量也沒有。
每逢太陽出來的時候,總乘著風去飛了飛;
但是隨處落下,仍是她的故鄉——沒有一點特殊的記憶,一樣是起伏不定的浪。
在這個能記憶的海上,她吃、且飛、且鳴、且臥……從生一直到死……
愚笨的,沒有嘗過記憶的味道的海鷗呵!
你是宇宙間最自由不過的了。
柯藍點評:(選自《將來之花園》商務印書館 1922年4月6日)徐玉諾在“五四時期”為中國散文詩作出默默貢獻的作家之一。這篇敘事散文詩十分巧妙的通過海鷗的自由飛翔抒發了作者對自由的追求。這是一篇敘事散文詩的典范,如此簡潔,令人神往,達到出神入畫的境界。
金蝶賞析淺評徐玉諾的散文詩《海鷗》
從冥想到無思
這首散文詩通過海鷗來釋放內心的壓抑,擺脫束縛的桎梏,到達理想的國度而自由逍遙。
首句詩人以一種大而廣的角度進行美化海鷗,他從海鷗這種水鳥的自然屬性和自然特征起筆,仔細的構思而給出了我們一個確切的答案“世界上自己能夠減輕擔負的,再沒過海鷗了”,由此引出了海鷗是如何減負的命題,這是人人關心的課題。尤其是在那個大清朝即將走向衰敗的時代,隨著大清帝國超負荷的運轉,國運已經承載不起繁榮昌盛的歷史使命,必然要升級換代了。于是,在詩人的潛意識里面存在著“少年中國”如何沖破封建的網羅要重生要并崛起的意識流。那么來看看海鷗是如何減負的吧!“她很能”,詩人以擬人的手法把海鷗喻為心中的女神,又以“合翼,護頭,漂浮”三個動作來完成在波濤浪花里的休息。這就是靜靜的消耗著身體里的能量,吃過的食物在胃腸里面由粗變細到最后吸收精華的全部過程。海水滋養著海鷗的生命,給予她食物,更是她休養生息的溫床,多么美好的海上世界,多么富有的精神世界啊!接下來詩人又通過自己的仔細觀察,知道了太陽升起來的時候,海鷗去覓食,乘著海風飛來飛去,在海面上處處有她的故鄉,在波浪里處處有她的食物。一望無際的海天深處,根本就不需要導航就可以隨心所欲的來去自由。“在這個能記憶的海上,她且吃、且飛、且鳴、且臥……從生一直到死……”,從這句話里,詩人把大海對海鷗的博愛表述筆端,是的,一切都是緣于大海的因素,海鷗才會具備如此的生存本領和能力。詩人把海鷗的生命歷程思索清楚后,最后喟然長嘆“愚笨的,沒有嘗過記憶的味道的海鷗呵!”,是呀,誰也無法有分身術把自己變成自己喜歡的生靈,并親自體會異類生命對天地間的感知。詩人無法達到海鷗那種狀態,于是就發出了如此的興嘆,認為海鷗沒有記憶的功能。最后一句詩人是對整個宇宙賜予海鷗這種鳥兒特殊性生命靈性所產生的萬端感慨和羨慕:海鷗啊,真是宇宙間最自由自在的海上精靈。
這首散文詩的藝術特征就是以鳥來喻人,喻已,詩人對于大自然中奇特飛鳥所產生的思緒萬千,從而使生命的無奈和追求限定在一個求知與未知的區間里,這就是雖然同為上帝賜給地球的禮物,命運卻截然不同,生存的空間也是不相同的,所產生的認識更是迥然不同。正如莊子所說的“你不是魚怎知魚兒快樂不快樂呢?”,而這首詩所訴說的主旨是,不必為任何生靈天生的愚笨慨嘆,任何事物本身都是好與壞的載體,只要從任何生靈的欣賞中得到啟示,這就足夠了,也就是享受從冥思到無思后的不思量自難忘,難忘的就是大自然善意的啟示錄,頓語后終生難忘且終生受益。/2013年12月11日金蝶寫于深圳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