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1
這是《童趣》教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知識 為《一直短笛輕輕吹》即興創編表演,體驗其童趣。從《猜調》中感悟謎語的樂趣,課后收集更多的謎語進行民間文化交流。
情感 通過“猜猜謎語”、“吹吹短笛”兩首音樂作品,讓學生感受童年生活的樂趣
重點 認識反復跳躍記號
難點 歌曲《一》中的笛子的模擬聲節奏較復雜前十六音符、后十六音符都在一句3小節內同時出現,有一定難度,先給予突破
教具 電子琴、錄音機、磁帶、光盤、打擊樂器、表演道具
學具 曲調卡片
教學內容 教師調控 主體活動 設計意圖
一、組織教學
二、表演《一直短笛輕輕吹》
三、聆聽《猜調》
四、小結 師彈琴
談話導入:“一位小學生在山坡上、在草地上,一邊放養一邊吹著笛子是多么富有童趣啊!請聽歌曲《一》
播放范唱
分句學唱,要求:
講解反復跳躍記號
歌曲處理
1. 模擬笛聲在樂譜上有頓音記號
2. 兩個樂段要處理得細致:
3.在教室內準備些道具,
播放樂曲,設問:“你能否聽出歌中問什么?答什么?”
再聽設問:歌曲的演唱形式、歌曲的速度有什么變化?
復聽分析小結
提出要求:課后請大家收集謎語,可以到圖書館去找,可上網查找,也可自己編,下節課我們交流 唱師生問好歌
聆聽
要求:聽聽歌曲唱的是什么內容?表達怎樣的情趣?
回答問題
1.難點突破
2.學唱第一樂段前8小節與后4小節的曲調
3.第二樂段
結合歌曲講解并實踐
要唱得短促、輕快,以表達主人翁、歡快的心情
第一樂段是繪景,第二樂段是抒情,兩樂段要有對比
讓學生分組討論、設計表演唱,然后在全班展示
初聽
回答問題
再聽回答問題
和學生一起總結 設境
討論歌曲內容,激發學習興趣
建議用聽唱法學唱,以減輕學生的負擔
以鍛煉學生的表演能力
多聽多感受
學會總結
學會搜集整理
三年級第六冊音樂教案4.2
課題 3. 童 趣
課時 第二課時 總節數
教學目標 知識 為《木偶的步態舞》即興創編表演;通過節奏問答編創活動訓練學生的節奏感與想像力
情感 通過聆聽《搖船調》、《木偶的步態舞》這兩首音樂作品,讓學生感受童年生活的樂趣
重點 通過聆聽《搖船調》、《木偶的步態舞》這兩首音樂作品及為其編創表演,讓學生感受童年生活的樂趣
難點 學生對節奏問答編創活動的接受能力及注意時間不要太長
教具 電子琴、錄音機、磁帶、光盤、表演道具
學具 卡片
教學內容 教師調控 主體活動 設計意圖
一、組織教學
二、表演《搖船調》
三、聆聽《木偶的步態舞》
四、小結: 師彈琴
1.由《猜調》導入:“一問一答的歌曲上節課我們學了《猜調》,今天我們再唱一首這樣的一問一答歌曲。
2.播放范唱要求:“能聽出問什么?怎樣回答?”
3.再聽范唱。要求:能感悟到“搖船”的感覺嗎?如當你有感覺時,請用搖船的動作為歌曲伴隨律動。
4.用投影或幻燈打出歌譜,
5.教師鋼琴伴奏,,
6.各人自學歌曲并設計表演。
教師手執口風琴到各組輪流伴奏(不帶旋律,曲譜見課本),
1.形象導入
設問:“你看過木偶戲嗎?誰玩過木偶?哪位同學來模仿一下木偶的動作、木偶的走路?”并輕輕播放《木》作為背景音樂襯托。
設問:誰能用語言來描述一下木偶的形象
2.聆聽《木偶的步態舞》
欣賞第一部分音樂
再聽第一部分
聆聽第二部分音樂,
設問: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在速度上有什么變化?
音樂給我們帶來無窮的童趣與樂趣。 唱師生問好歌
全體學生隨音樂齊唱
聆聽(錄音)范唱。
回答問題
聆聽歌曲
回答問題
用動作為歌曲做律動
讓學生邊聽錄音邊做搖船動作邊看歌譜,反應快的學生可以隨錄音輕聲哼。
分男女聲(或小組)試唱歌曲。
7.各組排列成船形(四組4條船)
全班學生隨教師的口風琴伴奏邊唱邊觀察各組的表演(即興)。
回答問題、自由即興模仿
當有的學生能合著音樂的節拍走路時,教師應及時給予表揚
回答問題
揭示課題——標題名稱
要求合著音樂的節拍走路
表現了木偶的怎樣形象?
學生在安靜聽音樂的前提下,可以在座位上邊聽音樂邊做無聲的動作及臉部表情 設境
復習鞏固
導入新課
以聆聽為
教師從中獲取反饋,糾正個別樂句的錯誤如第3、4小節的一字多音,附點節奏等。
教師到哪一組中間,該組就邊唱邊表演,各組唱一段歌詞即間→答→問答。
師生評價。
用語言引導學生
多用鼓勵性語言
多聽多感受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