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8
這是《養成教育的實踐與探索》教學反思,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小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愈發顯得重要,學校必須積極探求科學管理的途徑,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依靠社會的力量,持之以恒地強化訓練,使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健康成長。據此,近年來,我們學校在德育工作中注意兒童心理發展特點,立題進行“養成教育”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制定分層式的教育目標。
小學生遵守道德行為規范處于一種不自覺的狀態,處于依從階段,要使小學生在認識和行為上形成統一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學生的養成教育需要經過長期的訓練才能實現系統的教育目標。因此,我校制定了低、中、高年級不同層式的奮斗目標。低年級:熱愛勞動,待人有禮貌,愛護公物,會唱國歌,認識國徽。中年級:做力所能及的事,尊敬師長,維護集體利益,初步了解祖國榮辱史。高年級:熱愛祖國,講社會公德,樹立遠大理想。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細水長流,循序漸進。造就一代新人。
養成教育的目標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分層教育。我校把雛鷹爭章活動和養成教育結合起來,開展了“爭當雛鷹十項全能百花星”的活動。這十顆星分別是:“愛國星、自理星、自學星、自護星、禮儀星、藝術星、環保星、體育保健星、手工星、友愛星”。先建立總目標,要求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奪到這十顆星,爭取當上十星隊員。再根據低、中、高不同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又建立了梯狀,有層次的目標體系。以自理星為例。低年級的目標要求是(1)會洗臉洗腳,會刷牙剪指甲。(2)會洗紅領巾、手帕和襪子。(3)會穿衣服,會系紅領巾、鞋帶,會鋪床疊被。(4)會整理書包,備齊學習用品,書本會擺放整齊等。中年級的目標要求是除了低年級的幾點以外還有(1)自己的生活用品會擺放整齊。(2)會洗背心、短褲或衣服。(3)會疊衣服、包書皮,會整理書柜、衣柜,收拾屋子。高年級的目標要求是除了中年級的幾點以外還有(1)會熱飯菜,燒開水。(2)會正確安全使用煤氣灶及各種家用電器等。
這樣,教育目標層次分明、科學規范,克服了以往養成教育中行為目標的模糊性和籠統性。對學生事先明確各階段的具體行為目標,就能以目標來激勵自己、約束自己,提高了行為養成教育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二、安排全面、具體的教育內容。
我校在實踐中安排好養成教育內容的主次關系,每月確定一個中心,每周確定一個重點,使之全面化、具體化。3月份的中心:學規范,學雷鋒教育。主要是以實際行動來學習雷鋒,做雷鋒式的好少年。4月份的中心:學前輩,繼傳統教育 。主要是學習革命先烈的光輝事跡,繼承先烈的優良傳統,學習先烈的崇高品質,高尚的情操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從而指導學生的行為。5月份的中心:勤學習,愛勞動教育。主要是讓學生懂得要做勤勞的人,進行勞動最光榮、要珍惜勞動成果和勞動美教育。6月份的中心:比一比,賽一賽,百花星獎給誰的教育。主要是強化鞏固前面的行為目標。 9月份:尊師守紀教育,主要是將“小學生守則”和 “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分解學習,分層練習。教師節開展賀卡制作比賽和“我心目中的老師”征文比賽。10月份:愛國、愛校、愛家鄉教育,主要是規范學生的升旗儀式,規范學生的廣播體操和眼保健操。舉行國慶節慶典活動。11月份:愛勞動、愛清潔教育,主要是動員學生參加自我服務勞動和校務勞動,社會公益勞動。12月份:家庭、學校、社會文明禮貌的禮儀教育。主要開展“爭當合格小公民”、“爭做文明好少年”、“爭當守紀好學生”活動。要求學生在校做個好學生,在外做個好少年,在家做個好孩子。1月份:爭當示范,爭做優秀的教育。主要是強化鞏固前面的行為目標。
三、實施多渠道、全方位的教育途徑。
加強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學校、家庭、社會三者之間必須互相聯系,相互作用,有機結合,共創良好的育人大環境。因此,我們學校緊緊圍繞以下幾方面實施教育:一方面我校要求各學科滲透養成教育,做到“事事在育人,時時在育人,處處在育人,人人在育人”的工作局面。要求各班主任與任課老師加強橫向聯系,徹底改變班主任唱獨角戲的局面,形成教育合力。另一方面我校十分注意密切家校聯系,努力辦好家長學校,舉辦家庭教育輔導講座,開展家教咨詢。同時,利用家校聯系卡做好家校的溝通工作,摸清學生校外的思想狀況和行為習慣。還要求班主任和各學科任課老師在平時多和家長聯系,注意抓苗頭,抓及時,促使學生校內外表現一致。
四、采取合理、多樣的教育形式。
合理多樣的教育形式是養成教育的根本保證,它能激發和保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減少學生的心理壓力,有效地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
1、采用評比的形式。如在“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中,我們將其分解成四項,即“校風校紀”、“文明禮儀”、“衛生保潔”、“廣播體操”。每周評選出文明班級。這樣讓學生自己監督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2、采用實踐的形式。如3月份的學雷鋒活動要求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到公共場所打掃衛生。通過實踐來加強學生的養成教育。
3、采用比賽的形式。如9月份的:“尊師守紀”教育中,我校采用賀卡制作比賽的形式,一方面激發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之情。另一方面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做,調動學生樂于實踐的積極性。同時還避免了學生看到別的同學送的小禮物很精致而要父母花錢買禮物,越貴重越好的形式主義和拜金主義。
4、采用活動的形式。我校規定每個班級每月舉行一次隆重的班隊主題活動,要求主題要圍繞當月的中心。如12月份的家庭、學校、社會文明禮貌的禮儀教育,各班舉行“我做合格小公民”的主題隊會。
五、構建樹立典型,激勵為主的教育評價。
加強對小學生養成教育過程及時進行管理和評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獨特的功能,它能促進學生產生強烈的榮譽感,從而促進學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強,提高的學生的自覺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統一。
在評價中獎勵和懲罰是常用的方法,小學生有強烈的歸屬和認可需要,他們特別盼望并喜愛得到別人的夸贊。因此,我校要求在養成教育的評價中要樹立典型,以激勵為主。在平時經常使用口頭語言和體態語言,盡可能地對學生進行激勵、暗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校每學期都要評比出一批“優秀隊員”、“優秀隊干”、“優秀三好生”、“優秀督導隊員”,樹立典型,要求其他學生向他們學習。開展“爭當升旗手”活動,選出最優秀的學生當升旗手,星期一的升旗儀式介紹升旗手事跡,起到榜樣的作用。在“爭當雛鷹十項全能百花星”活動中充分挖掘學生的閃光點,根據每顆星的目標要求,對做得好的學生獎給相應的星星。在“校風校紀”、“文明禮儀”、“衛生保潔”、“廣播體操”四項教育中,我校每周進行評比,以班級為單位,優勝班級頒發文明班級牌子。這既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又使養成教育的評價具有強烈的激勵性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