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7
這是《送元二使安西》公開課教案及反思,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話題導入
中國古代的詩人幾乎都愛飲酒。在酒中,詩人們注入了他們的喜樂哀愁。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人生得意需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有一位詩人,在酒中寄托了離愁謫緒。他是?
(板書課題)
二、初讀感知
1.認識詩人
誰了解王維?一句話跟大家分享你所知道的王維。
哦,王維送別的這個人姓?叫做?姓元,名二,也就意味著在元二上面還有一個——
元二去干什么呢?
2.朗讀課題
誰來讀讀課題?
全班一起來。
“安西”在哪兒?哪個省份?
元二要離開,王維一起走嗎?(出示地圖)瞧,兩人告別后的距離變成了這么遠,還能輕易見到面嗎?所以,王維在送別元二時,應該用這樣的語氣讀——
(送/元二/使/安西)
我聽出了點不舍的味道。全班一起來。
3.自由讀詩
會讀這首詩嗎?請同學們看黑板,自由讀一讀。
請注意這個字的偏旁,左邊的三點水要寫得窄些,右邊部分寫得略寬些。誰來告訴我這個字是什么意思?
(濕潤)
現在詩已經補充完整,能讀了嗎?自由地讀一讀吧。如果你對哪個字或詞語特別有感覺,可以圈點標注。
三、品讀感悟
1.同學們,接下來,就讓咱們一起回到王維送別元二的地方,感受他們的深情厚誼。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錄音帶。
(播放錄音)
當你們靜靜地閉著眼睛聆聽朗讀時,你們的腦海中浮現出了哪些畫面?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那是一幅怎樣的畫面?你能讀出渭城的美嗎?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誰能再陶醉些讀一讀?
哦,你把速度放慢了。讀詩一個很關鍵的地方,就是緩緩地讀,讀出感情。
想一起讀了是嗎?來,預備,讀。
多美啊,(渭城圖片),瞧,渭城這里的柳色——(很青)
渭城這里的空氣——(清鮮/新鮮/自在)
渭城這里的旅舍——(干凈/舒服/清靜)
渭城這里的朋友——(知己)
2.然而,這樣心意相通的朋友,就是在這樣一個美麗的早晨,分別了。到哪里去?
(出示安西圖片)
陽關以西,是一幅怎樣的場景?
(荒漠 戈壁 沙漠 荒草)
(出示路線圖)
渭城在如今的山西省渭河以北,所以稱之為渭城。陽關在如今的甘肅省敦煌縣的西南。再往西走,新疆的庫車附近,古時候稱為“安西”。這一路,整整三千多公里。滿目凄涼,有的只是荒山野嶺。即使用上當時最好的交通工具,騎馬,元二也要走半年。他可能要遭遇哪些困難?
3.元二即將遠行,你有什么話要對他說嗎?
(理解“勸”)
(同桌交流,對話演繹)
(臺前展示)
4.所以,王維送元二出使安西,應該怎么樣讀?我為大家配上音樂,一起來讀一讀。
(播放《陽關三疊》,師讀上句,生接下句)
這杯酒,喝下了嗎?
這僅僅是一杯酒嗎?這里面分明還有點別的滋味,你品出來了嗎?
這么悲傷的情緒,送別好朋友,一杯夠不夠?
那咱們就——
再喝一杯!來吧!再讀——
還有誰品出了別的滋味?
為何痛苦?
一杯酒夠不夠?
再來一杯,讀——
數不清,這是第幾杯了,可喝下最后一杯,元二就該啟程了。無知己,無故人,今朝有酒今朝醉,讓我們再舉起酒杯,再一次送送他吧!(再讀)
四、鑒賞比較
(出示兩首古詩)
1.季節(春 冬)
2.天氣(陰 晴 雪中 雨后)
3.基調(豪邁曠達 委婉細膩)
同是抒發送別情,由于詩人經歷不同,境遇不同,因而描寫的景表達的情亦不同。
五、拓展延伸
1.窗外,柳枝上掛著的雨滴整整悄然滴落。你覺得這還僅僅是雨嗎?分明是點點離人淚。柳葉青青,卻留不住知己故人。他們還有心情看窗外的美景嗎?讓我們最后再來讀一讀這首依依惜別的詩,道一句“珍重,朋友” !
2.你還知道哪些送別詩?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3.作業
多情自古傷離別。離別是人類共有的感情,所以寫離別的詩不計其數。在你的生活中,曾經發生過與朋友、親人分離的故事嗎?請寫一篇關于 “送別”作文。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