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7
這是三年級上冊《金色的草地》評課稿,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金色的草地》是三年級上冊的教材,渴望呢工4個自然段,其中第三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部分。
這一段的主要內容是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釣魚,發現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綠色的。中午回家的時候,我看見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時候,草地又變綠了。這是為什么呢?我來到草地上,仔細觀察,發現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攏的。原來,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花朵張開時,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攏時,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變成綠色的了。
中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應該關注構段的方式,引導孩子關注段的結構這非常重要。而這一段文字是比較中段課文中比較典型的語段,因此我們在引領孩子們在學習這段文字時,不僅要讓孩子們讀懂內容,知道草地是金色的原因,還因了解并掌握作者的寫作順序,前半段與后半段的內容是怎樣連接的。關注語言表達的形式
張老師給我們提出了這樣關注段式的教學思路
1好好讀讀這段話,數數共有幾句話。
2、再讀這段話告訴我們幾個意思,先告訴我們什么,又告訴我們什么。
3、引讀,師讀表示時間的詞語,生讀后面的內容。引導學生弄明白作者寫草地的變化的時候是按什么順序寫出草地的變化的
作者從早上寫到中午,又寫到晚上,寫得多有順序呀!讓我們按這樣的順序再來讀一讀。
4、抓住連接句。讀著讀著,我們便要問,草地一會兒變成綠色,一會兒又變成黃色,這是為什么呢?文中的我是怎么弄懂這個原因的呢?
5、學習草地變化原因的句子。
讀好“原來”。指名讀,句子,讀這個“原來”,你有什么感覺?當你帶著好奇,帶著疑問,在草地上看啊,想啊,想啊,看啊。終于弄明白草地變顏色的原因了。你會怎么讀這個“原來”?你帶著怎樣的心情讀的?
6、前后兩部分是怎樣連接的呢?
前面寫草地變色,后一部分寫草地變色的原因。同學們看這兩部分是怎樣連接的呢?原來這個問句的作用這么大呀?可以分男女生讀,老師讀中間的問句。
也是三年級的內容,
課文第二節內容寫的是秋天的雨,有一盒五顏六色的顏料。其中第二句和第三句的句式是一樣的。
“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
“它把紅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
處理這兩句時可以采用對比讀的辦法。媒體出示這兩句話,
1、 男同學讀第一句,女同學讀第二句,
2、 師讀第一句中的某部分,學生讀第二句中和老師讀的想對應的內容。
3、 再學生這樣反復對讀
4、 讀著讀著,你有什么發現?(字數相等、都是先說秋雨把什么顏色送給誰,再說什么想什么,最后說什么怎么樣。)
5、 出示填空的形式,讓學生根據句子補充完整。學生把這兩個句子基本上背出
6、 仿照這樣的句式說話。(仿說或仿寫要在充分朗讀、充分背誦的基礎上)仿寫目的不應該在說的內容上,而應該重點放在語言的表達形式上,即這樣的句式上
7、 這段后面的內容可以用引讀的方法,指導讀出田野豐收的熱鬧景象和菊花的五彩繽紛。另外引導表達方法的不一樣。
一節課不要面面俱到,要把一個句式,一個句型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里就很成功了。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