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5
這是《呼蘭河傳》課堂教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呼蘭河傳》,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2.品味作品詩化的語言,體會充滿童趣的景物描寫,以及兒童天真爛漫的個性。
3.體會作者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對人性美的追求。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引入
(出示曹植的《洛神賦》)同學們,都說文字能夠傳情達意,大家讀讀這段話,你讀懂了什么?(寫的是一位女子)是呀,這的確寫的是一位女子,她有羞花閉月之貌,沉魚落雁之容,知道這個女子是誰嗎?告訴大家這段文字出自晉朝著名詩人曹植,這個女子被人們稱為“洛神”。一日,曹植回朝拜見天子,路經洛河,見到一女子,清純得就像是早晨剛初升的朝陽,婀娜得宛如池中亭亭玉立的荷花,簡直就是一個仙子,于是就做了名篇《洛神賦》。
有這樣一位女作家,被魯迅稱為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洛神。她就是《呼蘭河傳》的作者蕭紅。這節課就讓我們走近蕭紅,走近她彌留之際的心靈寫真——《呼蘭河傳》。
二、親近文字
(一)閃亮在《呼蘭河傳》上的光環
1、蕭紅的好友,著名的文學家茅盾曾這樣評價《呼蘭河傳》——這是一部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
(1)怎樣理解茅盾的話?小組間相互討論一下。
(2)匯報。
一部敘事詩:記敘的是蕭紅童年時事;是一部自傳體小說;文中的語言像詩一樣美;沒有貫穿全文的情節,作者的文筆自由,像是在作詩。
一幅多彩的風土畫:
A、有這樣一座灰色的城市——呼蘭河城
讀文后,說說蕭紅筆下的呼蘭河城是什么樣的?學生描述呼蘭河城的樣子。
出示背景資料:呼蘭河縣是東北邊陲的一個小城,是一座典型的東北小村鎮,周圍是一片一望無際的廣闊的大平原。二十世紀初,這里是一個相當閉塞、相當落后的地方。當南方已經掀起了辛亥革命的浪潮,幾千年的封建帝制終于受到了猛烈震撼的時候,呼蘭縣的居民們卻仍舊是因襲著封建主義的思想與習慣,過著愚昧而麻木的生活。
B、小城盛舉
小城人都干些什么?
學生自由匯報。(跳大神、放河燈、野臺子戲、看火燒云、吃瘟豬肉、救馬、逛廟會、當看客)
小結:小城是狹窄的,小城里的生活可也算是豐富多彩的。
這就是呼蘭河這座小城,它雖不繁華,但在單調中卻蘊含著生機!
這就是呼蘭河卑瑣的生活,它雖不熱鬧,但在愚昧中卻蘊含著質樸!
一串凄婉的歌謠
(1)《呼蘭河傳》如果用音樂來詮釋,那音符是凄婉的。知道為什么嗎?
(2)根據你讀文的感受,談談你的看法。
(3)學生談自己的看法。(麻木的人們、愚昧無知的生活、對待人的冷漠、蕭紅的寂寞童年等等)
2、對《呼蘭河傳》的評價
(1)蕭紅以她清新自然的筆融描繪了東北邊陲小鎮呼蘭河的風土人情,展示了女作家獨特的藝術個性,為世界文苑開出一朵美而不艷的奇葩。
(2)整篇小說樸素流暢,宛如你與作者在一個美麗的繁星當空的夜晚,聽她娓娓講述著呼蘭河——她美麗的家鄉,盡管凄婉,盡管憂郁,卻仍然美麗動人,恰如茅盾所言,比象一部小說更為誘人。
(3)《呼蘭河傳》語言運用上別具一格。讀著它,會感受到一條悠悠的小河,緩緩地從容地流淌,時而濺起幾朵機智幽默的浪花,就像作者那聰穎的雙眸閃耀的智慧光芒。
(二)掀開《呼蘭河傳》的面紗
A、人物素描
1、《呼蘭河傳》有這樣的一群人是悲哀的、落寞的。你來描述,我來猜猜他是誰。
2、學生描述書中人物,老師猜名字。
B、小城人的“看客”精神。
九頁的文字寫東二道街的大泥坑
1、作者用了九頁的文字寫東二道街的大泥坑,說說這個大泥坑給呼蘭河居民帶來的福利是什么?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2、學生說體會。
3、小結:它帶給呼蘭居民的福利有兩條:一是常常抬車抬馬,淹雞淹狗,顯得非常熱鬧,可以讓人們一飽福,說長道短,得以消遣;二是可以讓瘟豬變成淹豬,這樣人們就能既經濟又心安理得地吃瘟豬肉了。看到這些人們的所思所說所為,不能不讓人感嘆這是一種多么無聊、呆板、封閉、保守,而不求任何改變的生活狀態啊!讓人看了既可笑又可氣。
跳大神
1、談談你對文中跳大神的體會?
2、學生自由發表看法。
3、小結:自欺欺人的無賴舉動都算是呼蘭河城盛舉,可見這“精神盛舉”的熱鬧嘈雜背后所反映的呼蘭河人平時單調刻板的生活和生命的寂寞和荒涼。但呼蘭城人卻仍是樂此不疲的擔任著“旁觀者”的角色,趕赴著各種無賴而陳腐的迷信活動。
團圓媳婦
1、在小說眾多的人物中,誰讓你的心中有一種被刺痛的感覺?(團圓媳婦)
2、出示團圓媳婦前后變化的句子。
她的頭發又黑又長,梳著很大的辮子,普通姑娘們的辮子都是到腰間那么長,而她的辮子竟快到腰間了。她臉長得黑乎乎的,笑呵呵的。
(1)師:這個姑娘給你的印象是?
第二天小團圓媳婦昏昏沉沉地睡了一天,第三天,第四天,也都是昏昏沉沉地睡著,眼睛似睜非睜的,留都會一條小縫,從小縫里邊露著白眼珠。
(2)師:這之后,小團圓媳婦就死了,你覺得誰應該為小團圓媳婦的死負責?
預設:婆婆、鄰居、道士、跳大神的……
(3)師:是這些人的愚昧無知、這些人的冷漠無情讓一個健康的小姑娘過早地離開了人世。
(4)過渡:這就是那個特定年代“我”的父老鄉親們的生活,他們“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為了死去而死去。”麻木地活著,蕭紅用她的文字傾吐了一曲最凄涼最悲怨的歌謠。這凄婉的歌謠里還有誰?蕭紅的童年生活是怎樣的呢?
C、蕭紅的童年
1、童年是快樂的
從哪看出童年時快樂的?找出相關的內容。
(1)后花園是我快樂的天地。
(2)祖父是我的“忘年交”。
2、童年是寂寞的
(1)師:這么說來我的童年倒也是多姿多彩呀!真的是這樣嗎?
出示結尾相關語段:我生的時候,祖父已經六十多歲了,我長到四五歲,祖父就快七十了。我還沒有長到二十歲,祖父就七八十歲了。祖父一過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2)師:讀這段文字有不同的意見嗎?
(3)師:有人說“十年一個代溝”,而我和我的祖父卻整整差了六十多歲,祖父或許可以陪我玩,或許可以給我愛,但他卻不能給我什么? 其實童年的我更需要的是什么?此時,你覺得我的童年是怎樣的?(寂寞的)
出示描寫我童年寂寞的語句,學生品讀。
a我祖母有三個女兒,到我長起來時,她們都早已出嫁了。可見二三十年就沒有小孩子了。而今也只有我一個。
b家里邊的人越多,我就越寂寞。
c我家是很荒涼的。
d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
e街上雖然熱鬧起來了,而我家里則仍是靜悄悄的。哪怕就是到了正午,也仍是靜悄悄的。
f我玩的時候,除了在后花園里,有祖父陪著,其余玩法,就只有我自己了。
(4)師:品讀了剛才的語句,我們更加感受到了蕭紅的童年是寂寞的。
(5)師:這凄婉的音律中又豈只作者的童年,從蕭紅的文中你讀懂了她寫作時的一種怎樣的心境呢?(創作時心境是寂寞的)
(6)小結:是呀,蕭紅筆下流瀉的每一個文字都烙印著或淡淡的或哀哀的傷感。
(三)細數《呼蘭河傳》的魅力
1、獨特的風景,獨特的風情
師:這部小說像畫一樣美,畫中的哪些特有的風景,獨特的風情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匯報。
A、嚴寒中“凍裂”了的萬物。
B、東二道街上五六尺深的大泥坑。
C、祖父家的菜園。
2、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師:在小說中,蕭紅創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找出故事中描寫的人物進行賞析。
3、優美的語言
在文中找到那些最讓你心動的語言,品一品,讀一讀。
a“太陽在園子里是特大的,天空是特別高的。”
b“是凡在太陽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連大樹都會發響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對面的土墻都會回答似的。”
c“花開了,就象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
d“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愿意開一個謊花,就開一個謊花,愿意結一個黃瓜就結一個黃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個黃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蝴蝶隨意的飛,一會從墻頭上飛來一對黃蝴蝶,一會又從墻頭上飛走了一個白蝴蝶。它們是從誰家來的,又飛到哪家去?太陽也不知道這個。”
e“只是天空藍悠悠的,又高又遠。”
4、小結:同學們,這就是蕭紅筆下的童年。它觸動了我們心靈深處那顆柔軟、溫暖的心。要知道,人的一生,不管怎樣的長途跋涉,童年或許就是 “后花園”,那里有故鄉、親人,有父親、母親,有兄弟姐妹……有讓一個人一直走下去的勇氣和信心。
(四)了解《呼蘭河傳》的作者和她的作品
蕭紅(1911-1942),原名張乃瑩,筆名蕭紅,悄吟,出生于黑龍江省呼蘭縣一個地主家庭,幼年喪母。1930年,為了反對包辦婚姻,逃離家庭,困窘間向報社投稿,并因此結識蕭軍,兩人相愛,蕭紅也從此走上寫作之路,兩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蕭紅一生生活動蕩,情感也遭受挫折。寂寞的童年生活以及成年后在戰亂中顛沛流離的歲月強化了她性格中的敏感和堅韌倔強,同時,女性所獨有的纖細、敏銳的藝術感覺和藝術感悟能力,使她成為一位體驗型、情緒型的作家,“她是憑個人的天才和感覺在創作”。1934年到上海,與魯迅相識,同年完成長篇《生死場》,次年在魯迅幫助下作為“奴隸叢書”之一出版。蕭紅由此取得了在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生死場》是最早反映東北人民在日本帝國主義統治下生活和斗爭的作品之一,引起當時文壇的重視。魯迅為之作序,給予熱情鼓勵。抗日戰爭爆發后,投入抗日救亡運動。后應李公仆之邀到山西臨汾,在民族革命大學任教。在蕭紅生命的最后兩年里,她遠離故土,索居香港,在艱苦的生活環境和孤寂的心境中度過。1942年12月20日,蕭紅在寂寞、懷舊的心情中,完成了長篇小說《呼蘭河傳》。這部小說可以稱得上是其藝術上的顛峰之作。蕭紅的作品還有一系列回憶故鄉的中短篇如《牛車上》、,《小城三月》等。蕭紅帶有左翼現實主義風格的小說還有一部長篇《馬伯樂》,但質量不高。
三、結束語
蕭紅,一生孤寂,像煙花那樣,帶著疼痛的文字,讓我們憐惜這個充滿才情的女子,當她用自己的文字為寂寞的心靈找到了歸宿——《呼蘭河傳 》,也為我們奉獻了一篇溫暖的童年回憶,讓我們用心聆聽這部敘事詩、這串凄婉的歌謠,欣賞這幅多彩的風土畫吧!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