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4
這是《8、三顧茅廬》教學案導學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材分析:
《三顧茅廬》是根據我國古典長篇小說《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改寫的。課文記敘了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完成統一國家大業的故事,贊揚了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在理清層次的基礎初步背誦第三自然段。
2、結合語言文字深入感悟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3、初步了解用細節描寫和環境烘托來體現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能體會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事物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
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品味,體會劉備求才若渴的心情。
教學難點:
初步了解用細節描寫和環境烘托來體現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齊讀課題。
2、通過上堂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劉備(板書:劉備)胸懷大志,迫切地希望得到人才輔助自己實現統一中國的大業。他兩次前往隆中邀請諸葛亮出山,但都沒有見著。第三次去,終于如愿以償,把諸葛亮請出了山。劉備是憑什么打動諸葛亮的呢?誰能用課文中一個詞語來說說!
(板書:誠心誠意)
3、劉備對諸葛亮的心到底有多誠,情到底有多真,這還需要我們在讀課文的過程中細細體會。
二、精讀,感悟劉備形象
1、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第2、3自然段,把能體現劉備對諸葛亮誠心誠意的句子用直線畫出來,爭取找得又全又準。
2、畫好的同學同桌相互看看畫的句子,看看有什么不同。說說你畫這些句子的原因,大家互相啟發,互相補充。
3、交流:
(1)張飛嚷道:“這次用不著大哥親自去,他如果不來,我只要用一根麻繩就把他捆來了!”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要去了!”
①你是從劉備和張飛的對話中體會到劉備的誠意的。
誰來做張飛嚷一下?從這個嚷字我們可以讀出張飛這時候什么心情?(很生氣) 他為什么生氣?一起做回張飛大聲地嚷一下!
②張飛本是為大哥著想,想讓大哥少跑一趟,但劉備聽了卻很生氣,他生氣的又是什么呢?男生讀。 追問:劉備生氣的是什么?(張飛對諸葛亮的無禮)從中你體會到什么?(劉備對諸葛亮的尊重、誠心)
③同學們,劉備、張飛、關羽在桃園結拜,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所以稱為“結拜兄弟。”但此時劉備卻為了一個鄉野村夫斥責自己誓死相隨、桃園結拜的兄弟,可見,劉備對諸葛亮是多么地尊重啊! 自練對話。
④一二組讀張飛的話,三四組讀劉備的話。
是呀!捆得來諸葛亮這個人,可捆不來他的心哪!張飛不懂,可劉備知道。
還有嗎?
(2)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同諸葛亮見面。
請大家再輕聲讀讀這部分,看看哪些詞特別能讓你感受到劉備對諸葛亮的誠意和尊重?
交流中相機引導:
▲ “下馬步行”“半里多路”:劉備為什么要下馬步行?
(補充:古代對地位高或特別尊敬的人,文官落轎,武官下馬)劉備在半里多路處就下馬,諸葛亮能看見嗎?(不能)不能看見仍下馬步行,可見劉備是真心真意尊敬諸葛亮。
▲“輕輕敲門”:讀中體會劉備對諸葛亮的尊重和禮貌。
連敲門聲都輕輕的,流露出對諸葛亮的一片誠意呀!
▲“吩咐關羽張飛在門口休息”:為什么讓關羽、張飛在門口休息?(怕打擾諸葛亮,怕張飛鬧事)
▲“恭恭敬敬”:
①“恭”字下面部分其實是“心”。讀詞“恭恭敬敬”,“恭恭敬敬”是什么意思呢?
②讀到這個詞你好像看到劉備怎樣站著?全體起立,你們做回劉備,恭恭敬敬地站給老師看看。想想怎樣的神情,怎樣的姿勢可以充分體現你對別人的尊敬。
(補充:古人在比自己地位高或自己特別尊敬的人面前不僅會流露出莊重、謙遜的神情,而且站立時會略低頭微彎腰。劉備對諸葛亮無比尊重,就流露在這看似平常的“恭恭敬敬”中。)讀恭恭敬敬
③劉備是皇叔,是統帥著幾千人馬的首領,而諸葛亮只是一個村夫,平民百姓而已,但劉備卻是恭恭敬敬地站著等候,可見劉備的誠心誠意。
當時劉備已47歲,諸葛亮才27歲,長輩對晚輩其實不用那么尊敬的,但劉備還是恭恭敬敬地等候,劉備真的非常誠心哪!
▲在草堂的臺階下等候:連臺階都沒上,可見劉備是誠心誠意地邀請諸葛亮。
▲輕輕地走進去:劉備很有禮貌,怕打擾諸葛亮
▲“等了半晌工夫”“又等了一個時辰”
①看看劉備這一站站了多長時間?“半晌”是多長?(一天內的一段時間)“一個時辰”又是多久?(相當于現在2個小時)(加起來起碼站了三四個小時,近半天時間哪)
②描述情境,相機引讀:
讀了這兩個詞,老師仿佛看到了一千八百多年前隆中草堂前那感人的一幕(配樂):早春的隆中,春寒料峭,諸葛亮在草堂溫暖的榻上午睡,而劉備……(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候。
半小時過去了, “劉備還是……(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候。)”
近一個小時過去了,張飛在門外看看沒有動靜,探頭一看,呀大哥恭恭敬敬地站著,而諸葛亮還躺著沒醒,不由得火冒三丈,沖進來嚷著要到屋后放火,看他起來不起來!劉備急忙把張飛攔在屋外,諸葛亮翻了個身又朝里睡著了,劉備仍然是……(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候。)
兩個小時過去了,劉備依舊是……(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候。)
三個小時過去了,劉備依然是……(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候。)
③劉備恭恭敬敬地站了這么長時間,足可見劉備的誠心誠意。
▲“快步”:一見諸葛亮醒來,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從“快步”你又體會到什么?(很興奮,特別急切)
自讀,讀出劉備的誠意和尊重。配樂齊讀。
4、指導背誦第三節中寫劉備的語言
⑴這部分內容我們不但要讀好,還要爭取能背誦。我們看看先寫什么,接著寫什么?這樣先理清順序,背起來就能有條有理。(相機板書:下馬步行 輕輕敲門 恭敬等候 快步走進)
⑵學生讀讀背背
⑶師生合作背誦“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劉備就……)
劉備乃大漢皇叔,一方諸侯,有身份有地位,連曹操也說天下英雄只有劉備和他兩個。可47歲的他卻對一個只有27歲、當時只是一介草民的諸葛亮恭恭敬敬,還有半里路就早早下馬步行,在房門外恭候多時,等諸葛亮醒來才拜見。看來,劉備渴望諸葛亮這位大賢已經到了如饑似渴的地步,這就叫“求賢若渴”。這一份誠心誠意足可以感動諸葛亮。這就是所謂的“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5、20年后,劉備已死,諸葛亮還在他的一篇名《出師表》中提起當年劉備“三顧茅廬”的事,他說(配樂誦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從這段似懂非懂的文字中,你知道劉備三顧茅廬得到的是什么?(諸葛亮的感激)是啊!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劉備贈我情哪!
過渡:那諸葛亮是怎樣幫助劉備的呢?讀讀課文的最后2小節。
三、略讀,感悟諸葛亮形象
1、交流: 諸葛亮分析了群雄紛爭的形勢,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勝的策略。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拔開云霧見到了青天。 (1)什么是“茅塞頓開”呢?讀讀后面半句話。
(2)“像撥開云霧見到了青天”告訴我們“茅塞頓開”是一種什么感覺?(一下子明白了)
(3)劉備原來不明白什么?(群雄紛爭,我想統一中國,可是我很弱小,怎么辦?)
(4)于是,(引讀:諸葛亮分析了——)
有人說:“書生論武事,大都紙上談兵。”可是諸葛亮卻說得頭頭是道,當時的天下(出示群雄割據圖),北有曹操,東有孫權,諸葛亮建議劉備在西方擴展自己的地盤,然后逐步統一中國。看(出示三國鼎立圖),這就是劉備后來建立的“蜀漢”,它與魏、吳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當時諸葛亮的這番話使得劉備茅塞頓開。
讀句子;“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拔開云霧見到了青天。” 劉備高興地說:“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啊!”。 (1)劉備是什么?(魚兒)諸葛亮是什么?(水)這句話讓你體會到什么?(魚兒離不開水,劉備離不開諸葛亮)
是呀!再大的魚,沒有了水,又有什么用呢?
(2)補充: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劉備打了不少勝仗,實現了三國鼎立的局面。你們知道有哪些勝仗?(諸葛亮一出山就在博望大敗夏侯淳;接著又在新野把曹軍燒得焦頭爛額,即“火燒新野”;草船借箭:以二十條船借來曹軍十幾萬支箭;火燒赤壁:諸葛亮借來東風,燒得幾十萬曹軍潰不成軍;巧設空城計,只用二千五百個老弱病殘的士兵,嚇退了司馬懿的十五萬精兵;還有三氣周瑜、七擒孟獲、智降姜維……)
(3)這真是——初出茅廬、才華橫溢、料事如神 膽大心細、足智多謀、神機妙算
諸葛亮真是一個 曠世奇才 呀!(世上無人能比的奇才呀!)讀好這個詞。
(4)有了諸葛亮,劉備真是如魚得水,能不高興嗎?再讀讀這句話,讀出劉備的心情。
2、初步感悟借景喻人的寫法
(1)復習背誦:上節課我們還學習了第三自然段寫隆中秀麗景色的一段話,還記得嗎?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這片美麗的景色。
(2)出示:“只見那里的山岡蜿蜒起伏,好像……景色秀麗宜人。”
現在你再讀讀,看看除了寫景色秀麗,是否還有什么別的用意?
(3)交流中點撥、總結:是呀,諸葛亮就像等待機會騰飛的臥龍,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青松、溪流和翠竹也象征著諸葛亮高潔的品格。我們一起再來欣賞一下這秀麗的景色。
四、總結:
1、同學們,劉備懂得“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以自己的真心誠意打動諸葛亮的心,邀請到了一位千古奇才;“三顧茅廬”之后,諸葛亮就走上了實現國家統一的道路,不僅打了很多勝仗,而且最后輔助劉備建立了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正是:
劉備三顧茅廬喜得孔明如魚得水創大業,
孔明幸會明主出山輔佐大展宏圖揚美名。
五、作業
短期作業: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長期作業:在一個月內讀少兒版《三國演義》讀一讀,搜集諸葛亮的故事,和同學進行交流。
板書設計:
下馬步行
輕輕敲門 語言
8、三顧茅廬 輕輕走進
恭敬等候動作
快步走進
8、三 顧 茅 廬
——學 生 導 學 案
我的學習目標 :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在理清層次的基礎初步背誦第三自然段。
2、結合語言文字深入感悟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3、初步了解用細節描寫和環境烘托來體現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能體會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事物之間的關系。
我的學習重點:
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品味,體會劉備求才若渴的心情。
我的學習難點:
初步了解用細節描寫和環境烘托來體現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
學法提示:
1、抓住人物對話,感悟人物品質,到二——四段中去圈一圈,畫一畫,分別用_和﹍,找出人物對話及人物的動作
2、抓住人物動作,體會誠心誠意,以多種方式詮釋自己的理解,如通過朗讀再現當時的畫面,通過課文的插圖,感受劉備的謙卑。通過表演體現劉備的求才若渴的心情。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
1、看拼音,寫詞語
tǒnɡ yī zūn zhònɡ fēn xī fēn fu jīnɡ xǐnɡ tǎo lùn
( ) ( ) ( )( ) ( ) ( ) ( ) ( ) ( )( ) ( ) ( )
2、比一比,再組詞
矛( )尊( ) 塞( )
茅( )遵( )賽( )
3、用"√"給帶點字選擇正確讀音。
山岡(ɡānɡ ɡǎnɡ)同榻(tā tà) 半晌 (shǎnɡ xiǎnɡ) 茅塞頓開(sè sāi)
4、我知道這篇課文主要寫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盤點·反思
學習生字和詞語,我已經養成的習慣有:
□預習課文時自主地抄寫詞語和理解詞語。 □對多音字格外注意。
□寫字的時候,常常聯想跟這個字同音或形近的字,通過這樣的方法區分同音字和形近字。
二、學習探究
閱讀提示:反復細讀全文,體會劉備的神情、動作,走向劉備的心靈深處,細細品味用細節描寫和環境烘托來體現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
1、(1)張飛嚷道:“這次用不著大哥親自去,他如果不來,我只要用一根麻繩就把他捆來了!”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要去了!”
(2)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同諸葛亮見面。
▲ “下馬步行”“半里多路”
▲“吩咐關羽張飛在門口休息”
▲“等了半晌工夫”“又等了一個時辰”
▲“快步”
3、我要在課文中批注對諸葛亮的人物形象的體會。
4、我還要批注對文中最后一句話的理解。
5、我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同時在日記本里寫出自己的感受。
三、拓展閱讀
原著中對臥龍岡有這樣的一段描寫(屏幕顯示):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清澈,低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鶴相親,松簧交翠。這段景物描寫對刻畫人物有什么作用呢?
如原著中諸葛亮的草堂有副對聯:寧靜而致遠,淡泊以明志。這副對聯對刻畫人物有用嗎?
又如原著中諸葛亮醒來吟了一首詩: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這首詩又有什么含義呢?
去讀原著定會給你意想不到的收獲。
四、相關鏈接
空 城 計
三國時, 蜀國丞相諸葛亮錯用馬謖, 失去街亭后, 只有2500 軍士駐守在西城縣。
忽然, 哨兵飛馬來報: ”司馬懿引大軍15 萬, 往西城蜂擁而來! ”
這時, 諸葛亮身邊無一員大將, 只有一班文官。眾官員聽得這個消息, 個個大驚失色。諸葛亮登上城頭, 果然塵土沖天, 魏軍分路往西城縣殺來。諸葛亮當即傳令道: ”將旌旗全部隱藏起來, 軍士們各守衛在城上巡哨的崗棚, 如有隨便出入城門及高聲講話的, 殺! 大開四個城門, 每個城門用20個軍兵, 扮作百姓, 打掃街道。魏兵到時, 不可亂動, 我自有計謀對付。”
傳令下去后, 諸葛亮披鶴氅, 戴綸巾, 引兩個少年攜帶一張琴, 來到城頭上, 憑欄而坐, 焚香操琴演奏。
魏兵的前哨急忙將這個情況報告司馬懿。司馬懿立刻命令軍隊停止前進, 自己飛馬向前觀望。果然見諸葛亮在城樓上, 笑容可掬, 焚香彈琴, 左面一個少年, 手捧寶劍, 右面也有一個少年, 手執麈尾。城門內外, 僅有二十余名百姓, 低頭打掃, 旁若無人。司馬懿看后懷疑城中有重兵, 連忙指揮部隊撤退。
他的兒子司馬昭說: ”莫非諸葛亮沒有多少兵力, 故意這樣的?父親為什么要退兵呢?”
司馬懿板著臉說: ”諸葛亮平時一向十分謹慎, 從不冒險。今天大開城門, 必定有重兵埋伏。我們若是沖進去, 一定中計。你們懂得什么?還不快退! ”
諸葛亮見魏軍遠去, 哈哈大笑起來。
眾官員問他說: ”司馬懿是魏國的名將, 今統率15 萬精兵來到這里, 見了丞相, 慌忙撤退, 這是什么原因呢?
諸葛亮說: ”他料定我平生謹慎, 從不冒險, 見我們這樣鎮定, 懷疑有重兵埋伏, 所以退去。我并非在冒險, 只因為不得不這樣啊! ”
大家敬佩地說: ”丞相的計謀, 鬼神也不能預料啊。如果我們來指揮, 必定會棄城而走了。”
諸葛亮說: ”我們只有2500 人, 如果棄城而走, 必定走不遠, 不是很快就會被敵人追上嗎?”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