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4
這是《短文兩篇》課例解讀,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文章結構:
1、層次結構:
《陋室銘》
第一層(山不在高……惟吾德馨)點明全文主旨,說明房屋雖然簡陋,但室主人品德高尚,就不僅不覺其“陋”,反而能顯出其高雅。
第二層(苔痕上階綠……無案牘之勞形)寫居室環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達室主人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第三層(南陽諸葛廬……何陋之有)收束全文,說明“陋室”不陋。
《愛蓮說》
第一段,寫“我”愛蓮的原因和蓮的美好的品格。
第二段,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2、中心思想:
《陋室銘》通過對居室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愛蓮說》中作者以具有高潔品格的“蓮”自比,婉曲地批判了當時趨炎附勢,追求富貴的世風,表達了自己志在賢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的情懷。
二、重點句子分析:
【重難點語句】
1、文章開頭寫山,寫水,這與陋室有什么關系嗎?
〖解析〗 了解類比或“興”的寫法及其作用作答。
〖參考答案〗 宋人朱熹評價《詩經》所用的“興”的手法時說:“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文章是用“山”、“水”的成名或靈異來引出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德馨”,同時這也是作類比的論證,前后文氣貫通,一氣呵成。(運用比喻、對偶起興,以虛襯實,以山水引出陋室。)
2、“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句中“上”、“入”二字有何表現力?
〖解析〗 詞的表現力可從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及是否描摹出物態或狀態等方面來看。
〖參考答案〗 這兩個字把“苔痕”、“草色”擬人化,“上”字生動地寫出苔痕漫上臺階的狀態,而“入”字生動地寫“草色”有情,映入簾中的可愛形象,同時與“綠”、“青”色彩搭配,顯得陋室環境生意盎然而又與世隔絕,襯托出主人情趣高雅而安貧樂道獨善其身的獨特形象。
3、“調素琴”說明作者喜愛音樂,下文卻說“無絲竹之亂耳”,這兩者矛盾嗎?
〖解析〗 光從字面上看兩者是有點矛盾,但是透過字面來看這兩句表達的意思和作用,則答案顯而易見。
〖參考答案〗 這兩者無不矛盾,前者指悅耳的聲音,暗示作者在陋室中自得其樂,獨善其身;后者指不悅耳的燈紅酒綠之中的聲音,暗示作者不與官場的黑暗勢力同流合污,這兩者不過是從正反兩個角度對同一問題作描寫抒情罷了。
4、“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為什么單單用牡丹、菊花作為蓮的襯托?
〖解析〗 宜從牡丹與菊所具有的象征意義以及選材的典型性方面考慮。
〖參考答案〗 牡丹是富貴者的所愛,菊是隱士陶淵明的所愛,這分別代表著兩種不同的人,一個從反面襯托出蓮這樣的君子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一個從正面襯托蓮這樣的君子不消極避世而要出污泥而不染。
5、文章結尾改變“菊—牡丹—蓮”的順序,是疏忽還是別有用意?
〖解析〗 宜從作者表達的用意是什么上分析,當然也可從題外談開,從周敦頤這樣的大家會輕易地犯這樣的錯誤嗎,或者“千百年來人們沒有提出過質疑嗎”進行深入思考、反向立意。
〖參考答案〗 文章這樣安排旨在以愛菊、愛蓮人數之少,來襯托愛牡丹人數之多,鄙棄追名逐利的惡濁世風,一“獨”一“無”與一“甚”,兩“褒”與一“貶”,形成鮮明的對比。
6.“斯是陋堂,惟吾德馨。”這兩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義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題。“德馨”二字統領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強語氣。這兩句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卻了室陋,另一層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為陋室增光添采。
7.“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寫什么?
寫陋室來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樣的高雅。
8.“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幾句寫什么?
寫室中事。可見主人高雅脫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9.“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這兩句寫什么?
運用類比,引古賢之名定證“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
10.作者描寫蓮花,為什么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喜愛哪一種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現。作者用“菊”和“牡丹”來作正襯和反襯,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
11.文章用了兩個“獨”字,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生活態度。
兩個“獨”字,都表現出倚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生活態度。但“我”愛蓮又與陶淵明的愛菊又有所不同。
12.
具體地說說作者寫蓮的哪些美好形象。
⑴ 生長環境方面:寫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灌清漣而不妖的質樸;
⑵ 體態香氣方面:寫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寫她“香。遠益清”的芳香;
⑶ 風度方面:寫她“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清高。這些描寫,是將蓮人格化了,是把她作為一種高貴品質的象征。
三、重點難點講解
1、特殊句式:
“孔子云:何陋之有?”這是一個倒裝句。意為“孔子說:‘有什么簡陋呢?’”
2、句意理解:
⑴ 《陋室銘》是怎樣描寫陋室環境和居室主人生活情景的?為什么以“陋室”類比古賢的居室?為什么結尾說“何陋之有”?
作者以“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的幽雅動人的景色描寫陋室的環境,以往來的“鴻儒”與“陋室”主人縱情談笑的情形,“陋室”主人“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的生活情景,展示居室主人的精神生活風貌。用諸葛廬、子云亭類比“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況,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在更高的境界上頌揚了“惟吾德馨”。引用孔子的話,隱含以“君子”自居之意,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這是以“惟吾德馨”否定“陋室”之“陋”,把“惟吾德馨”的頌揚推向極致。
⑵ “惟吾德馨”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這句話提挈全文大意。理由是:第一層以虛襯實,作者所要說明的意思是“惟吾德馨”。第二層寫室中生活情狀,是室主人“德”的外在表現。最后一層隱含有“德者居之,陋室不陋”的意思。
⑶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段話的寓意。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也不孤傲自許。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因而美名遠揚。
“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比喻君子志潔行廉,又有端莊的儀態,令人敬重而不敢輕侮。
《陋室銘》通過對居室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作者以“陋室”比古賢的居室,不僅表現了怡然自得的心情,還隱有以古代名賢自比的意思。文章多用對偶、押韻、排比,瀟灑有致,結尾提到古代賢士,并且引用孔子的話,表現出作者高尚的情趣。
《愛蓮說》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格的描寫,贊美了堅貞的品質,婉曲地批判了當時趨炎附勢,追求富貴的世風,表現作者潔身自好的人生態度。文章借助蓮來抒發感情,具體、形象,含義深刻而不枯燥。
四、寫作特色:
《陋室銘》
1、采用托物言志的寫法。
2、采用反向立意的寫法。
3、融情、理、事、人、景、物為一體。
4、句式整齊,節奏分明。
《愛蓮說》
1、用襯托的方法。
2、駢句和散句相結合。
五、《陋室銘》與《愛蓮說》比較閱讀
《陋室銘》和《愛蓮說》這兩篇短文從思想內容到表現手法有很多相似之處,有異曲同工之妙。下面從兩文的層次結構、思想內容和寫作特色三個方面進行比較。
結構上,兩文開頭都不是開門見山,而是從別的事物著筆,引出主旨,轉入正題。《陋室銘》開頭兩句設兩個比喻,引出第三句,以山水引出陋室。《愛蓮說》開頭第一句泛寫“水陸草木之花”,再特舉陶淵明愛菊、世人甚愛牡丹作陪襯,突出“予獨愛蓮”。兩文開頭以賓襯主,意境高遠,耐人尋味。
除此之外,兩文都從多方面對所描寫的事物作了細致而傳神的描繪。《陋室銘》從室外景色、朋友交往和思想情趣等三個方面刻畫了陋室主人的胸襟、氣度,由表及里。《愛蓮說》從七個角度描寫蓮的可愛之處,比喻君子的品格。
兩文結尾同樣含蓄雋永。《陋室銘》引證典故得出“何陋之有”的結論。《愛蓮說》結尾對菊、牡丹、蓮花三種花的不同作用進行評價,不僅肯定了蓮花的品質,也點明了蓮花的比喻義,表達作者以蓮花君子自勉,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質。
在思想內容上,《陋室銘》表現了作者高潔志行和安貧樂道的意趣,《愛蓮說》表現了自己不肯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的態度,都表現了作者傲岸清高的思想。
在寫作特點上的共同之處是托物言志。《陋室銘》借陋室傳達自己講究道德修養的思想。《愛蓮說》借蓮花比喻君子潔身自好的情操。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