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4
這是《采桑子》賞析解讀,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宋】 歐陽修《采桑子》賞析
原文
群芳過后西湖好,
狼藉殘紅,飛絮蒙蒙,
垂柳闌干盡日風。
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
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中。
注釋
1.群芳:百花。
2.狼藉:形容亂七八糟;雜亂不堪:例:屋內杯盤狼藉。聲名狼藉(形容聲名極壞);
3.闌干:同“欄桿”,古人常倚闌(或“憑欄”)來望景抒懷,“闌干倚盡”中的闌干就作這個解法,即長時間地靠著欄桿望景;縱橫交錯狀,常用于形容景象或心情,“翰海闌干百丈冰”。
4.櫳:窗簾木。
譯文
百花雖然凋零了,但西湖依然美麗多嬌,
散亂的落花如天女撒花,灑了一地,
飄揚的柳綿像蒙蒙的細雨,
整日吹送的清風,
把欄桿外面的柳枝輕輕地拂弄。
悠揚的音樂和動人的歌聲沒有了,
游園的人們也漸漸離去,
這時才感覺春天已經消逝。
我悠閑地放下窗簾,
正看到一對燕子在細雨中匆匆歸巢。
主題
敘述西湖暮春美好的景色,贊美西湖的美麗不是群芳襯托出來的,而有其自身本質的美。
賞析
上片描寫群芳凋謝后西湖的恬靜清幽之美。首句“群芳過后西湖好”,這是全詞之綱。“群芳”即指百花。“過后”自然是指暮春時節。然而。西湖的美好,恰是“群芳過后”的景象。一個“好”字,表現出詞人獨特的感受。接著的“狼藉殘紅。飛絮蒙蒙”兩句,是對“好”的外在描寫。“飛絮蒙蒙”指的是暮春時節柳絮隨風飄飛的場景。其中“狼藉”和“飛絮”寫出了遍地落花、柳絮飄飛的景象。“垂柳闌干盡日風。”“闌干:即縱橫交織的樣子。這句是說,飄拂的垂柳整天迎風招展。這里,詞人通過“落花”、“飛絮”、“垂柳”等意象,在動靜結合中,描摹出一幅清疏淡遠的暮春圖景。
下片由上片的寫物進入到寫人。首先寫道:“笙歌散盡游人去。”“笙歌散盡”,這里是虛寫,表現出過去湖上曾經的游樂盛況。“笙歌”就是繁花盛開時候,游人如織,輕歌曼舞的盛況。而今,“始覺春空”。一個“空”字,點明了暮春時節特有的自然之景。“始覺”很有分量,不但表明了詞人的心理感受,而且由外到內,推進了詞作情感的深沉表現。最后兩句,詞人寫道:“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這里,詞人由室外到室內,放下簾子時,看到在細雨中,雙燕歸巢的景象。“雙燕歸巢”的美景填補了“笙歌散盡”的“春空”,使讀者剛剛抑郁的心情又激發出了盎然的興致,給這幅清疏淡遠的暮春圖畫,平添了一個靈動的因子,起到了動靜結合的效果。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