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3
這是《醉花陰》公開課教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三維目標
1、掌握朗讀的技巧,熟讀體味情感。
2、品味鑒賞意象,體悟詞人感情。
3、培養學生鑒賞詩詞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
品味“酒”“黃花”等意象,體悟詞人的感情“愁”。
2、教學難點
如何理解“酒”“黃花”等意象和結合詩句感受詞人的情感。
三、教學方法
誦讀法、解析法、問題探究法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她是臨水照花的亂世美神;她是憂時傷世的赤子精魂;她是登峰造極的滄海愁人;——她是曠古絕今的詞壇奇女。
同學們,你知道她是誰嗎?對,在女作家中可謂“空前絕后”,“巾幗不讓須眉”的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女詞人——李清照
(二)、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人, 婉約派的代表詞人。其文學創作具有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居婉約派之首,對后世影響較大,在詞壇中獨樹一幟,稱為“易安體”。創作了許多令人記憶深刻的詞作,主要有《一剪梅》《如夢令》《夏日絕句》等。
出生于書香門第,被稱作才女,對詩、詞、散文、書法、繪畫、音樂, 無不通曉,而以詞的成就為最高。她的詞委婉、清新,感情真摯。其創作以北宋、南宋生活的變化呈現出前后期不同的特點。前期的詞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現了自然風光和別思離愁。如《如夢令》。后期的詞變清麗明快為凄涼悲痛,抒發了傷時念舊、懷鄉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強烈的亡國之思。最為有名 的要數《夏日絕句》。而課文所選的兩首詞則分別是她前后期創作的主要代表作之一。
(三)、寫作背景
這首詞是前期的懷人之作。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趙明誠便調官異地。深閨寂寞,她深深地思念著遠行的丈夫。這年,重陽節這天,人逢佳節倍思親,她便寫了這首詞寄給丈夫趙明誠。《醉花陰》——佳節重陽孤寂思夫《醉花陰》這首詞寫于北宋末年,當時丈夫趙明誠離鄉在外任知州,李清照獨守空閨,形單影只,居室寂靜,再不聞評詩論文、查書品茶、鑒賞碑刻的歡聲笑語,極度思念之下而寫成此詞。
(四)、文本解析
1、這首詞表達了詞人怎樣的心情?(從詞中找出)
——愁?(相思——思念丈夫,南渡前,寂寞無聊之感)
2、詞人是從哪些方面寫相思之愁的呢?
(1)、時令:以清秋游樂的重陽佳節反襯她獨守空閨的孤寂。
(2)、時間:借“永晝”“半夜”“黃昏”時自己獨自在家空虛、無聊的生活,表達對丈夫的思念之情。夜以繼日/無休止
(3)、景物:“薄霧”“濃云”“香爐”“玉枕”“紗廚”“東籬”“酒”“西風”“黃花”來烘托寂寞孤獨難耐的感受。
(4)、行動:獨坐、孤眠、自斟來渲染空虛無聊的心情。
①“永”寫出了時間的漫長。點出了愁的長久。透露出獨處香閨、度日如年的心境。
②“又”表明與親人離別已久,獨過佳節已非一回。
③“涼”不只是肌膚所感之涼意,更是心靈所感之凄涼。
④“透”點出了秋寒心冷,輾轉反側。
(五)、問題探究
1、這首詞的意境是怎樣的?感情基調是什么?概括上下片內容。
①凄涼寂寥的意境
②思念丈夫的情感
③寂寞憂郁的基調
上片:重陽思親(寫愁)
下片:飲酒賞菊(寫瘦)
本詞通過多方渲染烘托,刻畫了一個日夜想念丈夫,愁情滿懷的少婦形象。
2、結合全篇品味“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好在哪里?
——(1)、結構上:和首句的“愁”字相呼應。愁是原因,瘦是結果。
(2)、手法上:運用夸張比喻,描寫出鮮明的人物形象(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3)、內容上:“瘦”字,歸結全篇的情意。貫穿全詞的愁緒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體現。創設出了“情深深,愁濃濃”的情境。
這三句直抒胸臆,寫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
注意:
黃色的菊花外形雅淡、清秀,與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體態相近,貼切地反映了當時作者由于與丈夫分別而產生的孤獨、愁悶的生活狀態和內心情感。而菊花品格的傳統象征意義,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這樣的比喻極切合女詞人的身份和精神氣質。以花喻人,花人相映,人如花,花似人,營造了婉曲優美的藝術情境。
3、下片無一菊字,卻處處寫菊,是怎樣體現的?
(1)、東籬——藏頭“東籬”,本來是用陶淵明‘采菊東籬下”詩意,但卻隱去了“采菊”二字)把(菊花)酒——省略“菊花”二字。
(2)、暗香——菊花香氣
(3)、黃花——菊花
全詞不見一個“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態卻俱現紙上
(六)、小結
自是花中第一流,怎奈愁情恨悠悠。漱玉飄香天地間,獨領風騷萬古流。
(七)、板書
上片:孤獨凄涼
醉花陰 閨怨
下片:銷魂憔悴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