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3
這是《小松樹和大松樹》點評稿,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周一聽了顧文娟老師的《小松樹和大松樹》受益匪淺。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這堂課上,教師很好地處理好了這些關系,本課的目的明確,層次清晰,貫穿朗讀訓練這條主線,很好地組織好了就教與學。
一、注重運用圖,巧妙過渡
從導入開始貼圖,從高山到小松樹再到大松樹,利用引讀的方式了解了大松樹和小松樹的位置,讓學生在鮮明的圖畫引領下,一下子就進入到了故事情境,了解這個故事發生在小松樹和大松樹之間。
在上課的過程中,顧老師也利用圖來比較小松樹和大松樹的高矮、大小,并請學生通過看圖來回答為什么小松樹會說自己比大松樹高,順利而自然地導入到學生對風伯伯說的話的朗讀,在理解的基礎上再進行朗讀指導,這樣更利于學生的表達。
二、演練結合,注重凸現學生自我
本課的目的很明確——和學生一起來研究怎樣讀好課文,而這研究的過程是在學生充分讀書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行為,印象最深的是對第二小節的朗讀指導,引導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讀,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覺,由此讓學生主動地讀、專注地讀、興致勃勃地讀。如在對“喂”字的指導時,盡管只有一個字,卻花了頗多的時間反復地讀,并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理解小松樹的不禮貌,讀出這種不禮貌的語氣,并讓學生來演一演小松樹的驕傲自大,讓學生自加動作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出小松樹的驕傲和洋洋得意。學生樂意接受這讓自己個性張揚的演練,演得不亦樂乎,在自然而然的情境下更深地理解了課文中小松樹的那種驕傲。
三、注重詞語積累,加強內化和理解
課堂上還有一個地方留給我的印象頗為深刻,是顧老師對學生詞語積累的設計。如介紹給學生“洋洋得意”“自以為是”等。并讓學生用“得意洋洋”語氣來讀,讓這些積累的詞語再由學生內化到課文意思中去,不但積累了,而且理解了,也運用了,長此以往,學生詞匯量一定會大增。
總之,我覺得本課是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挖掘學生自己的感悟,值得我好好學習。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