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3
這是《小松樹和大松樹》反思,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小松樹和大松樹》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樹覺得自己長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樹。風伯伯批評了小松樹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驕傲自大的行為。在引導孩子領悟寓意時,我是這樣一步步進行的:
一、認真看圖,了解“高矮” 。
在教學課文前,我先讓孩子們看書本上的插圖,讓他們觀察一下,誰高誰矮。孩子一看便知是大松樹高。在此基礎上,提問:但是這棵小松樹卻說自己比大松樹高,通過預習課文,你知道這到底是什么回事呢?孩子們舉手告訴我,那是小松樹在山上,大松樹在山下,所以小松樹就以為自己很高,看得很遠。我又問:通過預習,你覺得小松樹是個怎樣的人?孩子們有的說“驕傲”,有的說“不懂事”,有的說“沒禮貌”,我沒有急著裁定誰對誰錯,誰說的最有道理,繼續和孩子們學習下去。
二、反復讀對話,揣摩心理。
在分析課文的時候,我出示了小松樹與風伯伯的話,讓孩子們進行反復朗讀。接著指名朗讀,通過角色遷移,來感受小松樹說這句話時的心理。孩子們有感情的朗讀讓我感受到了他們對小松樹的心理的正確把握,此時再問他們,說小松樹“驕傲”的人多了。通過看圖、朗讀風伯伯的話,體會風伯伯的慈愛又耐心教育的語氣。我問孩子們,風伯伯為什么教育小松樹啊?從而幫助孩子們再次鞏固對小松樹的認識。
三、拓展延伸,鞏固認識
這篇課文應該是很容易理解的,最后要讓孩子明白做人的原則,從生活實際出發,自己身邊的事出發,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我問孩子們:你平時在學校中有見過小松樹這樣的人嗎?不要點名。孩子們說出了好多,接著我們又討論,你覺得這樣做對嗎?為什么?他們說這樣做不對,以為很不禮貌,傷了別人的自尊心,自己也不受歡迎,等等。從他們的回答中,我感受到他們已經領悟到這個道理了。
后記:下午我布置了寫話作業:用“慚愧”寫幾句話。要求寫真人真事,最好是自己的事。很多孩子都寫得很好,很真實,寫出了自己曾經犯下的錯,曾經的驕傲,曾經的自以為是。一篇小課文,講出了一個大道理,教會了孩子們如何做人,我也同樣受益匪淺。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