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0
這是《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材分析: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是宋代愛國詩人陸游的名作,寫這首詩時,他已經年近七旬。詩的前兩句直接寫出了詩人自己的情思。前兩句集中在一個“思”字上,表現出詩人堅定不移的報國之志和憂國憂民的拳拳之情!后兩句是前兩句的深化,集中在一個“夢”字上,寫得形象、感人。“鐵馬冰河”的夢境,使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得到了更充分地展現。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哀”,會寫“僵”“哀”2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背誦古詩。
2.理解重點文言詞語的意思,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描繪的情景。
3.體會“詩人”強烈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句描繪的情景。
難點:體會“詩人”強烈的思想感情。
教學流程:
一、復習回顧,進入新詩。
我們已經學過許多古詩了,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宋朝詩人陸游寫的古詩《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二、學生展示查閱資料。
對陸游,你有哪些了解?把你課前搜集的資料與大家交流。 學生交流陸游的生平、作品等。
師:南宋光宗三年農歷十一月四日深夜,陰山驟起一場大雨,震響了僵臥孤村的六十八歲詩人陸游的心弦,雖然他已隱居兩年,但老驥伏櫪而志在千里。此刻,詩人靈感又隨風雨同至,寫下了這首《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下面就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走進十一月四日的夜晚。
三、自讀古詩,了解詩意。
1、自讀古詩,要求:
(1)反復讀古詩,做到讀通順,正確。
(2)注重生字,讀準字音并識記字形。
(3)結合課前查的字詞,理解古詩大概意思。
(4)把不懂的地方作出標記。
2、匯報自學情況:
(1)指名學生讀古詩,齊讀古詩。
(2)出示生字,指名認讀,并說說怎么記。
(3)通過剛才的自學,你學懂了什么?
學生交流自己理解的字詞或詩句意思,并帶著自己的感情朗讀。
(4)還有哪些不懂的,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
學生提出不懂的詞句,互相幫助解決,解決不了的教師幫助。
3、理解詩意
通過剛才的朗讀和交流,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寫的是一件什么事嗎?把自己的體會讀出來。
學生說整首詩大概的意思。教師適時點撥。
融入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再次齊讀古詩。
四、深入品讀,感悟詩情
1、通過剛才的學習,詩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是從哪體會到的?
學生自學,組內交流后全班展示,教師重點引導學生結合重點詞句理解體會。
如:A、前兩句,詩人很愛國,還想著為祖國守衛邊疆。(讀前兩句,讀出愛國之情。)
“僵臥孤村”——詩人當時的境遇,年老力衰、孤獨無助、與世隔絕。
“不自哀”——教師通過提問:作者如此凄涼,為什么還“不自哀”呢?體會作者愛國熱忱達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經不把個人境遇放在心上。
“尚思”——詩人堅定不移的報國之志。
B、后兩句,詩人憂國憂民連做夢都夢見自己身赴戰場。
“入夢來”——以夢的形式再現了戍輪臺的志向。
問:作者為什么只能在夢中身赴戰場?
生:結合前兩句,詩人年老力衰。
師介紹背景,以便學生理解:作者所處年代正是南宋與金兵交戰之時,作者也曾當過官,他一直堅持抗金,并且也曾多次身赴戰場,奮勇殺敵,保衛自己的祖國。但當時統治者卻腐敗無能,面對強敵只知道逃離,于是,與他們思想格格不入的陸游處處受到排擠,最終被罷官,隱居在陰山故居。作者目睹自己的祖國面對強敵,國土喪失,人們在金兵的鐵蹄下苦不聊生。作者空有一顆報國之心,卻不能實現。
2、此時此刻,你體會到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對統治者的憤恨;不能實現愿望的痛苦;在夢中實現愿望的高興;醒來后的失望……
教師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讀出作者復雜的心情。
師:是啊,作者的內心充滿了渴望萬里從軍,以身報國的豪壯理想,但卻壯志難酬,無路請纓,心中充滿了悲憤之情。愈是悲憤,他對理想愈是執著,對理想愈是執著,它的悲憤愈是強烈。這種悲憤忠烈的感情一直在他心中激蕩,使他夜不能寐,在夢中也常常夢到。這是怎樣的一種感情啊!
再讀全詩,讀出自己的感受。
師:此時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學生根據理解想象畫面。
結合理解,嘗試背誦。
五、總結學法,拓展積累
回顧這節課學習方法。
課后自學陸游的《示兒》,并背誦下來。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