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0
這是《再塑生命的人》教學反思,是優(yōu)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設計理由】
1.美的文章往往是傾注了作者的諸多真感情的。《再塑生命的人》就是一篇感情真摯的好文章,是一篇充滿感恩的、讀來讓人溫暖許久的好文章。雖說是殘疾人寫的,但我們讀不到那些平時所看到的抱怨、不解、憤恨……文字特別溫和,傳遞的是正能量。
2.課文題目充滿了感恩,要寫的是一個人,但不是普通的人,這個人對自己的重要性和父親母親一樣,甚至還要重要,她再塑了“我”的生命。我讀到“再塑”這個詞,感覺到了作者那無法言表的感激和敬重,洋溢著自己的幸運和幸福!
3.對七年級剛進校的孩子,需要的是朗讀能力(突破小學時候的拿腔拿調(diào)的所謂有感情,而不從文字本身去挖掘)、思維能力(方法、信息)、理解能力(準確度、深度、廣度)、個性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我覺得從理解課文內(nèi)容入手,精心設計幾個主要的問題,最好是能提綱挈領的主問題,這樣前后關聯(lián),層層遞進,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理解、運用。
教學這篇課文,我設計了三個環(huán)節(jié)。
一、引導。
(略)以字條顯示人物信息,感受海倫·凱樂的不易和優(yōu)秀。
投影字條:
1.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曾說,這個人和拿破侖是19世紀兩個杰出的人物。拿破侖試圖用武力征服世界,他失敗了;而這個人用筆征服世界,成功了。
2.這個人以自強不息的頑強毅力,在老師的幫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國語言。
3.這個人榮獲過美國“總統(tǒng)自由勛章”獎。
4.這個人主要著作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師》等作品。
師:這個人是……今天我們一起認識這位不同尋常的偉大人物和改變她生命的優(yōu)秀老師。
二、主問題設計:
一)既然是“再塑”,那是和之前生命應該有什么區(qū)別吧?
1、學生閱讀課文,找出“重塑”之前、之后的文字,分別用波浪線和直線勾劃下來。
2、再讀這些文字,把自己的閱讀體會標注在句子旁邊。
3、幻燈片顯示這些句子,學生重點閱讀。交流學習心得。
4、學生發(fā)言:
a.“默默”“安靜地”然我看得出海倫·凱勒的無助、孤獨、痛苦。
b.從她對自己心境的描述,可以看出她的無助、迷茫、自卑。在遇到莎莉文老師之前,她的痛苦可見一斑。
c.“我的世界里寂靜的,黑暗的”。這里的“寂靜”說的就是她失聰,聽不到外界的聲音,“黑暗”指她失明,看不到光明。這樣的人生,一般的人真的是體會不到的。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欣喜和自豪,以老師為自豪!
d.“我”高興地給媽媽展示的文字,我看到了文章里的“我”久久為曾有過的激動、興奮、自信、快樂。
e.“世界上每種事物都有自己的名字。”這是多么高的悟性啊。我敢肯定,海倫·凱勒是個從非常聰慧的孩子。
f.水……
交流在繼續(xù)。
二)從文中找出莎莉文老師“重塑”“我”的文字,仔細品讀。
1.學生仔細閱讀,認真勾畫相關文字。(學生能比較準確的找出,就是很不錯了。)
2.品讀這些文字。
3.交流對文字的理解。(學生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的品讀中,可以理解到莎莉文老師的愛心、智慧、耐心、寬容)
4.美美地朗讀這些文字。(莎莉文的美德,需要好好地去讀)
三)為什么說莎莉文老師是“再塑”生命的人?
生1:是她的鼓勵、愛心、獨特的教學智慧,喚起了我的自信、勇氣。
生2:老師的寬容和理解,讓我從黑暗和寂靜的世界中走了出來。
生3:老師的愛,讓我第一次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自己的幸福。
生4:……
三、過渡。
四、練筆。
題目:《假如我只有三天生命》(寫在隨筆本上)
幼兒園學習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