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7
這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實錄記錄,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課前準備: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誰能很快給這三句詩的每個字標聲調,告訴學生,在古詩中第一、二聲讀的時候要長,第三、四兩聲朗讀的時候要短,學生比較驚訝,我隨即請他們再讀。
上課了。
接著,讀完以后,我請他們談談發現的共同點,他們很快說出三句詩的主題是雨。
喚醒經驗
師:你最喜歡什么季節的雨呢?
生:夏天的雨。
師:有沒有還喜歡夏天的雨的?
我見很多人舉手,接著問:“在你的印象中,夏天的雨是怎樣的?請用一句話來說說。”
生:非常得清脆,淅瀝瀝,淅瀝瀝的。
生:啊?
師:這像春天的雨。
生:夏天的雨嘩啦啦,嘩啦啦的,很大的。
生:夏天的雨還會有雷聲。
師:是的,讓我們一起聽一聽夏天的雷陣雨。
(錄音放起,教室里雷聲驟起,同時,伴隨著很大的雨聲)
師:夏天的雨常常是這樣的,除了雷聲,雨聲,我們還會看到什么?
生:還會看到風。
生:天上全部都是烏云。
師:可謂烏云密布。
生:還有閃電。
師:那夏天的雨常常是這樣的,這讓你的心里有怎樣的感受呀?
生:爽!
生:跟他一樣的感受。
師:我們對夏天的雨是這樣的感受,而蘇軾在六月二十七日遇到了一常大雨,不知道他的看到了哪些景物?請同學們自由地讀一讀,找一找。
生:(讀)讀得非常好。
師:再請一位來讀,請同學們思考一下有哪些景物?
一生再讀。
師:敢不敢一起讀?
生齊讀。
師:蘇軾在下雨時候看到了什么樣的景物?
生:天上的烏云。
師在“黑云”下打了三角。
接著又標出了白雨、卷地風、水。
師:請同學們再讀一讀,看看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蘇軾看到的景物是怎樣的?
生讀,并體會。
“黑云翻墨未遮山”的教學實況:
我問孩子:“雨前,你看到什么樣的景物呢?讀一讀……”
“黑云翻墨未遮山。”
“你看到了什么了嗎?”我問。
“我仿佛看到天空中縷縷烏云。”
“你看到天空中烏云縷縷?”
“我仿佛看到了一層層的烏云遮住了頭頂的天空。”
“仿佛是天上的人翻了墨汁,將天空染得烏黑烏黑的,還沒有將山給遮蓋住。”
“啊,你看到的烏云可真是——?”
“奇特”孩子接著說。
“滿天的烏云向著山涌去,給你留下了怎樣的感覺?”
孩子說不出來,就讀了兩次。
我接著開始進一步啟發:“在從你的朗讀中,你特別突出“未”字,你怎么想的?”
“還沒有把天空給遮住了。”
“黑云像用黑色染過的棉花糖一樣。”
“黑云向山涌去,就想一支浩浩蕩蕩的軍隊,千軍萬馬一般。”
我接著問孩子們看了這樣的黑云感覺怎樣。
“氣勢磅礴。”孩子說,然后我請他讀。
“白雨跳珠亂入船”的教學實況:
我啟發道:“這無數個雨滴不停地往下沖,沖到了船上,在這樣的時刻,是怎樣的一種情景呢?讓我們來感受一下。聽一聽這個雨聲,你又看到了什么?”(播放錄音,錄音中雨滴拍打窗臺,拍打木板的聲音清脆而又響亮……)
“你仿佛看見了怎樣的雨滴?”
“我看到了雨滴慢慢地一彈一彈的。”學生說完,我請他讀,他讀得較慢。
“我仿佛看到了雨從天上落下來,落到了地上,濺起了水花。”我聽他這么說,就追問:“雨滴落在船上,濺起了什么?”
“雨滴落在船上,濺起了一個個跳珠。”
“這雨珠是怎樣跳的?你現在仿佛就是一個跳珠。你往哪跳?”我試圖打開學生的想象。
“船中。”學生的回答干脆。
“你這個跳珠搶著往船里跳,你那個跳珠也爭著往船里擠,此刻,跳珠們,你們感覺怎樣?”
“我很開心。”(朗讀讓人聽來真是開心)
“活躍。”(他朗讀讓人覺得跳珠活潑可愛,眾鼓掌)
“激烈的。”(讀得一般)
孩子們讀得不錯,我請每位同學帶著自己的感受與理解,好好地讀一讀。
我也讀了,并追問:“跳珠,恩,這個珠像什么?”
“珍珠。”
“你的感受怎樣?”
“猶如一串斷線的珍珠從天空中灑下來。”
“就像晶瑩剔透的水珠,讓人覺得非常美妙。”
“同時,這樣美的水珠從天而降給你的感覺你如何形容?”
“接二連三,不斷涌入,跳到船上,進入船里,那氣勢多么磅礴,請讀。”
生讀得不錯。
“卷地風來忽吹散”的教學實況:
“蘇軾看到了這么美妙、如此磅礴的水珠,他看得很起勁,正當此時,他的眼前突然再也看不到這風景了。這是為什么呀?”
“卷地風來忽吹散。”
“蘇軾眼前呈現出怎樣的一幅畫面呢?”
“忽然來了一陣狂風。”
“這陣狂風叫——”
“卷地風。”
“你想讓自己活動活動,讓自己變成一個卷地風?”
兩三位學生演示卷地風。
我針對學生為什么那樣演引導深入交流。
請兩位學生讀。
“你見到了什么?”
學生想象,然后我再引讀。
“這風真不是一般的風,正如剛才那位同學說的,這風吹散了布滿天空的黑云。”
板書:
卷地風,它吹散了,吹走了,吹來了,這真讓我。
“卷地風忽然地吹來了,它吹散了烏云,吹停了大雨,吹來了望湖樓下的水如天。這真讓我欣喜啊。”
“卷地風咆哮而來,吹散了天邊的烏云,吹停了滂沱大雨,吹來了美麗的景色,這真讓我心曠神怡呀。”
接著請這兩位同學來朗讀,讀得很有韻味。
“望湖樓下水如天”的教學實況:
“同學們,這卷地風,吹來了望湖樓下的——水如天。”
“你看到那景象了嗎?”
“西湖的水一片汪洋,就像天空一般明凈。”
“這水就像——,就像——”
“天空。”
“此時,你分得清哪是水嗎?(分不清)你分得清哪是天嗎?”(生搖頭)
“你的感受是?”
“水和天融會為一體。”
“水天一色。”
“水和天一樣的遼闊。”
“水和天一樣的明潔。”
我請學生來讀一讀,他讀得很好。
讀出自己的“詩眼”
師:(設置沖突)為什么這么平常普通的雨滴呀、黑云呀等,在蘇軾眼中卻是別有一番情趣的。請你找出最能體現蘇軾的感情的那個字,把它劃出來,好好寫寫自己的感受。
生:劃,并寫寫批注。
生:從“忽”中,蘇軾肯定很驚奇。因為蘇軾看跳珠的時候看得正入迷的時候,一陣風把這個雨滴給吹散了,所以他很驚奇。
師:蘇軾驚奇,驚奇,驚嘆。
生:卷地風來得很快。
生:雨滴走了,烏云散了,留下了如天空般純潔的西湖水。這也讓他驚奇。
生:我從“翻”字感受到了壯觀的場面。
生:我從“跳”這個字看出黑云也很可愛、調皮。
師:跳珠會和剛剛還是黑黑的云朵說什么?
生:報告長官,我們已經著落。
生:讓我的其它兄弟姐妹們慢點下來,讓我請他們穿上雨衣再下來。
師:真是善良的雨滴啊。
生:多下一些雨滴下來吧,我們現在只有我們幾個,多孤單呀。
師:所以,黑云派下來許許多多的雨珠。
師:總結。
師:這首詩很有意思。我們來做個對“對子”練習。
師:“黑云”對—
生:(白雨),
師:“翻墨”對—
生:(跳珠),
師:“未遮山”對—
生:(亂入船)
師:黑云翻魔未遮山,
生:白雨跳珠亂入船。
師:以前還見過這樣的詩句嗎?誰來說兩句!
生: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生: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生:金沙水拍云崖暖,大大渡橋橫鐵索寒。
……
師:這樣的句子就叫做
生:對仗句
師:古詩中的對仗句還有很多,請同學們以后要多多積累。
師:這首詩還有什么特別之處?
生:(動詞多、比喻多、景物多)
師:“一切景語皆情語”,這么特別的一首詩,作者是在怎樣的生活背景里寫出來的呢?
簡介寫作背景。了解了這個,這首詩里的雨還僅僅是雨嗎?還指什么?
生:(生活里的挫折)
師:詩人被挫折打敗了嗎?從哪兒體會出來的?
生:望湖樓下水如天。
師:“詩言志,歌詠言”詩人常常把自己的人生理想,生活態度通過寥寥幾筆的文字含蓄地表達出來。再想一想,全詩除了流露出詩人對西湖雨景的喜愛之情外,還有什么情感隱藏在其中?
生:(豁達、樂觀)
師:對,就是這樣一位豁達、開朗、淡然的詩人,將杭州西湖的這場雨寫得有遠有近、有靜有動、有聲有色、有景有情。讓我們再讀一讀這首詩。
(齊讀)
師:中國有句話叫“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的園林精致秀氣,蜚聲海內外;杭州的西湖則如一幅舒展的畫卷,任意潑墨,淋漓瀟灑,蘇軾在杭州任了五年的知州,他疏浚西湖,成就了“蘇公堤”的美名。“蘇堤春曉”已經成為“西湖十景”之一。(課件出示蘇堤春曉)。他熱愛西湖,他的名字是西湖最好的名片,他與西湖有著不解的緣分。蘇軾對杭州西湖可謂偏愛,這種喜愛之情可以從這首詩中窺見一斑。(出示:《飲湖上先晴后雨》)
生:同學們先讀讀這首詩,把詩句讀正確、讀通順。(指名讀)
師:這首新詩也許同學們還不太懂。老師把一些深奧的詞語解釋注在下面,同學們借助解釋,一邊讀一邊想像蘇軾描繪的西湖風景。(點擊,出示詞語解釋)
師大致講解詩意后讓學生朗讀。(齊讀)
師:說一說,這首詩跟剛才學的這首詩有什么不一樣?(交流)
生:這個雨是蒙蒙細雨,今天學習的古詩是磅礴的。
師:蘇軾真不愧是大文學家,在他的筆下,西湖的景色變換著各種不同的風格。讓我們再來讀讀這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陶醉在蘇軾為我們描繪的美麗的西湖風光之中吧。
作業:
如果讓你給這首詩歸類,你會把它歸到描寫哪類景色的詩中?(指名說)
主題作業:第一組收集描寫雨的古詩句
第二組收集描寫西湖景色的詩句
第三組收集描寫夏天景色的詩句
反思:《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是一首寫景詩。描繪了夏日西湖雨前烏云翻滾,雨中大雨磅礴,雨后風卷天晴的自然景觀。
有老師說:教學中,如果只是讓學生感悟到大自然的變幻莫測是遠遠不夠的,應該讓學生明白詩人蘇軾的創作背景,突出強調那是詩人被貶杭州后所作,且當時蘇軾正值壯年,所謂壯心不已。因此,詩人描寫夏日西湖上那場急來急去的暴雨,恐怕不是簡單地要告訴讀者大自然的變幻莫測。詩人是想借此希冀自己也能像眼前的那場疾雨,盡快得到朝廷的赦免,擁有一個光明的前途,重返仕途,改變當時積貧積弱的局面。
而我在教學中卻認為,不必讓小學生去理解那么復雜的問題。長大之后,經過學習,他們會慢慢明白的。如果在課堂上強要引導學生理解詩人的心境,恐怕會陷入到一種僵局中。因此,我只通過“雷雨”的視頻課件,使學生在視覺和聽覺的雙重沖擊下,受到震撼。接著引導學生讀詩,想象詩中的畫面,獲得深刻的形象感染。再通過讓學生理解:如從“翻”字想象雷陣雨前烏云翻滾的動態畫面;由“跳”“亂”體會雨勢之大之急,雨珠飛濺的動態場景;從“卷”“忽”感受風速快;由“水如天”看出雷陣雨來去匆匆,天氣快速轉晴。幾個詩眼的理解,引領學生親歷古詩境內,讓畫面在他們眼前展現,讓旋律在他們耳畔響起,讓意境在他們心中產生。讓學生感悟自然界的神奇,不也很好嗎?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