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5
這是《7.桂花雨》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導語: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大家學過的課文---《桂花雨》。雖說已經學過,但同一篇文章,不管讀多少遍,總會有新的收獲,不是嗎?既然如此,不妨讓我們再次走進文本,重新品味一番。 板書課題:《桂花雨》。
齊讀課題
過渡:桂花雨,桂花雨……同學們當你一遍又一遍閱讀這篇課文的時候,你的心中涌起的是一種怎樣的情感呀?
生:我的心中涌起的是一種濃濃的思鄉情。
生:我的心中涌起的是作者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師:是啊,這篇課文的字里行間的確彌漫著一股濃濃的思想情緒。
二、品味文本感悟情感
師:請同學們找一找,文中那一句話最能體現濃濃的思鄉情緒?
生:我覺得是母親的這句話“可是母親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了家鄉院子里的桂花”最能體現思鄉情
師:是啊,這的確是一句耐人尋味的話,有著意味深長的含義。
生:我覺得是文章的最后一句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還有那搖落的陣陣桂花雨。”最能體現思鄉情
師:最后一句直接抒發了思鄉之情,可母親的話是如何體現思鄉之情的呢?你是怎么理解“可是母親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了家鄉院子里的桂花”這句話的?
生:我從這句話中體會到,母親雖然離開家鄉,卻忘不了家鄉院子里的桂花。
師:這句話當中的“可是”一詞,你注意到了嗎?從“可是”你體會到了什么?請你細細讀有這個句子的整段課文,看看有什么新的發現!
生:我發現了,作者賞完桂花,捧一大袋桂花給母親,以為母親一定會很喜歡,會說:“好香啊!”沒想到她卻說出這樣的話,所以用“可是”這個詞。
師:事實真像母親說得那樣,杭州的桂花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嗎?請你瀏覽全文,先找找作者描寫家鄉院里的桂花香的句子。
預設:
【“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
【可是桂花的香氣,太迷人了。】
【 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 】
師:是的,這些句子都直接寫出了家鄉院子里的桂花香。請大家細細地讀一讀這幾句話,感受感受桂花的香。請同學們再來看看這些句子里,那些詞突出地說明桂花的香氣呢?
生:我認為“浸”字。這說明了桂花的香氣不是一縷,而是彌漫在空氣之中,人們好像浸泡在桂花的香氣里。
師:看你多會讀書呀!把一個“浸”字理解的這么透徹。透過這個字,我們仿佛看到了那如薄霧一般的桂花香把人們籠罩在其中。
生:我覺得“香飄十里”用的好,因為這個詞很形象的寫出了桂花的香味很濃
師:一個詞語就能讓我們感受到桂花濃郁的香味,生活在這樣環境里的人們該是多么的幸福啊!
生:我也覺得“香飄十里”用的好,因為這個詞寫出了桂花香的范圍很廣,表現了桂花的香
師:是啊,多么香的桂花呀!家鄉的人們每天生活、工作在被桂花香氣籠罩的村子里,是多么美的享受呀!。
生: 我覺得“浸”字用的好,因為“浸“字表現了桂花香把村子籠罩在其中,把無形的香味化為有形的情景。
師:你把這個字化抽象為具體,我們理解起來清楚多了。你的語言表達也像這桂花香一樣迷人,讓我們沉浸其中。
師:通過這幾句描寫,再體會這些詞,讓我們真真切切地聞到了一股濃濃的桂花香。(板書:濃濃桂花香)
看來,家鄉的桂花的確很香啊!
誰再來把這些句子讀一讀,讓我們再來品味品味家鄉院子里桂花的香。
1、讀得有感情,師:你讀得真好,把桂花的香浸透在字里行間,你的朗讀仿佛把我們帶入作者那香味彌漫的故鄉。
2、讀得節奏很好,師:你能抓住關鍵詞,注重哪個字該讀重,哪里該讀輕,很有節奏感。讀得很好!
師:我們再來看一看描寫杭州桂花香的句子。誰來讀一讀?
生讀后
讀得好,師:讀得很美,這一句把杭州的桂花香表現得也很美。
讀得不太好,師:平時還要多注重朗讀的訓練,朗讀水平自然就會越來越好了
【幻燈出示兩個句子】
【1、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2杭州有一處小山,全是桂花樹,花開時那才是香飄十里。】
師:我們來評判一下,家鄉院子里的桂花真的比杭州小山上的桂花香嗎?
師:先找一找兩句相同的地方。
生:都有“香飄十里”一詞。
師:很好。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作者寫家鄉的桂花時,是這樣寫的“ 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可是寫杭州小山的桂花時是這樣寫的:“杭州有一處小山,全是桂花樹,花開時那才是香飄十里。”前一句是“不說香飄十里”,后一句說“那才是香飄十里”,細細品味就能感覺到杭州的桂花比家鄉院子里的桂花香。
生:我也認為杭州的桂花更香。因為,家鄉院里只有一棵桂花樹,而杭州的小山上全是桂花樹,香氣當然要更勝一籌了。
師:你們讀書時關注了關鍵的詞語,并且認真品味,很好。看來,桂花的香味是一樣的,甚至杭州小山上的桂花因為多,更顯的香氣濃郁些。可為什么母親還會這樣說呢?
生:母親其實是喜歡家鄉院子里的桂花,才這么說的。
師:誰來接著說
生:母親對家鄉院子里的桂花有感情,她才這樣說的。
師:說得很好,還有別的原因嗎?
生:母親不是用鼻子在分辨,而是用感情來判斷。
師:是啊!母親這句樸實的話與“月是故鄉明”如出一轍。母親每年都聞著院子里桂花的香味,關注桂花、收獲桂花,體驗著饋贈桂花的快樂,吃著桂花做的糕餅喝著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間。家鄉院子里的這棵桂花,浸透了她的心血和汗水,是母親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還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所以我們不難看出家鄉在母親心中的分量。
此時此刻,我們對母親的內心情感有了比較深刻的體會。同學們能否想象一下這樣一幅情景:有一次,我又帶回了一大袋桂花回家……(母親看到以后,會是怎樣的表情和動作?還可能會怎樣說?)
指名說一說
生:我帶著一大袋桂花回到家,當時我很高興,以為母親看到桂花以后一定會很開心的。沒想到母親看到桂花后并沒有很開心,而是搖搖頭對我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了家鄉院子里的桂花”
師:想象的很豐富,補充的很有意境。誰還能補充的更好?
生:我帶著一大袋香香的桂花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想:母親一直以來都很愛桂花,今天我又給母親帶來了這么多的桂花,母親見了一定會特別開心的。我一進家門就迫不及待的把桂花送給母親。只見母親輕輕聞了聞桂花的香味,抬起頭來凝視遠方意味深長的說:“哎,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了家鄉院子里的桂花”
生:母親還可能雙眼滿含淚花,動情的說:“哎,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了家鄉院子里的桂花”
師:老師把大家的想象變成了語言文字,加在句子當中,我們再來讀一讀,感受感受。
學生配樂朗讀: 母親望著手中的桂花,深情地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了家鄉院子里的桂花。” 師:我聽出母親想家了。 母親抬頭望著天空,輕輕地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了家鄉院子里的桂花。” 師:我仿佛看見了母親那思鄉的眼神,對著天空久久凝視。 母親深情地望著我,眼中閃著淚花,輕聲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了家鄉院子里的桂花。” 師:我感受到母親對家鄉的思念、對家鄉的不舍、對家鄉的依戀。
讀得不太好,師:注意語句的節奏,輕重音的把握,多練習讀文。誰還能讀得比他還好
師:這段情景經過大家的想像和添加帶給我們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就是語言文字運用中補白、填空和擴充帶來的效果--- 情境更加具體。
三、回歸情境嘗試文字的實踐運用
過渡:同學們這一段情景描寫讓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桂花香,體會到了母親對家鄉的思念之情。然而真正讓作者終生難忘的不僅是桂花的香和母親的話,更是那帶給作者童年無限快樂的搖花樂和桂花雨呀!(板書:桂花雨 搖花樂)讓我們再跟隨作者穿越到當年的情境中去體驗體驗作者的快樂吧!
默讀課文第5自然段
讀了這一段之后,你體會到了作者當時怎樣的心情?
生: 我體會了作者當時很快樂
生:我體會了作者當時很興奮
生: 我體會到了作者等待搖桂花時的急切
……
說說你從哪里體會到了作者的急切?
預設:
【所以,我總是纏著母親問:“媽,怎么還不搖桂花呢?”母親說:“還早呢,花開的時間太短,搖不下來的。”】
【幻燈片出示】
1、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曾經“纏”父母時的情景。
(1)指名請兩位學生說說自己纏父母時的樣子,體會句子的情感
(2)你覺得文中的“我”會怎樣纏母親?
生:我覺的“我”會一直跟在母親的身后,不停地問母親“媽,什么時候搖桂花?”
師:你是這樣想的,請你把你想的加在文中“纏”字的前面。
生:我覺得“我”會抱著母親的胳膊不停地搖來搖去,纏著母親問“媽,怎么還不搖桂花呢?”
師:的確很纏人。請把你的想法也寫在文中“纏”的前面
生:我覺得“我”會摟著母親的脖子,調皮的問:“媽,怎么還不搖桂花呢?”
師:真會纏人啊!請把你的想法也加在文中“纏”字的前面
師:纏人就只會說這一句嗎?想想我可能還會怎么說?
生:可能會說:“媽,我都等不及了,到底要什么時候才能搖桂花呀?”
師:對,可能會這樣說
生:我可能會說:“媽— 桂花都開好些天了,怎么還不能搖呀?”
師:是啊,我真的好著急呀!
2、面對“我”的纏,想象母親會如何對我說?
生:母親不耐煩地說:“還早呢,花開的時間太短,搖不下來的。”
師:加了表情。請你把它加在原文中
生:母親摸著我的頭,輕輕地對我說:“還早呢,花開的時間太短,搖不下來的。”
師:加了一個動作。請你也把它加在原文中
生: 母親拉著我的手,慈祥地對我說:“還早呢,花開的時間太短,搖不下來的。”
師:加了一個動作和一個表情,情境更具體了。請你也把它加在原文中。
師:我們再來想一想母親還可能會怎么對我說?
生:母親可能會對我說:“孩子,你太著急了,桂花才開,搖不下來的。”
師:想得很合理。請你把它寫下來吧
生:母親可能會說:“不要著急,孩子,再過幾天就可以搖了。”
師:多慈祥的話語,請你也把它寫下來。
……
過渡:同學們剛才在這一處情境描寫中,幾位同學通過自己的想象,在原文中添加了一些詞語或是改變了人物的語言使文章變得更加具體了。這就是語言文字的魅力。
然后出示一位學生針對本情境添加后的照片,給學生一個范例。
師:同學們,讓我們看一看這是一位同學在自己的書本上添加人物語言、動作、神態以后產生的效果。大家細細品味,看看和原文比較有什么不同感受?
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在原文的基礎上適當進行補白、擴充或是添加,使文中的情境情景描寫更加具體。
【幻燈出示學生的原文照片】
【幻燈出示整理后的文章片段】指名請學生讀一讀
【我走到母親身邊,緊緊抱著母親的胳膊,搖來搖去,仰起臉焦急地纏著母親問:“媽,你快說呀!到底什么時候才能搖桂花呀?人家都等不及了。”母親把我拉入懷中,輕輕的摸著我的頭,微笑著對我說:“傻孩子,不要著急,再耐心等兩天。過兩天就可以搖了。”】
師:這樣一添加,和原文比起來,一位纏人的孩子,一位慈祥的母親就這樣清楚地浮現在我們的眼前,經過這位同學的想象和添加,這處情境描寫變得更加具體了。
過渡:同學們,我們再來看看“搖桂花”這一部分情境描寫更加的美!
幻燈出示搖桂花時的句子:
【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著桂花樹,使勁地搖。搖呀搖,桂花紛紛落下來,人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我喊著:“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可惜有很多的精彩的動作和神態,作者也沒有給我們呈現出來,就請同學們展開自己的想象試一試把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及心理描寫添加到這段情境中去,使這部分情境更加具體。 學生動筆練習拓展本段 配樂朗讀添加后的段落和原段進行比較,體會情境之美。 生: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著桂花樹,使勁地搖。我雙手緊緊抱著樹干,使出渾身的勁,一邊喊一邊搖。搖呀搖,桂花紛紛落下來,人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我在桂花雨下,張開雙臂,繞著樹歡快地奔跑,我一邊跑一邊大聲的喊:“啊,好像下雨呀!好想的雨呀!”
師:這樣一段情景描寫讓我們看到了一位快樂的孩子在桂花雨下歡快地奔跑。這是一幅多么美麗的圖畫呀!我們仿佛看到了那紛紛的桂花雨。(板書:紛紛)
生:這下,我可樂了,奔出院子,高興地喊:“可以搖桂花嘍!可以搖桂花嘍!”我來到桂花樹下,雙手緊緊抱住樹干,用盡力氣瘋狂地來回搖晃著桂花樹。搖呀搖,桂花紛紛從樹上飄落下來,落在我的頭上、肩上、身上,我伸開雙手接著落下的桂花,然后我猛地把滿手的桂花拋向空中,然后在桂花雨中翩翩起舞,我一邊跳一邊興奮地喊道:“啊!下桂花雨嘍!下桂花雨嘍!好香的雨啊!”
師:多么快樂的小姑娘!多么美的情境!多么令人難忘的搖花樂呀!(板書:依依)
四、總結全文
同學們在這堂課中,我們品味了桂花的香;感受了桂花雨的美;體會到了濃濃的故鄉情;最重要的是大家嘗試了如何通過填空、補白、擴句等形式使文章的情境更加具體。
五、板書設計
桂花雨
濃濃桂花香
紛紛桂花雨
依依搖花樂
切切故鄉情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