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5
這是四年級語文上冊第18課《頤和園》課后反思,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作為我校語文小組組合教學整體構建的驗收課,我講授了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18課《頤和園》,課后結合同仁們的講評,反思如下:
一、對教學內容的反思
這篇課文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全文層次清楚,首尾呼應,語言生動優美、具體形象,處處洋溢著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的學習,欣賞頤和園的美,感受頤和園的美,培養審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與此同時學會默讀課文,學習遣詞造句的準確,體會語句的具體形象,領悟課文的寫作順序,學習并體會課文抓住特點寫景狀物的方法。
二.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根據合作教學整體構建的教學模式,這節課分為五個教學環節:1、明確目標,導入新課;2、初讀課文,整體掃描;3、自學合作,層層推進;4、總結全文,激發情感;5、總結寫法,拓展練習。
在這一課時中我首先簡介頤和園,播放相關圖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愿意課文內容。出示小組合作學習目標,在學生通讀全文,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理清課文的寫作順序,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再出示小組合作探究,讓學生當導游或者在喜歡的地方拍照激發學生合作探究學習。在分組自學過程中,分別出示相應的自學提綱引領學習。細讀課文時,注重引導學生領悟語句,品味語言美。本文用詞準確,語句優美,從重點詞句內容和表達方式上引導學生探究,使學生體會到,長廊、佛香閣、昆明湖等景物的特點不同,作者描寫的方法也不同。教學過程中安排的兩個拓展練習,旨在幫助學生理解作者的描寫順序,激發學生無盡的想象力,積累優美詞語。在教師總結全文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再次感知文章的優美語言與寫作順序時,運用配樂朗讀的形式,讀出欣賞、贊美、陶醉的情調,形成情感共鳴。整堂課的教學過程比較符合整體構建所提倡的整體性原則。
不足之處是對于本節課知識樹的展示僅限于初讀課文后的整體感知,而不是課上根據學生對文本的層層理解動態生成的。
三、對教學效果的反思
在本課教學中,我注重讓每一位學生都學有所獲,通過小組自學、合作、探究學習,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交流討論,自由發揮,自由想象,在多種觀點的碰撞與交流的體驗中,獲得了閱讀的樂趣,使語文課做到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統一。課堂上,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不僅引導學生讀懂文本內容,還使學生領悟文本的語言藝術和表達方法,同時還讓學生懂得怎樣運用這些方法去寫作,來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
一節課下來,留給自己的是太多的思考,我愿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在同行的幫助下,不斷探索,不斷改進,不斷創新。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