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31
這是二年級下冊語文《雷雨》教學教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雷雨》是部編版教材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用字精煉而且準確,語言優美而生動,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雖然篇幅比較短小,但文章內容生動,課文插圖優美,學生可以以學習文本為契機,親進大自然,養成觀察的好習慣,增添生活的樂趣。現在淺談對于“雷”和“垂的教學設想。”
一、為了讓學生更快更直觀的進入學習狀態,在課堂導入時,可以合理利用教材資源,抓住重難點“雷”字,找到突破口,嘗試這樣的設計展開教學:
師出示課題《雷雨》,學生讀題。
師:“雷”是指什么?“雨”又是指什么?
生:“雷”是“打雷”“雷聲”“雷電”……
“雨”是“下雨”“大雨”……
師:“雷雨”合起來就是——打雷下雨。
(緊抓課題,從題入手,合理利用拆分詞語法初步理解什么叫“雷雨”,使學生明白本節課的主要學習內容)
師:在生活中你見過這樣的景象嗎?在哪個季節見的最多?
一般打雷的時候還會有什么?(閃電)
(讓學生充分聯系生活實際,學會傾聽別人的發言,養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師:其實,閃電就隱藏在“雷”字里面,這是一個象形字,古人不知道用什么表示時,就直接把當時的樣子畫了出來:甲骨文中間象閃電,圓圈和小點表示雷聲。本義:云層閃電時發出的巨響。整個字形是雷聲和閃電相伴而發生。課文中哪個自然段也寫了這種自然現象?趕快去找一找吧!
生:讀書后找出第三自然段:“ 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
(“雷”的字理和本義和課文敘述的內容非常吻合,可以緊抓這個契機,讓學生帶著課堂所思學習。)
師: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觀察到打雷閃電只后總要下雨,出示小篆的上面是“下雨”,下面是“雷聲”,表示打雷下雨。你再從課文中找找,還有哪個句子寫到了“雷”?是不是和“雨”在一起?
(學生繼續帶著問題讀書。)
生:“漸漸地,漸漸地,雷聲小了,雨聲也小了。”
師:“雷”和“雨”同時存在,早已是形影不離的好朋友,“雨”還懂得謙讓。指導學生規范書寫“雷”,注意上面“雨”字頭的變形避讓原則。
過渡:打雷閃電的時候,周圍還有哪些變化?學生看視頻。
整個環節的教學緊緊圍繞“雷”展開,從字理到文本,再從文本到字理,引導學生從文本獲取有價值的信息,也是學習的一個重要的方法和能力。這樣的學習,將單純的老師的講解和學生的探索發現結合起來,即學習了文本,又激起了孩子的探究欲,扎實的有層次的字理教學,“雷”從象形字到會意字的演變學生比較輕松地學習。
二、根據情境,深入教學“垂”,理解作者語言表達的準確與形象。
出示: 忽然一陣大風,吹得樹枝亂擺。一只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
師:網是蜘蛛結的,蜘蛛平時就生活在網上,怎么會垂下來?
生:大風吹得樹枝亂擺?學生做亂擺的樣子。
師:蜘蛛網結在樹杈上,刮大風時,吹破網,所以蜘蛛才會?
生:“從網上垂下來”?
師:什么叫“垂”下來?
生:落下來 掉下來 砸下來
師:出示蜘蛛從網上“垂”下圖,結合課文內容想一想:
為何作者要說“垂下來”?
(學生根據老師給的插圖,和原文的句子,深入探討作者用詞的準確)
生:小組討論后分享:
生1:蜘蛛有絲,蜘蛛絲就是蜘蛛吐得,帶著絲下來,就是“垂下來”。
生2:大風把蜘蛛網吹破了,蜘蛛被細細的絲掛著,往下落。
生:老師,蜘蛛絲得多結實呀!那么細還能掛上一蜘蛛?師:(補充了解蜘蛛絲及在生活中的運用)
生3:蜘蛛應該很慌亂吧!垂下來后就逃走了。
師:你看,一個簡單地“垂”字,為什么好?
引導學生說出:比“落”好,因為風大,蜘蛛不會悠閑的“飄落”;比“掉”好,因為有絲牽著蜘蛛;比“砸”好,因為蜘蛛不是龐然大物。這個“垂”把風大而且急,吹破蜘蛛網,蜘蛛的慌亂而逃寫得多么的形象呀!
(抓住這個“垂”字,充分解讀文本,引導學生理解、分析、品評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性,初步感悟作者的表達。)
這是兩個不同的教學片斷,我們都可以嘗試從課文中關鍵的字出發,從漢字的本真出發,合理利用文本,深入解讀文本,培養學生帶著問題思考的能力,即進行了識字教學,又對閱讀教學有引領的作用。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