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9
這是《25.杜甫詩三首》導學稿,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學習目標】
1.了解每首詩創作的時代背景,理解每首詩的思想感情。
2.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
3.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現手法,把握詩的景與情、事與情,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
【學法指導】
1.反復誦讀,在朗讀中加深對詩歌的感情的理解。
2.了解作者生平及各首詩創作的時代背景,有關泰山的地理知識和“安史之亂”的歷史知識。
3.發揮自己的想像,抓住詩中關鍵的詞句,設想詩人當時所處的情境,從而品味詩歌的意境。
4.將三首詩從時代背景、體裁、主題等方面進行比較閱讀。
【學習過程】
一、預習指導
1.關于作者
杜甫是____朝偉大的_________主義詩人,字子美,詩中常以少陵野老自稱。后人稱他為_________,稱他的詩為_________。另外,由于他做過工部員外郎,所以人們又稱他為_________。杜甫的創作歷程,可分為四個時期:讀書和壯游時期,如《望岳》一詩表現了他青年時代的氣概和抱負,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品;長安十年時期,創作出了像《兵車行》《麗人行》《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等杰出的現實主義詩篇。此時詩的風格情調,也由早期的熱情奔放、樂觀坦蕩變得悲壯凄涼,形成“沉郁頓挫”的詩風;戰亂流離時期,震撼著詩人的心靈,使他寫出了《春望》《北征》和“三吏”(《石壕吏》《 》《 》)、“三別”(《 》《 》《 》)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愛國思想的不朽詩篇,并達到了現實主義的高峰;漂泊西南時期,詩人棄官、漂流、病死,期間創作了《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大量名作。
關于古體詩。
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多數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或七言句為主而雜有長短句的;平仄沒有嚴格的限定,體現自由的抑揚韻律;用韻比較自由,可以一韻到底,也可以換韻。從句式方面看,古詩一般四字為二二式,五字為二二一式或二一二式,七字為二二二一式,有時因表意需要而有特殊情況。《望岳》是一首五言古詩,句式有“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關于近體詩
近體詩是指在唐代形成的格律詩。近體詩從句式上說有五言、七言之分;從篇幅上說有律詩、絕句兩種。律詩分五律、七律兩種。全詩共四聯,頭兩句叫首聯,三、四句叫頷聯,五、六句叫頸聯,七、八句叫尾聯。中間兩聯要求對仗。二、四、六、八句尾要押韻,通常押平聲韻。
2.一讀課文,給加點的字注音。
岱宗( ) 決眥( ) 濺淚( ) 簪( ) 逾墻( )
鄴城戍( )( ) 老嫗( ) 幽咽( )搔更短( )力雖衰( )
3.二讀課文,注意詩歌的韻律、節奏感,自主體會詩歌的竟境美。
4.三讀課文,摘錄你最喜歡的詩句,反復誦讀,直至會背,然后說說欣賞它們的理由。(三句以上)
5.我的疑問、發現(在初讀過程中產生的疑問或發現)
二、課堂導學
(一)聽說訓練
課前按序演講。要求脫稿,口齒清楚,聲音響亮。記錄積累演講內容,演講的關鍵詞。
(二)研討探究
1.導入新課
2.結合“預習指導”檢查預習,交流預習所得。
3.學習《望岳》
(1)這首詩歌描寫了泰山怎樣的特點?從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來?
(2)全詩中最讓你感到心胸激蕩的兩句?說說偏愛這兩句的理由。
(3)詩題叫《望岳》,可見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詩中句句都是寫“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遠有近,
有虛有實。試以兩句為一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樣的不同?
4.賞析《春望》
(1)討論與交流:這首詩與《望岳》在內容上有哪些不同?詩歌風格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2)學生合作討論,完成課后練習三。并分別以這兩首詩的題目為上、下聯的開頭,試寫一組對偶句。
(示例:《望岳》敘寫少年志,《春望》抒盡家國愁)。
(4)有人將“國破山河在”一句中的兩個字調換了一下位置,便成了一條保護環境的警示語,你也試試看。
5.閱讀《石壕吏》
(1)學生譯讀全詩,借助注釋和參考資料,疏通詩文大意,并在小組內交流。
(2)探究交流:杜甫曾言“語不驚人死不休”。你認為在這首詩中有哪些驚人之語?試作賞析。
三、鞏固導學
1.背誦三首詩。
2.完成《語文作業本》。
四、讀寫拓展
(一)悅讀時間
李白沒有暮年,杜甫沒有青年
(李新剛)
一個是“詩仙”,一個是“詩圣”,這名號就注定了他們一個是天上飛的,一個是地上走的。天上飛的詩仙浪漫飄逸,地上走的詩圣沉重凄涼。
李白很豪放,他由“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而進入仕途。他用烈酒和著盛唐香艷的脂粉,把佛道心境,融進歌舞聲色,描繪出一幅幅天上人間。他用浪漫的胸懷,以詩歌開路,闖進了大唐圣殿。在不得志的時候,他吼著“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而走進江湖。
李白很瀟灑,一直是要“仗劍去國,辭親遠游”。他每走到一處,可以說“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問何處是他鄉”;李白從來不會問,“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他想去旅游,可以說“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他如果想上天,說“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他要是高興,說“人生飄忽百年內,且須酣暢萬古情”;他要是發愁,他說“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這是一個悲也千古、樂也千古的人。李白也狂,狂得天真可愛,不矯情,不造作,愛就磊磊落落地愛,恨就不加掩飾地恨,他熱情地擁抱自然,擁抱生活。
酒是李白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沒有酒就沒有李白那華麗的詩篇。比如:“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劍是李白的隨身之物,更是他濟蒼生、安天下的理想象征,“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月是李白的浪漫主義的代表,李白有不下幾百首詩都提到了“月”,“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都是膾炙人口的名句。
李白沒有暮年,而杜甫沒有青年,因為苦難加深了他臉上的皺紋。
提起杜甫,就會在人們的腦海中閃出一個畫面:一個消瘦、清癯,雙眉緊蹙,憂心忡忡,但又昂首向天,堅忍不拔的老人,拄著拐杖從溪畔、從茅屋蹣跚走來。
杜甫是苦難歷史的見證人。他一生將自己與國家的命運聯系在一起,深切地同情人民的苦難。苦難使他過早地衰老。
面對那樣一個社會環境,他不得不用他沉重的肉身和悲痛的詞句來承擔一個社會的悲哀。當然,這些是非他所能承擔得了的,但是他義無反顧。也許正是他的沉重,令后人感覺到他內心的蒼老,所以每次吟唱他的詩歌,總是將他想象得那么老,雖然那首詩歌或許是他年輕時作的。
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在《江村小景》中,“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儼然一個真正的老年人了,可這時他的實際年齡只有四十多歲。
請以“我想對杜甫說,詩人啊,你………”的句式,談談你學了《杜甫詩三首》的感受與收獲。(100字以上)
(二)徜徉詩海
早 梅
張 謂
一樹寒棒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①。
【注】①銷:同“消”。
(1)自古詩人以梅花入詩者不乏佳篇,有人詠梅的風姿,有人頌梅的神韻,本詩則側重寫梅的什么特點?從哪句詩可以看出來?
(2)本詩主要表現了梅花怎樣的品質?
(三)文言津逮
老 馬 識 途
管仲、隰朋從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注釋:①管仲、隰(xī )朋:皆齊桓公時大臣,幫助桓公成就了霸業。孤竹:古國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歸途。③掘:挖。
(1)解釋加點的詞
春往而冬反( ) 迷惑失道( )遂得水( )
(2)翻譯
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
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
(3)文中故事是成語 的來歷,現比喻
【學有所感】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