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9
這是《物種起源》教學反思,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1859年,英國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問世,在這部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的巨著中,達爾文用極其豐富的確鑿可靠的材料,分析論證了生物物種的進化是在不斷地自然選擇的過程中實現的,只有那些適應環境的物種才能生存下來并繁衍后代,而那些與環境不適應的物種就會逐漸地被淘汰。于是,達爾文便有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哲理傳世。
恩格斯曾把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列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因為這一學說能夠科學地解釋生物界的自然現象,對人們正確認識生物界具有重要的意義。
其實“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僅是對自然選擇的高度概括,也是對社會選擇的高度概括。因為它同時也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即每一次生產關系的重大調整都是為了適應生產力的發展,那些阻礙歷史車輪前進的,腐朽的,舊的東西終究是要在社會選擇中被淘汰的。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和必然結果.“沉舟側畔千帆,病樹前頭萬木春”,在不斷的優勝劣汰的社會選擇中,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在不斷提高,這就是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的社會意義只所在。
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思考,那就是我們必須永遠也不能滿足現狀,永遠也不能停滯不前,因為整個社會在不斷地向前發展,如果現在我們還對一些新生事物一知半解,還在用傳統的商業手法去生搬硬套市場經濟原理,那么我們就會在社會選擇中被淘汰。這絕非在危言聳聽,因為競爭是殘酷的,市場是無情的。所以我們為了在同業之間生存和發展,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永遠處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努力地去學習,去追趕每一分鐘都在膨脹的知識,并在世界的尖端的科技領域永遠有我們的一席之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永遠適應社會的發展,我們的事業才會無往而不勝。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一閃耀著辯證唯物主義光輝的哲理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前進!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