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9
這是《故都的秋》課題公開課教案,是優(yōu)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故都秋的特點,聯系寫作背景,體會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
(2)引導學生把握文中情與景的關系及文章的結構。
(3)聯系文中所寫的五幅秋景圖,進一步掌握散文“形”與“神”的關系。
2、能力培養(yǎng)目標:
讓學生初步掌握以情馭景、以景顯情的寫作方法。
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
領悟作者流露在文章中的主觀情感,培養(yǎng)人文情懷,提高審美能力。鼓勵學生熱愛大自然,珍惜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的事物。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1)加強朗讀,提高語言鑒賞能力及掌握運用語言表達的一些技巧。(2)通過語言的品味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2、教學難點:
(1)體會作者對故都的秋的贊美之情以及文中流露出的悲涼、傷感之音。
(2)通過閱讀學習故都的秋,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反復誦讀,體味意境。
(2)組織討論法。如對“清、靜、悲涼”等秋的特點的深層把握。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由秋天的圖片及能體現秋特色的音樂導入。
學生暢談在音樂營造的氛圍下,讀圖的感受。
(二)整體感知:
1、集體朗讀課文,感知文中秋的特色。
2、自由朗讀,用自己認為最能體現文章情感的朗讀方式及基調進行朗誦。
3、結合朗讀再談自己對文章情感的認知。
4、指名朗讀,注重對朗讀情感的把握,方法與技巧的指導。(用聲音體現對文章情感的理解。)
5、作者眼中的秋景具有哪些特色?找出文章的文眼。
6、作者在文中描寫了幾幅故都秋天的畫面?
(三)內容賞析
以下活動由學習小組討論完成,教師點撥。 作者眼中的秋景具有哪些特色?找出文章的文眼。 清,靜,悲涼。 作者在文中描寫了幾幅故都秋天的畫面? 秋花、秋樹、秋蟬、秋雨和秋果。
秋花-----清晨秋景圖
秋樹-----秋槐落蕊圖
秋蟬-----秋蟬悲秋圖
秋雨-----秋雨話涼圖
秋果-----秋果奇景圖 作者是如何描寫秋天的景色的? 聽覺、視覺、觸覺多種感官綜合運用,寫出對秋的感悟。 描寫手法上運用聯想、以動襯靜。 選材上選取北國最常見的幾種景致———秋花、秋樹、秋蟬、秋雨和秋果,已顯現處處都能感受到濃濃的秋意——觸目皆秋。 4、為什么北國之秋給作者以悲涼之感?(提示:結合作者生平與寫作背景。)
在作者的心中,“悲涼”不僅是故都賞景的心態(tài),而是整個的人生的感受。
5、你認為郁達夫在文中是頌秋還是悲秋?從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
文中的秋景中融入了作家的眷戀之情和對故都的秋的向往;而作家的主觀情感中又有秋的落寞,而且全文的基調是憂傷的、悲涼的,因此可以說全文是作者對故都的秋的一曲悲涼的頌歌。從課文中的最后一段“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愿意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可以看出作者對北國之秋的贊頌之情。
(四)拓展延伸 用自己最熟悉的方式展示五幅圖中的一幅。(繪畫、文字……) 描寫秋景(寫身邊的秋景),150字左右。 成果展示:師生相互評價。(在背景音樂下誦讀自己的文段,賞析圖畫。) 文字類:教師
(2) 陣陣秋風襲來,卷起片片落葉,宛如一只只黃碟在空中翩翩起舞。路人形跡匆匆,奔向自己的目的地。一個人緩緩的走在大街上,耳邊傳來一陣陣熟悉的音樂聲,茫然地望望四周,不知道我的停靠點在哪兒。遠處,往日廣場的熱鬧已不復存在,留下的只有落寞與寂靜,幾只不知名的小鳥閑庭信步,獨自享受著空曠的環(huán)境。
繪畫類:秋槐落蕊圖
評價:以鼓勵認可為主,提意見要委婉、中肯。 小結: 故都的秋是一首詩,深沉而含蓄;故都的秋是一幅畫,美麗而落寞 ;故都的秋是一支歌,憂傷而蒼涼;故都的秋是一杯茶,苦澀而清醇。在文章中我們一起品味了秋的清,靜,悲涼,感受了作者的落寞與悲涼。
(六)作業(yè):
1、完成課后習題。
2、收集描寫秋天的詩、詞、文中的佳句。
3、運用情景交融的寫法寫一段景物描寫。
(七)板書
秋花-----清晨秋景圖
秋樹-----秋槐落蕊圖
秋蟬-----秋蟬悲秋圖 :清,靜,悲涼
秋雨-----秋雨話涼圖
秋果-----秋果奇景圖
(八)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通過圖片音樂導入,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情境,迅速的把學生帶入到學習中。緊接著通過誦讀加深對文本的理解,特別是用聲音闡述對文本的理解,加強學生對朗讀重要性的的認知。然后能力培養(yǎng)中,著重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方式理解文本,特別是寫作和繪畫能力的培養(yǎng)。不足之處在于,課堂內容龐大,一課時恐有不足。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