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8
這是《再別康橋》原文及賞析解讀,是優(yōu)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再別康橋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云彩。
* *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 *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橋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 *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 *
尋夢?撐一支長蒿,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 *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 *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云彩。
《再別康橋》
徐志摩所說的“康橋”,現在通譯為“劍橋”,也就是英國劍橋大學的簡稱。徐志摩曾在這里學習和生活過兩年。1928年,他故地重游,在歸途中寫下了這首。
詩人選取了幾個有代表性的景物和事件,在表現康橋美景的同時,又抒發(fā)了對往昔生活的向往,以及再別時的惆悵之情。
在第一節(jié)中,詩人連用了三個“輕輕”,這是為什么呢?詩人又見到日思夜想的母校,心情一定十分激動;懷念起從前美好的時光,心中一定充滿了甜蜜;時光荏苒,物是人非,心里定然又溢滿惆悵;想到相逢不久即將別離,心中必然充斥著感傷。然而,這一切的一切,詩人都沒有明言,只用了三個“輕輕”,就把它們囊括其中。同時,“輕輕”兩個字的重復使用,也為全詩奠定了一個舒緩而略帶憂傷的抒情基調。第一節(jié)的最后一行,點明了時間是在黃昏。這點非常重要,因為后面相關的景物與事件都和黃昏這一時間段息息相關。
第二、三、四節(jié),詩人分別描繪了康橋有代表性的三處景物,——河畔的柳樹、河中的青荇以及榆蔭下的一潭。由于時處黃昏,柳樹染上了夕陽的余光,搖身變成了金柳,仿佛新娘般艷麗嬌羞。倒影投波,美艷萬分,令詩人沉吟不已。康河的水十分明凈,水中青荇歷歷可見。愛屋及烏,詩人因為熱愛康橋,所以對康河里的水草也充滿了柔情,寧愿化身其中,以期能和康橋永遠在一起。而榆蔭下的潭水,景色更加絢麗。只見夕陽中的霞光與綠色的浮藻揉碎在一起,紅綠斑駁,宛如彩虹般燦爛。
有這樣美的景物,怎能不令人心向往之?于是,詩人在第五節(jié)中,便有了撐篙尋夢、星夜放歌這一浪漫且有些近乎瘋狂的舉動。這一事件的描述,也許是詩人真實的回憶,也許是詩人虛擬的想象,當然,無論哪一種情形,都是詩人深摯感情的自然流露。接下來,詩人筆鋒一轉,第六節(jié)又回到了別離的主題。文筆大起大落,而轉折處卻極其自然,絲毫看不出人為雕琢的痕跡。而第七節(jié)中的四行仿佛更是渾然天成,把詩人的情感推上了高潮:“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高潮處不是放歌,而是沉默,意味悠遠。柳永在《雨霖鈴》中寫到“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蘇軾在《江城子》中說“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都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絕妙手筆。順便提一下,頂針手法的運用,是使六、七兩節(jié)行文流暢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最后一節(jié)中,詩人又連用了兩個“悄悄”,暗示心情的黯淡與憂傷。同時,運用反復的手法和第一節(jié)相呼應,把惜別的惆悵之情表現的淋漓盡致。
《再別康橋》
與朱湘的《采蓮曲》一樣,徐志摩的也是以寫境為主。也就是說,詩人沒有直接吐露心扉,而是借助意象來間接傳達,因而使詩中飽含意境。同時,詩人的情趣和所描述的意象之間水乳交融,使詩歌的意境變得十分濃郁。這是使人合卷難忘、回味悠長最主要的原因。
這首詩共八節(jié),每節(jié)四行,隔行押韻,逢節(jié)換韻,韻式為偶韻abcb。每節(jié)的第一、三行稍短,第二、四行稍長,抑揚有致,節(jié)奏感很強。全詩語言婉轉流暢,好似娓娓道來,沒有絲毫矯揉造作的痕跡,比《采蓮曲》稍嫌形式化的語言略勝一籌。唯一的缺陷,就是全詩很難劃分出一種有規(guī)律的音步,這一點,就不如《采蓮曲》之鏗鏘有致了。如下所示: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云彩。
* *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 *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橋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 *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 *
尋夢?||撐一支|長蒿,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 *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 *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云彩。
如“波光里的|艷影” 、“軟泥上的|青荇”等,雖然單獨成句又單獨成行,但由于有輕聲字“的”存在,使其成為一個不可再分的6字短語,因此只能讀成一步。其中,“的”作為輕聲字其實等同于“|”,朗誦時不必在“的”后再做停頓。因此“的”后其實不必再標注“|”,之所以還標上,是為了方便閱讀和理解。
幼兒園學習網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