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8
這是《陳情表》實用教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熟讀全文,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的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
2、注意作者的處境和在文中表露的情感。
3、背誦全文
教學重難點:
在較短時間內把握文意且背誦全文;理解作者當時的處境和李密祖孫間真摯深厚的感情
教學方法設計:
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強的傳世名作,宜采取多種方法反復誦讀
教學類型:新授課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整體感知全文,把握文章的結構脈絡。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讀《報任安書》不下淚者,其人必不為人。
百善孝為先,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但在古代,忠的思想也占據著人們的心靈,這就造成了有些人在忠與孝前的矛盾心理,到底孰輕孰重,如何選擇呢?下面就讓我們從李密的《陳情表》中尋找答案。
二、作者簡介:
李密自幼喪父,母改嫁,賴祖母劉氏撫養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鄉里。
李密為人剛正,頗有文名,年輕時曾仕蜀漢,表現出相當高的外交才能。晉武帝為穩定局勢,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號。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薦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應召。后來晉武帝征召他為太子洗馬,催逼甚緊,于是寫下了《陳情表》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為理由婉言辭謝。
三、解題:
體裁: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陳述已見的一種奏章(如《出師表》)。
“陳”是陳述的意思,情:(1)情況(事實);(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3)情理(忠孝之道)。
四、整體感知:
1、 學生朗讀全文,注意劃線字的讀音。
臣以險釁 夙遭閔兇 門衰祚薄 煢煢孑立 床蓐 猥以微賤 非臣隕首
責臣逋慢 猶蒙矜育 過蒙拔擢 寵命優渥
2、指導學生朗讀全文,提醒學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調。
第一段:凄苦,悲涼;
第二段:感激,懇切;
第三段:真摯,誠懇;
第四段:忠誠,懇切,期待。
五、分析第一段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李密要想說服晉武帝,是應該先曉之以真情呢,還是喻之以大義?是的,李密先自訴家庭的悲慘境況,讓晉武帝一開始就落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凄苦悲涼的氛圍之中。
(1)學生齊聲朗讀
(2)指導學生背誦第一段。
總起:臣以險釁,夙遭閔兇。那么他遭遇了哪些磨難和辛酸?
父死母嫁
【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p>
祖母撫養
【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p>
少年多病
【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無親無戚
【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 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p>
祖母病臥
【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3)品味文章當中所體現的情感:
比如: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四字駢句,語勢連貫、緊湊,不拖沓,讓人感到災禍接踵而來,以情動人,讓晉武帝化嚴為慈。
比如:“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直陳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單,孤獨寂寥,極為形象地表現出來,讀之讓人動容感人。
作者這個“九歲不行”,又是“既無叔伯,終鮮兄弟”,又是缺親無故,又沒有童仆的清貧之家的幾世單傳的孤根弱苗的成長,飽蘸著祖母劉氏多少關顧之愛,傾注了祖母劉氏多少矜憫之情,耗費了祖母劉氏多少操勞之力!不妨說,祖母虔誠不渝地把自己全部的智慧、熱血、精力乃至生命都放在撫養作者上面,讀者怎不被浸透在一種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氛圍之中而對作者產生深切的同情呢?
僅僅有第一段的悲苦說辭,能夠打動陰險多疑的晉武帝嗎?晉武帝會不會認為這是他為保留名節堅辭不仕的托辭呢?這個問題對于李密來說至關重要 , 這關系到他的身家性命。下面我們來看下面的內容。
六、分析理解第二段
(1)學生齊聲朗讀第二段。
(2)找學生翻譯本段內容。
(3)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討論后作答。
問題:本段有一句關鍵語句,“泄露”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我們來找到它。
提示:討論得出:“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問題:結合文章寫作的歷史背景,討論分析,“進”難在哪里,“退”,難在何處。
提示:進,無以報答祖母養育之恩;退,不能回報朝廷知遇之情。 “臣之進退,實為狼狽”。這個結論含蘊精警,表面看來它有對武帝的忠敬之心,又有對祖母的孝順之情,使武帝意識到作者的真情實感一一出自肺腑,句句有理,處處合情,部分地消除了對作者的某些疑慮。
七、分析理解第三段
(1)學生齊聲朗讀第三段。
(2)指導背誦第三段。
孝治大道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p>
不矜名節
【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p>
寵命優渥
【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祖母病篤
【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不能廢遠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3) 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討論后作答。
問題:本段第一句話在全段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提出一個終養祖母的“理論依據”,使之既合情合理又合法。
問題:作者接著提起自己在前朝為官的經歷,是否是閑筆?結合《陳情表》一文第一讀者的特殊身份,深入探討。
提示:從歷史背景上看,雙方關系微妙。作者是前朝官員,陳情的對象是今朝的君主,為打消對方的疑慮,自己“本圖宦達,不矜名節”的人生目標就必須表明,此處一筆,不著痕跡,但卻正是問題關鍵所在。
(4)李密最擔心晉武帝懷疑他哪一點?他是怎么為自己辯解的?
提示:矜守名節。古代崇尚一種觀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晉文人名士最重氣節。晉武帝同樣怕李密也是矜守名節。本圖宦達→至微至陋→過蒙拔擢→豈敢盤桓。
(5)品味體會作者的情感:
比如: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以落日喻人命,貼切在刻畫了祖母蒼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濃烈的抒情色彩,能極大地引發讀者的同情;“朝不慮夕”雖是夸張卻給人無可置疑的真實;再加上四字駢句,有詩一般的韻律,如泣如訴,讀之無不令人動容泣下。
比如: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李密,他聰明而又極其細心。他怕武帝認為以一般的孝敬長上為借口,實在為的是消極抗拒皇命,作者又一次綜述了自己跟祖母血肉相連不可或離的緊密關系。他就緊緊的抓住“情”字做文章。因為中國自古奉行“幼有所依”、“老有所終”、“鰥寡孤獨者皆有所養”的倫理道德,所以,在祖母需要我養老送終的時候,我不忍心離她遠去;可面對君主推舉重用我的以生命也難以報答的恩典,我又不能辭卻重任。忠孝難兩全,進退皆難,實在狼狽!國與家,官與私,時時牽絆,去留兩難。
句句含情,又句句是理,凡深明大義之人,看后都會為其情所動,為其理所服,難怪武帝讀完后會由衷地感嘆:“士之有名,不虛然哉!”.隨后罷召,遂了李密對祖母的終養之心。
八、分析鑒賞第四段。
(1)找學生翻譯本段內容。
(2) 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討論后作答。
問題:請找出本段中,作者直接表現陳請目的的語句。
提示:“烏鳥私情,愿乞終養。”
問題:在前三段的情感充分表達之后,作者在第四段提出陳請目的之前還進行了許多鋪墊,是否多余,為什么?
提示:明確提出陳情的目的“愿乞終養”,先盡孝后盡忠。作者先比較自己和祖母年歲,說明盡孝之時短,盡忠之日長,然后提出“終養”的要求。再極其誠懇地說明自己的情況,是天人共鑒。表達自己對朝廷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的忠心。
亞里士多德說:“只有在適當的時候,對適當的事物,對適當的人,在適當的時機下,以適當的方式發生的感情,才是適度的最好的感情。”作者正是運用了最恰當的抒情方式,終于打動了晉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詔”,允其不仕。
九、總結全文
第一段:歷述自己的悲慘遭遇。夙道閔兇
第二段:敘寫進退兩難的處境。辭不就職
第三段:提出以孝治國之大理。愿乞終養
第四段:表明盡忠盡節之誠心。盡忠日長
小結:為了達到“乞終養”的目的,作者首先陳述個人遭遇,祖母情深,作為陳情依據;繼寫進退兩難的狼狽境地,博取晉武帝的同情;再抬出孝治天下的理,同時剖明心跡,排除了不愿做官的政治原因,最后提出解決方案。
孝心無價
作者:畢淑敏
我不喜歡一個苦孩求學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難,父親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學畢
業后,還要堅持讀研究生,母親只有去賣血……我以為那是一個自私的學子。求學的路很漫
長,一生一世的事業,何必太在意幾年蹉跎?況且這時間的分分秒秒都苦澀無比,需用母親
的鮮血灌溉!一個連母親都無法摯愛的人,還能指望他會愛誰?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無上位
置的人,怎能成為為人類獻身的大師?我也不喜歡父母重病在床,斷然離去的游子,無論你
有多少理由。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動,不必將個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議的程度。在一位老
人行將就木的時候,將他對人世間最后的期冀斬斷,以絕望之心在寂寞中遠行,那是對生命
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愿,相信來日方長,
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
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父母走了,帶著對我們深深的掛念。父母走了,遺留給我們永無償還的心情。你就永遠
無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
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
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
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
只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頂純黑的博士帽,也許是作業簿上的一個紅
五分。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花團錦簇的盛世華衣,也許
是一雙潔凈的舊鞋。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但“孝”的
天平上,它們等值。
只是,天下的兒女們,一定要抓緊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陰。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