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7
這是《蘇武傳》解讀解析,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蘇武留胡節不辱。雪地又冰天,苦愁十九年。渴飲雪,饑吞氈,牧羊北海邊……”
一首曲調古樸聞之令人落淚的歌曲,唱出了蘇武的忠貞。但要想真正讀懂蘇武身上的堅貞不渝,就必須“破譯”蘇武出使匈奴19年里面臨著的種種人生困境。
班固的《蘇武傳》在給我們還原一個歷史真實的同時,更給我們提供了完整的答案。
一.死的困境
“時漢連伐胡,數通使相窺觀……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因厚賂單于,答其善意。”
帶著漢武帝“答其善意”詔旨的蘇武在即將完成出使使命時卻遇到了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情——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隨蘇武出使匈奴的副使張勝參與其中。事情敗露,“張勝聞之,恐前語發,以狀語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欲自殺。”
作為漢武帝派出的出使匈奴的漢使團正使蘇武知道,有漢使團副使張勝參與的叛亂一定會牽連整個漢使團,自己當然更難脫干系。
外交無小事,涉及到漢王朝的尊嚴,蘇武本能的反應就是以死來維護漢室的尊嚴,此刻蘇武就面臨著第一重困境——死的困境。
蘇武“欲自殺,勝、惠共止之”,張勝、常惠及時地阻止了蘇武的自殺,使蘇武欲死而不能。
蘇武此時的自殺真是最明智的選擇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一者,有副使張勝參與的匈奴內亂是否與正使有關?二者,這次內亂是否有漢王朝在背后指使?這一切都無法澄清。
既然死是蘇武不可以選擇的結局,那么只有活下去,但要生存又談何容易?
二.生的困境
此刻,蘇武及整個漢使團面臨的最迫切的任務就是扭轉外交上的被動局面。
“武謂惠等:‘屈節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引佩刀自刺。”
蘇武此刻在衛律面前的自殺卻是明智的,是扭轉漢使團被動外交局面的最有效選擇。
一者,告訴衛律及其所代表的匈奴,自己作為漢使團的正使如果參與了叛亂就是“屈節辱命”,這就違背了他出使的初衷——使漢與匈奴修好。蘇武不贊成更沒有指使副使張勝參與,張勝參與匈奴叛亂只是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漢使團的行為,更代表不了漢使團背后的漢王朝。
二者,隱諱地告訴張勝,圖一時痛快參與匈奴的叛亂,本身就是“屈節辱命”,要勇于承擔責任,不要推卸,不要貪生怕死。
蘇武再次自殺不成,但蘇武的這番話、這個動作,客觀上卻起到了三重功效:1、表明自己及漢王朝的清白;2、扭轉了外交上的被動局面,巧妙地化解了一場外交危機;3、贏得了對 方的君主單于的尊重,當然這是一個意料之外的功效。
蘇武痊愈后,單于卻并沒有打算放蘇武歸漢。當然,蘇武已沒有再死的理由和必要,唯有保全自己的生命才能完成使命,不屈節、不辱命。但生存比死亡更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氣,因此蘇武面臨的困境也就更多。
1.誘惑困境
單于想招降蘇武,首先派出了漢降臣衛律前來勸降。衛律一來就“劍斬虞常”,并兩次舉劍威嚇蘇武,蘇武不為所動。衛律見威逼之無用,就利誘之。隨后衛律就說:“蘇君,律前負漢歸匈奴,幸蒙大恩,賜號稱王,擁眾數萬,馬畜彌山,富貴如此。蘇君今日降,明日復然。空以身膏草野,誰復知之!”對蘇武而言,這個“復然”不能不說是個極大的誘惑,只要投降,階下囚可以一躍而成為匈奴王,可以擁眾數萬,馬畜彌山,極盡富貴榮華,但蘇武依然沒有應。
在這一回勸降與不降的斗爭中,雖衛律使盡了渾身解數,但蘇武卻抵制住了匈奴人的誘惑。
2.生存困境
前者,為維護自己及漢王朝的尊嚴,蘇武決絕地選擇自殺,贏得了單于的“壯其節”。衛律勸降未遂更激發出了單于“愈益欲降之”的決心。
這一回,單于用維持生命最基本的生存所需來威脅蘇武。先“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后又“徙武北海上無人處”,“廩食不至”,企圖使蘇武屈服。但蘇武卻頑強的活了下來,你將我“置大窖中,絕不飲食”,我就“嚙雪與旃毛并咽之”;你將我“徙武北海上無人處”,“廩食不至”,我就“掘野鼠去屮實而食之”。
3.情感困境
蘇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了匈奴。李陵和蘇武的關系自與衛律和蘇武的關系不同,“陵與子卿素厚”,最初,二人同為侍中,同朝為官,后蘇武出使匈奴,蘇武母親亡故,李陵“送葬至陽陵”。
李陵歸降匈奴“久之”,單于派出了李陵前來勸降蘇武。李陵的勸降極富藝術性,從二人過去的情誼,到現在蘇武的處境,再到假使蘇武回國后茫茫未知的結果,可以說李陵都替蘇武想到了,不可謂不全,不可謂不細,試圖以情感來軟化蘇武。
但蘇武卻不為所動。李陵不死心,想再次勸說蘇武時,蘇武卻說“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歡,效死于前”。一個“王”字,從情感上拉開了與李陵的距離;一個“死”字,表明了自己誓死不降的決心。
李陵勸降的結果是,連李陵自己都感到羞愧無比。“嗟呼!義士!陵與衛律之罪上通于天。”
4、心靈困境
對于蘇武而言,高官誘惑可以抵制,生存困難可以克服,情感軟化可以不為所動,但蘇武無時無刻不面臨著心靈困境——孤獨、絕望、寂寞、無助……
“窮目極望,不見所識;側耳遠聽,不聞人聲。”(《報李陵書》蘇武)
受不了孤獨,忍不了絕望,耐不了寂寞,抗不了無助,是人類的通病。但蘇武卻不為所動,毅然絕然地忍受著心靈的煎熬,持節牧羊,終于等到了歸漢的那一天。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糾結于哈姆萊特心中的生死抉擇問題,從人類誕生之日起就亙古存在著,尤其是在面臨著與國家、民族、氣節、尊嚴等嚴肅命題相關聯的時刻,這種抉擇就愈加顯得艱難。
非常“不幸”,蘇武就面臨著這種“艱難”。但蘇武面臨的困境又不同于我們每個人生命中可能遇到的困境,他面臨的困境是我們每個人困境的綜合,并濃縮在了19年中。但蘇武又是“幸運”的,生死困境面前,他經受住了考驗,以他的堅忍不拔、忠貞不渝擔負起了民族大義,挺起了我們民族不屈的脊梁。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