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6
這是《歸園田居(其一)》三案·四課·五環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設計理由:詩歌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學生鑒賞詩歌的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本課旨以在以三案·四課·五環教學設計的形式,通過學生、教師、文本間的對話,來實現對文本的解讀,從而深入體會陶淵明歸隱后怡然自得的心境。
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反復吟詠誦讀,把握作品內容和詩人的感情,背誦全文;
2.品味揣摩詩句想象畫面與體味情感,提升詩歌的鑒賞能力。
過程與方法
過程:導——疑——探——延——練
方法:誦讀法、品讀法、設疑討論法、精練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正確理解陶淵明的思想,樹立積極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品味揣摩詩句想象畫面與體味情感,提升詩歌的鑒賞能力。
教學難點:反復吟詠誦讀,把握作品內容和詩人的感情并背誦全文;
教學方法:誦讀法、探究法、設疑討論法。圍繞目標,設計問題,通過學生、教師、文本間的對話,推進合作探究手段的落實。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這樣一位詩人。他躬耕壟畝,踏踏實實做一個農民;他嘯傲紙上,寫下了大量的田園詩。傳統的山水風景因他的創作而帶上了汗水的味道和泥土的氣息,詩人也由大自然的旁觀者變成了大自然的參與者。他就是中國最偉大的田園詩人——陶淵明。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他的詩歌代表作《歸園田居(其一)》
教師泛讀,學生把握作者的情感基調。
二、學生質疑(結合預習案)
三、合作探究
1、先看詩歌的題目《歸園田居》,很簡單的四個字,包含了重要的信息。這里面有一個字是這首詩的詩眼,那一個字?
明確:“歸”。圍繞這個“歸”,這首詩寫了哪些內容? 明確:1、為何而歸?2、歸向何處?3、歸去如何?
本詩主要寫了這三個內容。我們就按照這樣的思路來解讀這首詩
2、先看歸向何處?詩人的歸處是田園。看中間寫田園生活的八句“方宅十余畝……雞鳴桑樹顛”朗讀并思考:詩人選取了哪些意象來構建這幅優美寧靜的田園圖景?
意象:方宅、草屋……雞鳴,等等。這些意象都是農村生活中最常見、最平常的,可見,詩人在意象的選擇上并沒有追求新奇。整首詩(包括這八句)沒有一個華麗的詞語,語言非常樸素。情感:沒有悲痛欲絕貨控制不了的喜悅,也沒有強烈刺激或不能自拔的傷感。
3、蘇軾說:“陶淵明的詩初看若散緩,熟看有奇句。”看這寫田園圖景的這八句,思考:你認為哪些是奇句,奇在哪里?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田宅尚豐、心地尚寬)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濃蔭密蓋、桃李飄香)
A. 煉字:蔭、羅;“蔭“寫出了樹木高大,枝葉繁茂的景象,茂盛的榆樹和柳樹遮住了草屋的后檐。“羅”說明房前長著桃樹和李樹,花開得很熱鬧,層層疊疊,競相綻放。
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一派朦朧,一片和諧)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一種雅趣,一種怡然)
4、美好的田園是陶淵明的身歸之處,那么陶淵明歸田園后如何?讓我們再讀這首詩體會陶淵明的歸來后的感覺。
明確:“無塵雜”/有余閑/久/復(注意煉字)——自由、安逸、喜悅。
5、這首詩的詩眼是“歸”歸是回歸、走向的意思,他是從哪里走向田園呢?【官場】從古至今,官場可以說是一片熱土,太多的人心向往之,那么陶淵明為什么要辭官呢?用詩歌中的語句來回答。
A.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本性”
B.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塵網”“藩籬”。網和籠子被困在里面有什么感覺?壓抑、束縛,寫出了官場的黑暗,骯臟。
四、延伸拓展
6、既然本性熱愛自然,官場又很黑暗,那么當初為什么要去做官呢?陶淵明一生多次辭官做官,難道是僅僅用一“誤”字所能辯解的嗎?
懷著遠大理想和抱負,滿腔熱忱投身官場,面對的卻是巨大的黑暗和時代的混亂。我們平心而論,一個人要以一己之力去改變一個時代,是不可能的。這個時候要做出選擇:留在黑暗里還是離開?我們來看他的選擇意味著什么?
田園:親自耕種,生活貧困,身心自由。
官場:衣食無憂,身處牢籠,身心束縛。
陶淵明早已成為過去,但是人到底應該怎樣生活?知識分子如何面對進退,的人生選擇,千百年來,人們的思索卻未停止。陶淵明的選擇或許我們不認同,但是他仍然告誡我們:不管我們做出怎樣的人生選擇,有一點無論如何也不能放棄,那就是人格的完善,精神上的獨立和自由。
五、提升精練
1.致隱士陶淵明 采菊東籬
悠然南山
一段佳話
相傳了千年
曾經令多少人稱羨
你的飄逸
你的超然
連同你醉人的詩篇
早已溶進了那美麗的田園
每次讀你
總是不由感嘆
像你一樣的擯棄羈絆
又何嘗是想象中的
那樣簡單
于浩淼史河中
你迎風走來
帶一縷鄉野春風
攜一顆放達之心
不吝去留
站立成晉朝里最美的風景
讓后人仰望!
1、(2012·高考山東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回答問題。(8分)
吳松[注] 道中二首(其二)
晁補之
曉路雨蕭蕭,江鄉葉正飄。
天寒雁聲急,歲晚客程遙。
鳥避征帆卻,魚驚蕩槳跳。
孤舟宿何許?霜月系楓橋。
【注】 吳松:即吳淞,江名。
#1#開頭兩句描寫了怎樣的景色?營造了怎樣的氛圍?(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結合全詩分析“孤舟”這一意象的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題要求鑒賞詩歌是如何處理情景關系的。考生要明確三點:一是詩人的情感是什么?二是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具有什么樣的特點?三是情景相生,二者是如何轉化依托的?此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級。除了按步驟答題外,還要注意語言的凝練性。此題難度較大。
【答案】#1#描寫了清晨起航時,江南水鄉風雨蕭蕭、落葉飄飛的深秋景色,營造了凄冷、感傷的氛圍。
#2#孤舟聯結著雁、鳥、魚、霜月、楓橋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想貫穿在一起,最全詩的線索;作者融情于景,表達了漂泊、思鄉、孤寂之感。
《聲聲慢》三案設計
預習案:
溫馨提示:
親愛的同學,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柳永、蘇軾、辛棄疾等幾位大詞人的佳作,對詞的品讀、鑒賞有了一定的積淀,相信你們在詞的品讀、鑒賞中體驗到了文學的無窮魅力。今天,我們再來牛刀小試,一起去解讀李清照的《聲聲慢》,相信大家一定做得更好!
1、先看詩歌的題目《歸園田居》,很簡單的四個字,包含了重要的信息。這里面有一個字是這首詩的詩眼,那一個字?
明確:“歸”。圍繞這個“歸”,這首詩寫了哪些內容? 明確:1、為何而歸?2、歸向何處?3、歸去如何?
2、我的疑問:A。本首詩是陶淵明田園詩的代表作,為何我讀后發現并沒有想象的那么美呢?老師可否講解一下 B。自古以來,人們都渴望做官發財,陶淵明為何要辭官歸田隱居,這讓我們很困惑?
探究案:
1、釋疑:就學生的質疑分類、分組解決。學生完成不了的師生在合作探究中解決。
2、看中間寫田園生活的八句“方宅十余畝……雞鳴桑樹顛”朗讀并思考:詩人選取了哪些意象來構建這幅優美寧靜的田園圖景?
明確:意象: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
特點:恬靜、幽雅,空闊、簡陋、寧靜等。
3、蘇軾說:“陶淵明的詩初看若散緩,熟看有奇句。”看這寫田園圖景的這八句,思考:你認為哪些是奇句,奇在哪里?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田宅尚豐、心地尚寬)
提示:作者運用了不確定度計數法,這是農村的一種習慣。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濃蔭密蓋、桃李飄香)
B. 煉字:蔭、羅;“蔭“寫出了樹木高大,枝葉繁茂的景象,茂盛的榆樹和柳樹遮住了草屋的后檐。“羅”說明房前長著桃樹和李樹,花開得很熱鬧,層層疊疊,競相綻放。
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一派朦朧,一片和諧)
A.寫景角度的變化;有一個字提示了寫景角度的變化——“遠”,說明從這兒轉入對遠景的描繪,也說明之前四句是近景——遠與近:寫景角度的變化之美。
作者從遠出進行描寫,寫出了村莊在暮色中模糊不清的樣子,以及炊煙緩慢輕柔飄升的形象呈現在我眼前。
B.暖暖,依依,疊詞的使用,使音韻和諧,節奏舒緩,讀起來很順暢。特別是“依依”一詞,好像是在說炊煙也舍不得離開村莊,它在緩慢聲控,似乎不忍離去,“把炊煙擬人化了,很有人情味。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一種雅趣,一種怡然)
B.傍晚,田間忙碌的人們都歸來了,只聽見遠處的深巷中傳來狗的叫聲,桑樹的枝頭不時傳來幾聲雞鳴。為本來畫面增加了聲音,但是整個畫面卻很寧靜,這里采用了以動襯靜的手法,寫景角度的變化之美。
問:詩人在這里透過簡單的一筆,傳達了豐富的言外之意,他想告訴我們什么呢?
(他生活的田園,其實就是他夢中的桃花源)
學生小結:田園生活中最常見的景象,在詩人的眼里是那么的美,那么的閑適恬淡,帶給了他內心無限的喜悅,使他有一種歸屬感,安全感,閑適有自在,對自己居住的環境特別的喜愛,田園的一草一木都讓他沉醉,覺得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桃花源啊!
4、美好的田園是陶淵明的身歸之處,那么陶淵明歸田園后如何?讓我們再讀這首詩體會陶淵明的歸來后的感覺。
明確:“無塵雜”/有余閑/久/復(注意煉字)——自由、安逸、喜悅。
這首詩的詩眼是“歸”歸是回歸、走向的意思,他是從哪里走向田園呢?
官場
5、從古至今,官場可以說是一片熱土,太多的人心向往之,那么陶淵明為什么要辭官呢?用詩歌中的語句來回答。
A.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本性”
B.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塵網”“藩籬”。
四、延伸拓展
6、既然本性熱愛自然,官場又很黑暗,那么當初為什么要去做官呢?陶淵明一生多次辭官做官,難道是僅僅用一“誤”字所能辯解的嗎?
A.陶淵明是讀書人,從小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和抱負。
B.當時社會混亂,官場黑暗。
C.家庭貧困,生活所迫。
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五柳先生傳》)
翻譯:他的住室四壁空空蕩蕩,破舊得連風和太陽都無法遮擋,穿的粗布短衣打滿了補釘,飲食簡陋而且經常短缺,而他卻能安然自得。
余家貧,耕織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歸去來兮辭》序)
翻譯:我家境貧困,耕種田地不夠用來供給自己(生活)。孩子生了一屋子,米缸里沒有儲存的糧食。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歸園田居》其三)
結論——可見他生活很貧艱難。
7、在陶淵明眼里,有什么比貧窮更難忍受,請談談你的看法?
和貧窮比起來,社會動亂、官場污濁使他更難忍受。這里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堅守節操,獨善其身,寧可窮困也要堅守自己人格,而絕不與黑暗現實同流合污的陶淵明形象,陶淵明堅守自己精神上的一片凈土,這正是他人格的可貴之處。
懷著遠大理想和抱負,滿腔熱忱投身官場,面對的卻是巨大的黑暗和時代的混亂。我們平心而論,一個人要以一己之力去改變一個時代,是不可能的。這個時候要做出選擇:留在黑暗里還是離開?我們來看他的選擇意味著什么?
歸田園:親自耕種,生活貧困,身心自由。
在官場:衣食無憂,身處牢籠,身心束縛。
訓練案:
1、仿寫
你是愛戀野林的飛鳥,你是向往大海的游魚,擁有世間最美的情操。
棄官歸隱,永不折腰是你的品質;靜心讀書,獨自飲酒,是你的嗜好;晨理荒穢,帶月荷鋤,是你的精神;東皋舒嘯,清流賦詩,是你的情操。
有人尊你為彭澤縣令,你卻要做五柳先生。官場違背了你的意志,物資滿足不了你精神的追求。你是中華田園詩人的代表,你是失意文人心靈的歸宿。你就是——陶淵明。
2、(2012·高考山東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回答問題。(8分)
吳松[注] 道中二首(其二)
晁補之
曉路雨蕭蕭,江鄉葉正飄。
天寒雁聲急,歲晚客程遙。
鳥避征帆卻,魚驚蕩槳跳。
孤舟宿何許?霜月系楓橋。
【注】 吳松:即吳淞,江名。
#1#開頭兩句描寫了怎樣的景色?營造了怎樣的氛圍?(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結合全詩分析“孤舟”這一意象的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