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5
這是《百合花》讀書隨筆,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茹志娟的短篇小說都有這樣的一個特性,就是以極其普通的事例或人物來表達非常高尚的情操。
全篇短文是可以讓人在很短時間內讀完的,我第一次是以快速瀏覽式的閱讀完這篇小說,似乎在我的大腦里沒有留下多少的印象。但是在我讀完第一次以后決定馬上再細讀一次,然后里面飽含的情感開始觸動我的心。
因為這樣的平凡故事若要寫得生動而讓人難忘必須是在細節上有很深的鉆研。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每一姿勢,每一句話都必須經過深思熟慮,但是讓讀者看起來卻不會感覺到有半點的刻意,這是何等需要功底的。
所以在我第二次讀完小說以后,不單是為這個簡單故事而感動,更是為作者的寫作能力而折服。
小說的故事路線也非常簡單,以“我”作為故事的主導,寫“我”的親身經歷,在“我”的眼中,通訊員和新婚媳婦的人物形象被慢慢塑造出來。
在當時那個動蕩的年代里,作者并不以正面描寫當時的戰場如何紛亂,而是以側面的描寫,例如炮彈聲、傷員的數目的加增等來描繪。而作為一個熱衷于革命的十九歲青年通訊員,在這樣的背景地下必定是不顧性命熱愛新中國且堅決服從軍隊紀律的好戰士。作者在描寫時并不正面寫他如何在戰場拼命送信,而是寫他和“我”的一段路,來描寫這個年輕通訊員的可愛之處。并且以擔架員在他受傷后的言辭來刻畫他是如何得為戰友犧牲。
作為一個沒有結過婚的人講嫁妝的重要性實在不大合適,不過依靠一點應該有的想象也可知道新婚媳婦在奉獻她自己的百合花被子時的那份不舍。作者在文中極力刻畫這個平凡農村婦女的美麗善良形象,并借著媳婦在包扎室里的勤懇做工來正面描寫。還借著通訊員的犧牲來寫她如何在心理上的轉變,并由一個又羞又怕的婦女變為敢于站在前面照顧起傷員的角色。
戰爭帶給人的不僅僅是傷痛,在小說中我們也看見,戰爭時人心中那些美麗的光輝也會因此而光照出來。如果不是戰爭來到那個鄉村,媳婦也不會有百合花被子的奉獻,如果不是戰爭臨到十九歲的年輕人,也不會有那樣敢于犧牲成全整體的通訊員。
百合花被子是全篇的引線,花在哪里,故事也發展到哪里。直到最后,也開在我們的心里。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