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5
這是《少年閏土》課堂實錄,是優(yōu)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新詞,重點寫好“猬”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條理,把握文章主要內(nèi)容。
3.通過四件事及人物動作、外貌等描寫感受閏土的形象,分層誦讀第一自然段,積累語言。
4.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四件事及人物動作、外貌等描寫感受閏土的形象。
2.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資源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導學案
學生:搜集與本課相關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從小學三年級我們就開始學習寫作文了,到了六年級都算是小學階段的“高材生”了,老師想問問大家,假如讓你寫一篇寫人的文章,你會怎樣寫?
生1:寫人物的外貌。
生2:通過一件事來寫人物的特點。
生3:也可以寫兩件事。
師:看來同學們的點子還不少,那大文豪魯迅寫人物又會寫哪些內(nèi)容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跟隨魯迅先生一起走近他兒時的一個小伙伴,知道是誰嗎?
生:閏土。
師:誰愿意把課題板書到黑板上。(學生板書課題)
師:孩子們,注意到了嗎?剛才這位同學在板書的時候?qū)懙奶貏e認真,所以寫出來的字就特別漂亮。老師告訴大家,像這樣認真的書寫一定能練出一手好字來。
二、交流導學案
(一)總結、評價同學們導學案的完成情況。
師:老師在課前批閱了大家的導學案,我發(fā)現(xiàn)咱班也有好多像剛才板書的同學那樣擁有一手好字,同時,從導學案中我更發(fā)現(xiàn)了同學們的智慧,希望這節(jié)課大家能夠把自己的學習成果與大家共同分享。
(二)交流搜集的資料
師:學習一篇文章,搜集與此相關的資料,有助于對文章的理解,來把你們搜集的相關資料和大家交流吧!
生1:老師,我和小組同學一起來匯報我們搜集的資料,我是從作者的角度來說的,魯迅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用筆和敵人作斗爭,被稱為“民族魂”。
生2:我是從魯迅的作品來說的,他一生寫了很多作品,主要有小說集
《吶 喊》、《 彷 徨 》;散文詩及散文集 :《野 草 》、《朝花夕拾》雜文集:
《而已集》、《二心集》、《墳》、《華蓋集》、《集外集》、《南腔北調(diào)集》、《且介亭雜文》、《三閑集》等
生3:我是從《故鄉(xiāng)》的寫作背景上來說的:魯迅于1919年12月回故鄉(xiāng)紹興接母親到北平(今北京),目睹農(nóng)村的破敗和農(nóng)民的凄苦,十分悲憤,1921年1月便以這次回家的經(jīng)歷為題材,寫了這篇小說。《故鄉(xiāng)》選自《吶喊》。
生4:老師,我還知道了關于閏土的一些事情:他姓章,本名運水,因為八字上五行缺水,所以小名叫做“阿水”,書名上加上個“運”字,大概是運氣的意思。紹興俗語閏與運同音,所以魯迅小說上改寫作“閏”,水也換作五行中的“土”了。:
生1:這是我們組搜集到的資料,其他組還有補充嗎?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生5:我知道課文中的我不是真正的魯迅,是作者塑造的人物。
生6:魯迅還寫過《阿q正傳》《狂人日記》《孔乙己》。
師:資料的搜集對于大家理解文章有很大的幫助,剛剛這組同學能夠有條理的展示搜集的內(nèi)容,其他同學作補充,這是會學語文,會傾聽的表現(xiàn),非常棒!
(三)交流字詞
師:掃清字詞障礙有助于學習課文內(nèi)容,關于字詞,你最想和同學們交流哪方面的內(nèi)容呢?
生1:老師,我們小組想來匯報這道題,首先我來說一下我們組找到的容易讀錯的音,“五行”的“行”不要讀成“一行”的“行”。“秕”谷的“秕”也容易出錯。別的小組還有嗎?
生2:“供品”應該讀四聲。
生3:“正月”應該讀一聲。
生1:謝謝你們的補充。接下來請我們組的焦帥同學來說說容易寫錯的字,在我們組只有他一個人寫錯了。
焦:我把“刺猬”的“猬”寫錯了,右半部分應該是上寬下窄。
師:那你錯的原因是?
焦:寫的不美觀,結構不對。
師:既然焦帥提出來應該把字寫美觀,我們就來寫寫這個字。(指導書寫)
生1:我們組還理解了很多詞語,如:“如許”是如此的意思,“其間”就是其中。“素不知道”就是向來不知道。“單”就是只的意思。其他組還有補充嗎?
生4:我知道了“先前”是“以前”的意思。
生5:“秕谷”就是長得不成的谷子。
……
師:大家把詞語理解的如此準確,你們是怎么做到的呢?
生1:聯(lián)系上下文。
生2:查字典。
師:哦,看來這兩種方法是我們理解詞語的好方法啊!以后大家遇到問題時一定要嘗試啊!
師:不知大家發(fā)現(xiàn)了沒有,我們找到的這些詞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與我們現(xiàn)在的說話方式不一樣。老師告訴大家,在魯迅先生寫這篇文章時,正是“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也就是從古文向白話文過度的時期,所以,文章中還會存有古文的味道。
大屏幕出示:希奇 項帶銀圈
師:你們發(fā)現(xiàn)這兩個詞語當中分別都有一個錯別字嗎?
生思考。
生1:“希奇”的“希”應該加上禾木旁。
生2:“項帶銀圈”的“帶”應該是“戴帽子”的“戴”。
師:對,同學們判斷的非常正確!可是在我們課文中卻是這么寫的,因為在古文里這些字都是通用的,因此在當時這么寫是不算錯的。
(四)交流課文主要內(nèi)容
師:理清文章脈絡對于學習文章內(nèi)容非常關鍵,請同學們在課前朗讀的基礎上再次快速的瀏覽全文,來說一說你所理解的文章內(nèi)容。
生1:老師,我想和我們組同學共同交流。我來說前半部分,文中介紹了“我”和閏土相識、相見、相處、分別的過程,至于四件事,請我們組的李萌同學來回答。
李:文章寫了四件事:分別是捕鳥、看瓜、撿貝殼、看跳魚兒。
師:老師在批閱導學案的時候發(fā)現(xiàn)有的人可不是這么概括的,比如捕鳥,他寫的是“雪地捕鳥”,大家來說一說,哪個更好些呢?
生:我認為“雪地捕鳥”更好,因為不但說出了事情,而且還說出具體的地方,更完整些。
師:同意嗎?
生:同意。
師:通過比較,我們選擇了更優(yōu)的概括方法,學習就得這樣,要優(yōu)中選優(yōu)。那接下來的幾件事應該怎么更好的概括呢?相信大家已經(jīng)有了想法,請把你的想法寫到黑板上。
找四個學生分別板書四件事。
生:老師,“貝殼”的“殼”我不會寫,所以寫成了“海邊拾貝”了。
師:誰幫他把“殼”寫上。(學生書寫)
師:其實,簡練的概括成“海邊拾貝”也是可以的。
(五)交流文章的表達
1.交流如何用事例品人物
師:魯迅先生用4件事來寫一個人,可見,用事例來展現(xiàn)人物的特點也是一種好方法。我們就一起走近文章,結合導學案,看看魯迅先生是怎樣把人物特點寫出來的。
(1)小組交流
(2)全班匯報
師:來把你們的學習收獲和大家分享。
交流“雪地捕鳥”
生1:我來和大家交流“雪地捕鳥”這件事。大家請看書捕鳥的段落,請讀一讀捕鳥的語句。(生讀)在這幾句話里,有幾個動詞,有“掃、支、撒、拉”,這幾個詞語寫出了閏土捕鳥時的機智,所以我認為作者在此是通過人物的動作描寫來把特點展現(xiàn)出來的。此外,大家請看書,閏土都捉到了那些鳥?
生2:稻雞,角雞,鵓鴣,藍背
生1:想看看這些動物嗎?(想)
生1出示四種動物的圖片,其他同學非常喜歡。
生1:大家非常喜歡這些動物,這些都是閏土捕到的,你們羨慕閏土嗎?(羨慕)他捕到的只是這些嗎?
生齊:不是,還有很多。
生1:對,通過后面的省略號就可以看出。從這我們可以知道閏土是什么樣的孩子呢?
生3:我覺得他很能干,很有經(jīng)驗。
生1:是的,通過雪地捕鳥這件事我們認識了一個機智、能干的閏土。我和大家交流到這,請其他同學繼續(xù)。
交流“海邊拾貝”
生1:我們組喜歡海邊拾貝這件事,大家從書中找找,閏土都撿到過哪些貝殼?
生齊:鬼見怕,觀音手,還有許多五彩的貝殼
生1:是的,我給大家?guī)砹诉@些貝殼的圖片(出示鬼見怕、觀音手等貝殼圖片)你們喜歡這些貝殼嗎?(喜歡)在閏土的家鄉(xiāng)有很多,每到夏天就可以拾到,大家感受到閏土的生活是什么樣的了嗎?
生2:豐富多彩的。
生1:對,簡單的幾句就讓我們感受到了閏土生活的豐富多彩。
交流“看瓜刺猹”
生1:我們小組同學非常喜歡“看瓜刺猹”這件事。請我們組的同學來讀一讀這部分。(生讀)通過這件事,我們覺得閏土是個機智勇敢淳樸善良的孩子,他把自己家的瓜給過路人吃,可見非常善良淳樸,他的機智勇敢又體現(xiàn)在哪呢?誰來說一說?
生2:通過寫他刺猹時的動作可以感受出來。
生1:是啊,猹是一種非常兇猛的動物,而閏土并不怕,可見他的勇敢,文中有一句話:“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來,反從胯下竄了。”說明猹很靈,但即使這樣,閏土也能抓到他,可見閏土的機智,作者通過側(cè)面對猹的描寫更加生動的寫出了閏土的特點。
師:說的真棒!不但能從正面來說,而且能從側(cè)面來體會人物特點,會思考的孩子。
交流“看跳魚兒”
生1:我們組來和大家交流看跳魚兒這部分。先向大家介紹一下什么是跳魚,它是生活在海邊灘涂的一種魚,有時上岸覓食,長10厘米左右,而且還有像青蛙似的兩只腳,潮汛來的時候就出水跳躍,他還能吃呢!我們組的同學還找到了關于跳魚的圖片,我們一起看一下。
生2出示圖片
生1:大家想不想也去海邊和閏土一起看跳魚呢?(想)
生2:從這,我們也不難看出,閏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
(3)感受詳略結合
師:同學們對課文的理解非常深刻,說的也很有條理,真好!大家掃讀課文中寫四件事的部分,從篇幅上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有長有短。
師:在寫法上我們把它叫做——詳略結合。(板書)從這我們可以學到寫很多事的時候不一定要把所有的事都寫得那么具體,可以——
生:詳略結合。
(4)體會文章第一自然段的作用,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
師:同學找找,哪件事寫的最詳細?
生:看瓜刺猹。
師: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也寫了這件事,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看看和后面的看瓜刺猹這件事是不是重復呢?(自由讀)
生:不重復,因為第一自然段是回憶,是說作者以想起閏土就想到這件事。說明這件事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師:是啊,所以在后面的四件事中作者把看瓜刺猹的事寫的非常詳細,也是因為給作者留下的印象深,可見,給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應該詳寫。
2、交流如何通過外貌、動作悟人物
師:作者還注重對閏土的哪些描寫?我們繼續(xù)交流。
生1:作者寫了閏土的外貌:“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可見他是一個健康,愛勞動又可愛的孩子。(師板書:外貌)
生2:作者寫了閏土的動作:“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地刺去。”寫出了閏土的勇敢機智。(師板書:動作)
生3:還有寫捕鳥時的動作,寫出閏土的機靈能干。
師:對,剛才我們已經(jīng)很細致交流過了,在此就不再重復了。
(2)總結方法
出示文中插圖,師:你能說出哪個是閏土嗎?
生:右邊的。
師:為什么?
生:因為他戴著氈帽和銀項圈,還有是圓臉。
師:抓得真準,確實如此。從這我們可以得出:人物的描寫精彩與否與字數(shù)無關,大可不必把鼻子眼睛嘴都寫出來,只要抓住特點,寥寥幾筆就能讓人物鮮活起來。
(六)交流作者情感
師:孩子們,學到此,我們想一想,魯迅先生只是要向我們展示閏土的人物形象嗎?其實,他更多的是想借助閏土這個形象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文中都有哪些語句能夠讓我們體會的到呢?
生1:“可惜正月過去了,閏土須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廚房里,哭著不肯出門,但終于被他父親帶走了。”可見閏土和我的感情很深,不愿意分開。
生2:“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寫廣闊的沙地和一望無際的西瓜表達了作者對廣闊天地的向往。
師:說的真好!老師也找到了一句,看看怎么理解?
“啊!閏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
師:“四角的天空”指什么?
生:四個角的天空。
師:怎么理解?這是誰看到的?
生:作者。
師:是嗎?把整句話好好讀一讀再給答案(生讀)
生:是作者和他往常的朋友們,也就是那些富家的小少爺。
師:他們看到的是什么?
生:自己家院里的那片天。
師:這說明了他們每天都生活在家里,與外面的世界很少接觸,可見他們的生活范圍很狹窄。由此,你想到了那個成語呢?
生:井底之蛙。
師:厲害!看,通過我們的讀這些問題迎刃而解,看來讀書是我們學好語文的基礎。
三、課外拓展
師:兩個孩子在短短的相處中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分別時總是難舍難分,可是,兩人一別就是三十年,想一下,這時兩人見面會是怎樣的情景?
生1:非常高興。
生2:激動。
生3:會說這世界太小了,我們?nèi)隂]見面。
師:孩子,三十年沒見面,應該說這世界太——
生齊:大了!
師:是啊!世界太大了,兩個非常要好的朋友居然三十年沒見面,讓我們看看他們見面時的作者的情感吧!讀一讀節(jié)選自《故鄉(xiāng)》中的一段話:
“我與閏土見面后卻發(fā)現(xiàn):我們之間已經(jīng)隔了一層厚厚的、可悲的、無法逾越的屏障,讓我對故鄉(xiāng),對故鄉(xiāng)的一切不再感到留戀。
我只覺得我四面有著看不見的高墻,將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氣悶;而那西瓜地上帶銀項圈的少年,卻在我心中忽地變得模糊起來,使我感到了一種來自于內(nèi)心深處的悲涼。”
為什么作者會有如此感覺,到底發(fā)生了什么?讓我們課下去《故鄉(xiāng)》中尋找答案吧!此外,本節(jié)課我們跟隨魯迅先生學習了一些表達人物特點的方法,希望大家能夠在自己的寫作中去借鑒。
幼兒園學習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